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闽台说"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语言学的实践多局限于今南岛语族族群分布范围,忽视了华南上古百越这一重要的古南岛系统文化.最近的民族考古学研究又将"原南岛语族"文化说成是闽台沿海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大坌坑文化和富国墩类型,与百越一南岛一体化的民族文化格局和我国大陆东南到东南亚、太平洋群岛间土著民族考古文化的统一性不相吻合.将富国墩类型之后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昙石山文化等说成是"南岛语族"文化的终结、"汉藏语族"文化的开端,更割裂了东南史前、上古土著民族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2.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岛语族"的起源课题在中、外学术上都有很长的探索历史,西方学者主导的太平洋跨界民族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今南岛语族"人群的语言学视野,而从所谓"今南岛语族"生存的空间范围去寻找"原南岛语族"的文化起源,忽视了现今已经消亡的、但在壮侗语族和闽、粤等汉语方言中尚保留浓厚的"古南岛语底层因素"的华南地区的材料.我国学者主要是在中国民族史的学术框架中探讨"南岛语族"的文化来源,站在华南百越民族史的学术视野上,充满华南大陆向海洋单线传播、扩散的观点."南岛语族"的起源研究,必须从包括华南在内的亚洲东南海洋地带土著文化史的宏观格局中认识,从历史学、史前考古学、民族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台湾现在约有30多万人的母语是南岛语系的语言.台湾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一脉相承,台湾的南岛语来自大陆.小黑人也曾在台湾分布,是台湾最早的居民.现代南岛语除了十进位数词以外,至少还有两种不同进位的数词.台湾和玻利尼西亚的十进位数词都是后起的.大陆的黎语和仡央语保留着南岛语的十进位数词,这表明它们与南岛语在大陆曾有过密切的接触.  相似文献   

4.
台湾原住民研究肇始于清代理番时期的采风民族志,日据时期开启了近代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阶段,光复后台湾学者主导的原住民研究,在民族志调查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层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台湾学者原住民研究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台湾原住民与南岛语族的区域文化关系的错误倾向。以最新的民族志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多学科整合研究,重建台湾原住民的民族起源、历史与现状、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等重要课题,是新时期大陆学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蒋斌近四十年来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经历。他对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和田野调查同样重视,认为人类学的理论关怀更广,具有比较研究的视野,而民族志调查则从不同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去理解多元的社会形态。他的硕士论文用曼彻斯特学派的冲突理论分析排湾族的贵族制度,并对当时的人类学田野方法做了反思;博士论文用列维-斯特劳斯"家屋社会"理论去解释排湾族的阶级社会。从台湾原住民的排湾族到东南亚沙捞越地区,他的足迹遍及岛屿东南亚社会,在他看来,研究东南亚能促进人们更加了解东西方文明在岛屿上发生的社会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30-40年代,顾颉刚先生开始研究禹神话的时候,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南方民族,后来他改变看法,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西方的民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岛语言和闽方言研究禹神话,认为禹神话是远古时代百越民族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我国台湾的南岛语因歧义度高、保留古语特征多而备受学界瞩目。学术界对台湾南岛语的研究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以台湾本土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大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多,虽然已出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急需补充新的研究力量、拓宽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台湾原住民的谷物起源神话独具特色,与英雄盗谷种神话相似,却自成一格,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他们的粟种神话大都讲述粟种自远方他界偷来,说明粟种非原来所有,偷盗正是强调获得粟种艰辛不易。自他界盗回粟种的情节或许说明原住民原非农耕民族,是以狩猎采集为主,后来才有粟种栽培文化。  相似文献   

9.
廪君神话流行在古代的巫地--今天的湖北省西北部竹山县以南及重庆市东北部巫山县一带,有学者认为廪君的族源属于古代的百濮.早期的百濮包含了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百濮和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百越,本文经过深入考辨,证明廪君的族源属于壮侗语族的百越.  相似文献   

10.
台湾南岛语民族历史上曾拥有较高纺织技术,但这种技术没有延续下来.从明清开始,台湾南岛民族的服饰,一方面沿着服饰自身的规律发展演变,另一方面接受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的力量结合,使服饰的文化内涵显得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对侗台语民族的研究大多是零散的,主要以其中的某一个民族为研究对象,很少有从整体上来研究侗台语民族,特别是从它与百越、南岛语族之间的关系层面来研究。据研究,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南至东南亚诸岛,东方延至太平洋环形岛链的广阔地区,历史上曾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而侗台语民族则是这块辐射状的链环中的重要部分。侗台语民族不但是百越的重要成员,而且是百越的最直接的继承者。揭示侗台语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探求侗台语民族与周边民族的历史关系以及内部诸支系的形成与分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代神话与民族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史的研究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 ,本文提出田野调查、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神话传说四结合的研究方法 ,并以凿齿神话和形天神话为例 ,着重论述了神话传说在民族史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史料的钩沉与考究表明,先秦文献中多所隐蕴着有关羌族祖先与起源的神话,为羌族的研究,提供了历史典籍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兴起于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在族群化、民粹化的政治背景下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从其产生之初起就混杂着民粹的因素。原住民运动在中前期发展阶段 ,在民粹手段和社会动员等方面与台湾的政治反对派互相借重 ,并形成策略互动。而台湾原住民的“正名”诉求则是由国民党籍的原住民“民意代表”和原住民运动相互配合得以实现的 ,台湾的原住民政策也由此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正名”实现后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开始分裂并趋于衰微 ,但同时愈加民粹化  相似文献   

15.
钟敬文教授不仅是著名的民俗学家 ,而且是成功的教育家 ,在他的支持、帮助下 ,中原神话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6.
异文化视野下的台湾原住民“统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在异文化视野下台湾原住民"统称"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历史上,台湾原住民被统称为"夷"、"番(蕃)"及"高砂(山)族"等,是外部世界、尤其是汉文化对于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缺乏深刻认知的背景下,附加于内涵复杂、文化多样的台湾原住民上的概括性"符号",没有反映原住民各族群的自身认同、文化记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族称".康、雍以来相继出现的"野"与"化"番、"生"与"熟"番,日据时代的"高砂(山)"与"平埔"蕃等两类称谓,也只是区分了原住民汉化程度的深浅,没有反映不同族群的文化差别,仍无法摆脱模糊认知、笼统概括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早期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布洛陀神话的演述者有其特定的群体和文化语境。其中,布麽在各种仪式场合上演唱布洛陀经诗,是布洛陀神话叙事的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