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改革不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更是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司法改革的力量如同其他改革一样,也有从下而上的需求。本文是对公众参与司法改革基础性探讨,公众参与司法改革是司法民主应有之意,也是节省司法改革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入手,对如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探讨,指出"自下而下"是改革的构建原则、立足村社是改革的范围、合作金融法是改革的保障、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是改革的关键、重构农村金融体制是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七大局限困扰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税费改革性质的改良性 改革的性质有二种、一种是改良,一种是变革。后者是较为彻底的改革,前者是不彻底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一种不彻底的制度改良。一是农村税费改革设计预期,没有打算要从根  相似文献   

4.
合法化是检察改革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准则,是指检察机关实施的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真正意义的检察改革在内容上必定具有不法性,因而检察改革的合法化主要针对改革的程序而言。我国检察合法化改革面临较大的困境,即不法性的检察改革层出不穷,不法的检察改革具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必须对其进行规制。实现检察合法化改革首要的是应有调整检察改革专门性的法律,保障检察改革有法可依,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进而实现改革的法律化运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改革主体视角出发,运用结构分析方法,揭示改革主体的构成,分析改革动力的结构因素,探讨改革动力的生成机理。改革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改革主体的动力。改革主体多种多样,其构成较为复杂,本文将改革主体的构成分为一般构成和境遇构成两类;改革动力具有结构性特征,改革动力的结构因素众多,本文将利益效用、意识形态、认知结构和意志品质视为改革动力的结构因素;改革动力是在改革主体的相互合作中生成的,是在改革主体动力因素相互作用下生成的,是在改革主体与改革客体动力因素和改革环境动力因素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部分,对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中国司法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和讨论.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司法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司法组织的人事制度和民事审判制度进行,司法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念滞后、改革缺少统一的规划以及改革未完全依法进行.司法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司法独立进一步加强,法官资格更为严格、法官素质进一步提高,司法制度改革朝全面性展开,与司法制度改革相关的一些制度会伴随着司法制度改革而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故而自新”,探明鲁迅的改革观,对于现时正在进行的改革,是有启发帮助的。鲁迅的改革观,涉及有关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何谓改革?为何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由谁改革?探明鲁迅对这些问题的基本见解,也就可以对鲁迅的改革观有一个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选择了渐进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改革道路,尽管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理论上却备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理论的角度,分析说明渐进式改革从总体上优于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并指出,在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只单方面进行体制内或体制外的改革,效果都是一样的,并且是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效率最差的。而同时进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市场化改革是最优的渐进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了三次大的财政改革:一是分税制改革,二是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三是财政管理改革。这些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财政工作实践的重大突破。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  相似文献   

10.
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又是所有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公有制自身的优越性。国家所有制怎样改革,目前大体上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目标模式:一是继续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总体思路,一是以所有制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机制改革,二是以价格改革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机制改革。这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和两条主线。按照这两条主线来确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进行以价格、财税和企业机制改革相配套,健全要素市场。以此出发,寻求理顺价格改革与企业改革的共生点,促进“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一、价格改革与承包制相衔接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单项改革不能孤军深入,何况价格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价格改革的方向,纠正那种把价格上涨简单地归咎于价格改革的片面看法,另一方面要树立长期改革和配套改革的思想。就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其实施的理论根据和现实可能性。本文讨论了大部制改革的五点理论基础,并结合随州模式、重庆模式、成都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阐述了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优势所在。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政府能力和责任的培养是大部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公共治理模式是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方向,行政权三分是大部制改革的可行做法,树立中央权威是大部制改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渐进式改革是相对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激进式改革而言的,是中国对改革理论的一大贡献。探求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文化渊源,赋予渐进式改革以新的理论支持,对我们更好地坚持改革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匈牙利经济改革的背景、特点、内容和结果,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认为他们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政治民主化是经济改革的前提,农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突破口,计划体制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关键一环,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文章对匈牙利在经济改革中曾经出现的动摇和倒退,也进行了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钟启泉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技术、新高考、新评价背景下,育人方式改革是主旋律,课程改革是主战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离开课堂和课程谈改革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紧紧抓住推进课程改革这个关键点,切实把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切入点,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堂主阵地地位,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 2 0多年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表面成效是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深层次成效则是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仍然千头万绪 ,但产权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议题 ,未来经济改革的重大领域都应该围绕产权改革展开。以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为例来论证“产权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议题”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实现改革总目标的核心问题。这需要我们反思改革逻辑,挖掘改革动力,总结改革经验。中国改革取得成功是各种动力形成历史合力的结果,在这些动力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动力,人民群众是主体动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是中国改革的科学方法。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党的领导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统领作用;人民群众的动力居于基础地位,具有最终意义;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是二者发挥作用、增强成效的科学方法。总结中国改革可以得出以下经验:制度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度建设要与意识形态相适应;制度改革要遵循国家与各主体利益关系相协调原则;各种制度改革相协调并在不同时期有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8.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政府改革等等,不能都叫做“市场化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各领域的自我完善。这应该是明白的。国家机构改革,也只能说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进行,而不能按“市场化改革”的原则来进行。就是在经济领域,也不完全是“市场化改革”,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市场化改革”所能概括的。这里在“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当前我国进行“四化”建设的一场革命。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国各条战线都在研究改革,宣传改革,实行改革。我们财务人员在这次改革中,不仅要支持改革,更要积极参加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改革必需服从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更多的科研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而改革的现实原因则是苏联模式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取决于人们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本文认为,改革道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要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