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靠巧取豪夺,田园剥削,“家中颇有些过活”,因而挥金似土。他打着“赒人之急,扶人之困”的幌子,施舍些银两,以小恩小惠换取“大便宜”。这就是《水浒》中津津乐道的古代投降派宋江的“仗义疏财”。“仗义疏财”一语,似乎古香古色,琢磨起来并不生疏。苏修叛徒集团,也时常把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微波炉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习惯用它热牛奶、蒸米饭,甚至是烤鸡翅.然而,各种有关微波炉的谣言也在这时开始四处流传,很多人“谈炉色变”.微波炉真有那么可怕吗?谣言1: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真相:大多数食材是通过“加热”才能成为我们的食物.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在高温环境下食材蕴含的营养都会有所流失.科学研究证明,由于微波炉提供的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本着“修辞立其诚”的精神 ,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册 ,即第七册。在该书的最后又写了一章 :《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这个“总结”很重要 ,可视为冯先生的“晚年定论” ,无论功之者 ,罪之者 ,都能从中体会出很多东西。冯先生说过 ,他是用生命写作的 ,那么 ,《新编》的“总结”可说是生命的最后结晶 ,它不仅是《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总结 ,而且是冯先生哲学思想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周总理在我们党的“十大”报告中说:“苏联修正主义统治集团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这二十年来已经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它对内,复辟资本主义,实行法西斯专政,奴役各民族人民,使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益深化;……”。今日苏联国内民族矛盾越来越严重。苏修叛徒集团为了掩盖国内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事实,大耍转移视线的伎俩,以欺骗苏联各民族劳动人民,挖空心思地  相似文献   

5.
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思想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相反,同样出身哈佛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福山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已无对手,历史的演进过程也已走向完成.但是,历史是否有一终极的理想状态尚有待探讨,自由民主社会亦不是历史的终结点.尤其是支撑福山的观点的、建构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普遍史理论,与自由主义在学理上的冲突和经验上的不相容,更是福山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6.
李老师《:狼牙山五壮士》题目里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学生甲:战士可以是勇敢的、懦(nuò)弱的、坚强的、胆小的,而课文中描写的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而勇于献身的战士,他们的行为更英勇、更壮烈,所以题目不用“战士”而用“壮士”。学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一) “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认为,妥协是农民的局限性,并说“动摇,反抗,再动摇,再反抗,……又动摇,以至于妥协投降”是农民起义的逻辑,把《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起义具有妥协性的必然结局,是什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就认为“是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民起义军的成败。”到底什么是农民的局限性?什么是农民革命的逻辑?决不可听凭唯心主义者信口开河,而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  相似文献   

9.
美国叙事学家费伦说:"叙事就是修辞"。而本文认为,叙事是一种表达。同样以波特的《魔法》为例,五个讲述者的讲述,就是五种不同的表达,因而赋予了"魔法"五种不同的内涵。表达是人们的一种意志活动,它包括没有被物化的表达和物化了的表达。根据受事载体的不同,表达还可以分为绘画、雕塑、音乐和用语言文字进行的表达等多种形式。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叙事,是对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今年北京市共有11354名高校毕业生报名“村官”。由于计划招聘人数为2000人,这就意味着录取比例大致为6比1。(2006年03月19日《北京晨报》)想不到如今“上山下乡”又成了时髦,当然,这个下乡不是去当农民,而是去当农民的父母官。选拔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北京市出台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计划赢得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应聘“村官”,有部分人是冲着北京户口这一特殊资源来的,甚至一些大学生只是把它作为进京的跳板。显然,今天的“上山下乡”已不再是当年单纯的理想主义了。就业压力的困囿、各项优惠政策的召唤,让这场运动注定从一开始就处于普遍  相似文献   

11.
柏克 《山西老年》2014,(6):35-35
竹子自古称“林”,那它属于树类吗?草木之别,关键是看有无“年轮”。木本植物每过一年,茎干横断面便增添一圈同心轮纹。然而,剖开竹子,里面却是空的,依此可以判断,竹子应该是“草”而非“树”.竹既是“草”,茎干为何长得如此高大呢?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四卷,二千来页。发行量大、影响也广。但该书第二卷“近代部分(上)”将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片断列入“唐璜”片断,实系误解。读书从448页起收拜伦《唐璜》中的两个片断:“哀希腊”(446页至454页),“滑铁卢前夜”(454页—456页)。  相似文献   

13.
据说,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东欧,近年来流传着一则幽默小品:“教师向小学生提问:‘向苏联学习,首先应该学它的什么?答:‘首先要学它的农业技能。’问:‘为什么呢?’答:‘因为它技能高超,能够在本国种地,在外国收粮!’”充满愤恨的冷潮热讽,说明了苏修农业一团糟,年年闹粮荒,年年在国外掠夺、抢购粮食的事实。可是苏修的确是有他们的“技能”的,他们不但能够“在本国种地,在外国收粮,”而且能够“大笔一挥”把一团糟变成“制度的优越也就在这方面显示出来。”六月十一日发行的苏修“新时代”杂志第二十期有一篇奇文“同读者的谈话”就是眼前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看过《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这部电影的人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动人的镜头;列宁的警卫战士瓦西里胜利地完成任务后来向列宁汇报。突然,他的头垂在胸前,瘫坐在沙发上。他昏过去了。在苏维埃粮食危急达到顶点的时刻,瓦西里为饥饿的彼得堡,押送来九十辆列车的小麦,而他自己却饿昏了。瓦西里是列宁所哺育的布尔什维克的坚强战士。  相似文献   

15.
“我给你讲点经济学。”这个“我”,是苏修最近出版的中篇小说《精力旺盛的人们》中的主人公,一个财贸部门的领导,叫阿里斯塔赫。“你”,是他的妻子,薇拉。阿里斯塔赫及其一伙盗窃分子是一群典型的暴发户,他们从“黑道”弄来五个伏尔加牌小汽车的轮胎。薇拉要去检举,阿里斯塔赫们则百般阻拦。一方要揭,一方要捂,双方展开了一场丑恶的大论战。  相似文献   

16.
孟谦 《社区》2006,(17)
听说,在北欧的一些社区,在距离楼体两三米的地面上会划上一条红线,提示人们不要靠近楼体,因为冬天偶尔会有积存的冰雪从房顶上掉落下来,如果行人离楼体太近,也许会被砸中而受伤。我们的社区中没有划那道红线,但仍然不能离楼太近。因为许多社区的公寓楼外也有不少危险,图中的楼上窗台外的花盆就是一例。窗外的空间其实是社区公共区域,如果在这里自制搁板放东西就不对了,即便采取了加固措施也仍然难保安全,所以万全之策还是将花盆挪到屋里来。每一位居民都要有一份公德心,不要让你家中的“风景线”,变成社区公共区域里悬空的“炸…  相似文献   

17.
1920——1922年间,王统照、叶绍钧、冰心等写了一些以歌颂童真、母爱为主导倾向的小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爱”与“美”的小说。关于这类小说的审美形态历来有不少分歧。有的看到其作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而文学研究会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因而断定“爱”与“美”的小说也是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启蒙”或者说“新启蒙”,多年来一直是霸权话语中的时髦话题,近些年虽然已经受到一点质疑,但在社会话语中依然未动摇其霸权地位,依然有必要予以一辨。“启蒙”云云是资产阶级崛起时的反封建口号,重提启蒙的目的自然也是“反封建”了。“新启蒙”至今,也已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封建”反得如何呢?是否可以正视正视,也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检验呢?说到这里就遇到了中国“精英”所怯于面对的难题:过去对封建主义不批或忽视了批判,近些年重视了,使之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按理说封建主义应该越批越少,怎么反倒越批越多了呢?为什么许多建国…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作品中,有些诗歌用一系列世间不可能发生的事,反衬主人公对爱情的无比忠贞。例如: 例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 例二,枕头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向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唐·无名氏《菩萨蛮》)例一列举了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例二列举了六件不可能发生的事,表达了女主人公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媒体上常见使用"是时候……(了)"表达式,这和汉语传统的相关表达方式不符。通过网络检索、对北京作家的作品调查和社会调查,我们发现,这种表达式不符合语言规范的需要原则和普遍性原则,因此,我们认为"是时候……(了)"是一个不规范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