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顺应宋室南渡后社会经济、政治、学术文化与文学本身的发展,南宋中兴诗坛形成道学诗人、激进官宦诗人、保守官宦诗人及江湖诗人等不同诗人群体,独具体系和纲目。中兴诗人群体诗歌创作活跃,时代特色鲜明,展示出新的丰富多元的诗学面貌与社会文化意蕴。南宋诗歌的发展与中兴,并非少数著名作家活动的结果,而是中兴诗人群体共同创造的局面,也不仅是文学自身传承演变的结果,还与宋室南渡后近百年间社会文化变迁、士林风貌演变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兴间气集》所评中唐大历诗人所处的时代与魏晋南北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入手,探讨了大历诗歌向齐梁诗风回归的现象,着重论述了《中兴间气集》和《诗品》在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评诗宗旨上的共鸣问题,从而证明了《诗品》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诗人心态研究成果丰硕,有从历史宏观角度研究唐代诗人心态对唐诗的影响,也有从贬谪、科举、隐逸、宗教等层面,探讨政治文化因素对唐代诗人心态的影响,还有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创作心态进行深入剖析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4.
浯溪石刻《大唐中兴颂》包含文学、史学、金石学的三大要素,同时满足了宋代士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在宋代引发文人广泛兴趣。北宋诗人题《中兴颂》诗共计七首,可分为两大类型:在场的怀古和不在场的咏史。《唐鉴》对北宋诗人《中兴颂》诗中史评具有影响,而七首诗歌之间也存在互文性。同一石刻文本被诗人们任意地、多元地联想想象,演绎发挥,这符合中西方阐释学的一般原理和中国阐释学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兴闯气集》是唐代高仲武编选的唐诗选集。诗集选入的130多首诗歌是“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大致反映出那个时代诗坛的总体面貌。在选诗基调、诗歌分类、与《极玄集》的契合三个方面,《中兴间气集》表现出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廖美玉 《东方论坛》2011,(6):87-101
在唐代统治者“开边”的大背景下,唐代诗人迈出了“浪迹穷荒”的步伐,并用诗歌展开了对边境的书写和对天下的想象。而这一书写题旨的开拓,有很大的成分缘自浪诗人们浪迹异乡的生命经验,特别是在边城绝域、殊风异俗的多重冲击下,产生传统与当下、故乡与他乡、自我与他者的多元交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从个人气质方面对唐代诗人的创作进行探讨,把唐代诗人群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内涵、表现及其后世影响,目的在于探讨诗人气质与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唐代最早写词的大诗人之一,白氏对词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以自己的“新歌词”推进了“声诗”向词的演化;以词作实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以自己大诗人的声誉和影响.促进了词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诗中有数量众多的饮酒诗和咏酒诗,唐代诗人普遍具有非常浓厚的诗酒情结。在唐代。饮酒赋诗是文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酒,不仅是失意诗人的浇愁剂,也是诗人创作灵感的诱发剂。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坛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唐代诗人究竞有多少呢?历代有很多唐诗选集,就唐朝言之就有《国秀集》、《河岳英灵集》、《箧中集》、《中兴间气集》、《又玄集》、《才调集》等。据卞孝萱教授所考,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但不能明了唐代诗人的确切数字(见《文学评论》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第25页)。宋代赵孟奎《分类唐歌诗》收一千三百五十家,诗四万七百九十一首,到明残存二十七卷,多数散佚了(见《拜经楼诗话》卷一)。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收集了大量的唐诗。到清朝康熙初年,季振宜等编辑了《全唐诗》七百一十七卷。后来彭定求等合二者为一再编加补充成《钦定全唐诗》凡二千二百多家,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合编的《全唐诗外编》。笔者对《全唐诗》和《全  相似文献   

11.
吴越史事是唐代诗人最热衷歌吟的一个重要题材,据笔者统计,唐代便有近五十位诗人咏叹过这段历史,留下了近一百一十首诗篇.作家数量之多和作品质量之高,都是此前的诗歌所无法比拟的.综观魏晋六朝以前的诗歌,只有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以及梁代诗人鲍几各写过一首咏伍于胥的诗作,其欧咏的史事,也仅局限于于管遭谗逃楚、助吴王四间成就功业、最后攻人越野都这一段史事.对于吴越争霸的整个事件,以及相关的重要人物等,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段创作的空白,便由唐人来进行填补。唐代诗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深刻地反思这段…  相似文献   

12.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历来受到唐诗研究者的重视。但学术界对该集毁誉悬殊,往往使后学无所适从。故本文结合唐代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实际,对该集的得失作具体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酷爱围棋,且棋艺精深。他在给友人的诗中曾毫不掩饰地说:“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他在为官期间,公务之余,常常下棋。  相似文献   

14.
“危乎高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惊叹蜀道艰险的名句,而当我们吟罢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的《咏华山》诗后,也会发出同样的惊叹!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的这首诗的时候,就想到清明节快要到了,只剩下了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6.
《中兴间气集》是唐人选唐诗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共选录“至德元首”(756)至“大历暮年”(779)共二十四年间二十六位诗人一百三十五首作品(《序》言“诗总一百三十四首”,是把李希仲的《蓟北行》二首只算为一首),这是研究唐诗发展的一份宝贵资料。不少人利用它来校勘诗句异文,考订某位诗人生平事迹及作品产生年代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据笔者所知,对《中兴间气集》的选录标准与中庸前期诗坛艺术风尚之间的关系,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在这方而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言小说是诗歌时代的小说。唐代小说在进行人物个性化塑造时 ,特别强调他们的诗才 ,不论是被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或是次要人物 ,他们大都是敏捷的诗人 ,是诗人的化身。在这多层次、多类型的诗人形象中 ,有前代和当代实有之诗人 ,有虚构的诗人 ,有歌妓婢妾、宫女嫔妃 ,有神仙方士、有鬼魂精怪等 ,它们成为了唐代小说中最光彩夺目、最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充分反映了唐诗文化对唐代文言小说的影响和渗透 ,唐代小说是唐代气象的又一载体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主要有10首诗歌运用了嫦娥意象,是唐代众多诗人中取嫦娥题材入诗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赋予嫦娥意象独特而丰富的多重意蕴:在其笔下,嫦娥既是幽寂高洁的月宫仙子,又是哀怨多情的道家女冠,更寄予着诗人孤独寂寞的落寞情怀。这与唐代社会的大背景、李商隐自身身世、仕途经历、爱情波折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是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逃至浙东避难的诗人们的唱和集,很能代表安史之乱后至大历中期处于诗坛边缘的广大诗人的心态。本文即是对该唱和集及其中几位诗人所作的考论。  相似文献   

20.
儒释道美学思想在唐代彼此融合且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唐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文章就儒家、释家、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唐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审美文化的视野解读唐代诗人的心态和唐诗辉煌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