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英军 《天府新论》2005,1(1):109-112
民权以近代权利思想为中心 ,标志着政治斗争的话语权。中国近代民权批判君权、专制的统治合法性 ,突破民本走向民主 ,由渐进改良走向激进革命 ,直到阶级专政的新民主主义民权。民权与国权紧密相关。民权的可行性由革命所推动 ,以国家与社会的整体性进化为依托。  相似文献   

2.
在自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的半个多世纪里 ,无数有识之士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而殚精竭虑 ,但始终没有找到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根源———老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腐败的清政府 ,因而也就一直没有找到打开近代化闸门的真正钥匙———彻底推翻清王朝并彻底废除封建专制制度。他们无不把实现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 ,并无不坚信清政府有能力肩负起领导中国近代化的重任。正因如此 ,他们总在想方设法为清王朝这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补漏”。“补漏”意识及这种意识支配下的“补漏”实践 ,严重滞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近代中国“补漏”意识的萌芽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补漏”实践 ,而“百日维新”则终结了“补漏”意识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3.
学习西方,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断与时俱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学习西方,开放引进,要防止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文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掠.列强除了通过战争将大批珍宝掠夺而去外,不少西方学者还以探险、游历为名,深入中国内陆地区,进行非法挖掘和收购,并将其携带出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中国政局动乱,无力对文物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外,还在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的缺失.民国之前,国内的文物主权意识无从谈起,但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科学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文物主权意识在中国逐渐兴起.通过对近代历史上几个典型事件的分析,从中可窥探我国文物主权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政府并最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文物归属权做出了明确规定,结束了我国文物长期流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等文学思潮中理性的具体含义 ,描述了近代西方文学中理性含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们,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以自己的经营意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他们通过抓质量、摸市场、重人才、强化科学管理、注重积累与风险、贯输企业文化、发扬爱国和敬业精神,为民族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7.
房卫青 《东岳论丛》2001,22(5):92-93
郑观应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观念不断更新的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和实业家 ,他的对外开放意识指导并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第一 ,他提出了以通商为主的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 ,他主张采用和借鉴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西学”以及企业经营方式 ;第三 ,具有了国际法的观念和最初的国家主权意识。  相似文献   

8.
欧洲近代政治思想中"统一"观念的内涵及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鹏 《学术研究》2004,1(6):107-111
“统一”观念是欧洲自我认同的重要内涵 ,它影响着欧洲的发展与演进。近代以来 ,随着主权国家体系的形成 ,欧洲原有的统一模式被打破 ,政治思想领域里出现了欧洲统一的新设想。欧洲先后被构想为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均势下的国家联盟和以实现永久和平为目标的邦联。考察欧洲近代政治思想中的“统一”观念 ,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欧洲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深刻理解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强化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开放意识等几种意识,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提供雄厚的人才基础与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印少云 《学术论坛》2005,3(6):33-36
在近代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下生成的国民意识,是国民外交产生的前提,而国民外交反过来促进了国民意识的巩固和沉淀。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创作和观念在近代散文的发展转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从而改变了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强烈参照作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此触发了散文文学活动的整体变革;第二,创作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品格的确立;第三,清晰地体现出了从各体文章的写作向现代文学散文创作的渐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亟待实现三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亟待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突破以 1 84 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西方—苏俄”话语模式 ,据实确认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已具有自己内发原生的近代性思想文化因素 ,以明清之际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 ;二是突破把近代思想史与社会史的“运动”相对应的话语模式 ,重新梳理近代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如实反映思想精英引导政治精英的先导作用 ;三是突破单纯地“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话语模式 ,如实反映中国本土固有的近代性思想文化资源在思想演变中的作用 ,展示思想界多元互动的生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
顺乎民心 ,体察民情 ,可使社稷永固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从此着眼的。在中国历史上 ,尽管有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十分关心民众的利益、民生的疾苦 ,但却并没有体认到民权 ,民本不等于民权。儒家的民本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民权价值有着质的分别。民权与人权是西方文化特有的概念 ;两者相比 ,民权更容易为中国文化所容纳。儒家民本传统既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进分子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先知先觉者借以体认、接受西方民权概念的文化支点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提出"天欲人理"说对宋儒"天理人欲"说予以反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理欲之辩"作出新的诠释表征了近代价值观的变革.康有为对欲望的肯定是建立在价值观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双重基础之上的.从价值观变革看,针对宋明儒学过度压制人的感性欲望,康有为高度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其近代启蒙意义不可抹杀;从现实生活看,近代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进步为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韩东育教授的新作——《从脱儒到脱亚: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之思想过程》一书(下略称韩著,引用时只标注章节或页码),作为《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之一,该书已于2009年11月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在这部积十年之功撰就的著作中,作者前近代与近代两相观照的视角,不但使研究结论贴近了历史固有的事实和逻辑,其寓国际关系于思想史研究的作业,还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赋予了新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强化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协调意识、质量意识和保障意识。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中的朴素“民本”意识为五四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提供了迅速认同的基础,但其本身的局限又导致了人道主义关怀很难切实达到精神关怀的高度,而是更多地停留在现世生存的物质层面。由对普通民众的现世生存的关注出发,五四文学从人的个性解放的呼唤迅速转向社会解放的诉求。这种面向平民的立场,同样影响了五四文学的写实主义即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9.
论金朝华夷观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夷之辨”观念 ,是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民族观 ,这一观念对曾占据中国半壁河山的金王朝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且随着金朝与汉族王朝交往的增多 ,其华夷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大体而言 ,由于受汉文化影响的加深以及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金朝由耻为“夷狄”转向自认为“华”,贬斥南宋及其它政权为“夷狄”。最后 ,为确定自己的正统地位 ,发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德运之议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中文 《河北学刊》2007,27(1):131-136
如果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难以回避意识形态这一重要维度,意识形态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有属于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也有属于感性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如果把多种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诸种思想观念的一个综合概念,则必然阉割了多种意识形态的具体性和丰富性。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阐释的多语境化使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当今欧美国家一些理论家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或“意识形态知识化论”,对中国一些学者产生了影响,如果极少鉴别地搬用他们的各种理论,或是在文学理论中极力淡化意识形态理论,则有可能把意识形态仅仅视为一个批判性概念、功能性概念,进而虚化各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