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1月18日下午,在印度驻华使馆举行了纪念印度18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圣雄辨喜诞辰128周年活动。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教授作了辨喜生平专题学术演讲。参加这一纪念活动的中外学者70多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陈昊苏到会参加了  相似文献   

2.
商羯罗是印度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吠檀多不二论是吠檀多思想发展的巅峰,对印度的哲学、宗教、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羯罗被奉为圣人、精神导师,被视为印度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近现代印度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辨喜、奥罗宾多、拉达克里希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商羯罗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度哲学派别繁多,经典浩瀚,曾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到了近现代,印度人民是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哲学传统和思想遗产的,又是如何以哲学思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追求呢?黄心川先生所著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教材。在外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中,我国学者对东方各国哲学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近现代东方哲学思想的探讨更为罕见。从这方面看,《印度近现代哲学》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我国哲学研究园地填补了一个空白。多年来,我国虽然出版了几部研究印度哲学的著作,如梁漱溟的《印度哲学概论》(1918年出版),黄忏华的《印度哲学史纲》(1936年出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初印度思想家罗摩·莫罕·罗易所宣传的理性-神论和启蒙思想,标志着印度古典哲学的终结,近现代哲学的发端。印度近现代哲学实质上是印度资产阶级的哲学。从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印度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由封建社会的瓦解到全面沦为殖民地,从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至民族的独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是这一伟大时代的主角。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也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本文试对十九世纪初到1947年印度独立这一历史时期的印度资产阶级哲学作一粗浅的探索,力求从中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研究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和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东方哲学思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5.
S·拉达克里希南(Sarvepalli Radhakrishnan,1888~1975)是印度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他在印度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印度现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将东西方哲学相互沟通起来,融汇为一个整体。他精通东方(特别是印度)和西方两种伟大的传统,力图调和两种思想,创立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哲学。故人们称他为“东西方比较哲学大师”。西方学者乔阿德(C·E·M·Joad)在评述他的哲学立场时说:“……今天,拉达克里希南所起的唯一作用就是联络官的职能。他力求在东方传统知识和西方新的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故印度人尊称他为“诗哲”。泰戈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著作。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他还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等。他那充满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 ,不仅鼓舞着印度人民 ,而且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思想 ,源于三个方面 :一、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印度古代哲学的种子 ,奥义书与吠…  相似文献   

7.
印度著名哲学家马伽特大学教授巴萨特·库马尔·拉尔(Basant Kumar Lal)所著的《印度现代哲学》(Contemporary Indian Philosophy)一书由朱明忠和姜敏二位同志翻译,1991年底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翻译该书是我国印度哲学研究界所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印度与  相似文献   

8.
所谓“对话”,可以释义为“交流”,即相互沟通之意。它包括 :(1 )作为哲学思想载体的“人”、即哲学家之间面对面的交谈 ;(2 )上述哲学家通过其论著间接地相互了解、评论和吸取对方的思想 ;(3 )当前人哲学家的思想物化为“论著”后 ,这些论著便成为该国的哲学思想文献 ,后人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了解和吸取对方的思想。基于上述理解 ,本文以“面向 2 1世纪的中日哲学对话”为题 ,着重就当代中日哲学交流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简略地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  在二千余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中 ,哲学思想的交流始终是其重要的内容。近代以前 ,由于中…  相似文献   

9.
周来顺的《使命的沉重与路向的忧思——俄国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研究》一书,不仅是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更是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也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俄罗斯哲学的阶段性总结。该书从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角度研究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在国内学界尚属首次。以往的研究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译介宗教哲学家著作,二是研究某位宗教哲学家的学说和思想体系。周书的全新视角,不仅颠覆了我国学界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研究路径,而且充分彰显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对现实  相似文献   

10.
“梵我一如”的演绎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照 《南亚研究》2001,(1):67-72
在古代印度 ,始终贯穿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思想方法。到奥义书时期 ,这种神秘的思想方法逐渐理论化 ,系统化 ,从而形成了古代印度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其中“梵我一如”是在奥义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成为奥义书的哲学精华 ,同时也是古印度哲学的精华。它影响到沙门思潮甚至六派哲学的形成 ,以及今日的印度宗教。所以 ,想了解印度从古到今的宗教与哲学之思想内涵及其背景 ,对于“梵我一如”之思想的学习与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奥义书以前的“梵”与“我”之意义1、吠陀时期的“原人”以及“我”的意义一般学者把吠陀时期划分在大约公…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现代小说史中 ,介南德尔·古马尔 (Jainendra Kumar190 5 - 1988)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作家。评论界将他称为“印地语现代文学史上的泰戈尔和萨拉特”1,“印度的契诃夫”2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 ,认为他是“印度现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之一”4等。介南德尔以多重身份享誉印度。作为一位思想家 ,他接受印度传统吠檀多哲学、耆那教哲学、佛教哲学、甘地主义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并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 ,被认为是印度现代作家中深得甘地思想精髓的作家之一 ,也是最有西方自我思想意识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位哲学家 ,他继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作者在1978年8月在南印度举行的一次有十二名著名哲学家参加的哲学问题座谈会上所作的发言提纲.总结了印度哲学界在六十年代末以来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讨论而形成的观点,并就印度哲学发展的方向和印度哲学家的使命提出了一些不无意义的建议.提纲对印度古典哲学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今天印度哲学应当扬弃那些旧的传统概念中的旧的涵义;应当保存和发扬印度哲学中的那种"寻求解脱"的基本精神和"证悟"的方法,要赋予"解脱"以新时代的内容,使印度哲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继续对人类作出贡献.提纲论述了变革印度哲学的途径,如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提出的问题,汲取不同文化传统的精华,形成"综合的"体系以及探索新的哲学研究方法,如"对话式的对话"等,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提纲从总结印度哲学发展过程和现状而作出的某些论断,也具有普遍意义,如对于"批判精神"的强调,对哲学家的要求"不止是说教"等等.本文原分六大节.第5节是一般建议,从略.译文适当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13.
商羯罗是印度中世纪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不二论理论家。商羯罗的思想是富有独创性的,同时又极遵从印度古老的传统。他与佛陀释迦牟尼同样,主要关心的事情是如何解救沉沦于“生死苦海的轮回”之中的芸芸众生,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哲学与神学的体系。商羯罗认为接近于真理的方法是哲学的以及心理的、宗教的,特别是用哲学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理解真理。商羯罗也是一位卓越的解释学家,他对印度古代的主要的经典都有注释。因此他不但是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宗教指导者。商羯罗所创立的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在印度知识界中保持着稳固的地位,他的思想是现代印度主要思想潮流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教授撰写的《印度哲学史》一书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作者30多年来从事东方哲学、宗教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花心血的结晶,亦是我国在印度哲学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它对于我们发掘和吸取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深入开展东方哲学研究,对于增进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有着积极意义。笔者在阅读之余,试就该书的内容和特色(长处)作一评介。该书约37万字,共分14章。前4章除导论外,分别叙述了吠陀、奥义书和沙门思潮;第5至第8章主要论述了印度哲学中的非正统派;第9至第14章则分别论述了正统婆罗门教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印度圣社(雅利安社,Arya Samaj)的创立者、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Dayanada Sarasvati,1824—1883)逝世一百周年,印度和亚非一些国家的人民都纷纷举行集会记念这位印度民族的伟人,我国人民对达耶难陀的爱国主义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达耶难陀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对印度近代的宗教和社会改革、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他首建的圣社在唤醒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复兴印度的文  相似文献   

16.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克巴尔是 2 0世纪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诗人 ,同时也是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哲学家和思想家。作为诗人 ,伊克巴尔始终关注穆斯林的命运。除了诗人的浪漫 ,他兼具哲学家的思辨能力和思想家的睿智。他在《自我的秘密》和《无我的奥秘》中提出了“自我”和“完人”的学说 ,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继而他在 1930年全印穆斯林联盟阿拉哈巴德年会上提出了在印度西北部建立穆斯林独立国家的思想 ,这一思想成为巴基斯坦的立国之本。如果说诗歌创作是一种手段 ,那么实现印度穆斯林的民族独立则是他的政治理想。他毕生从事诗歌创作 ,通过诗…  相似文献   

17.
一、辩证法的发展及其主要思想辩证法体系的正式创立,要归功于18世纪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1770-1851)。尽管辩证法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印度、希腊哲学,但黑格尔完整体系辩证法思想的确定无疑是哲学界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促成了后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产生,并发展成以此为基础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在社会实践中被广泛运用。黑格尔辩证法体系的创立,是鉴于他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历史的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充与中国批判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不仅是吴越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也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哲学家。以往人们对王充思想的研究,一般都站在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着眼于他对中世纪哲学的批判,殊不知他同时也是一位批判历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官方哲学进行了全面批判;又从哲学的高度,对加在历史真实之上的种种虚妄说教作了清算和扫荡。王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批判历史学家;《论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批判史学著作。这样说是不会夸张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的研究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研究似乎表现出同数理哲学的研究逐渐分开的趋势。在当代(准确地说,是逻辑实证主义衰落以后的时期)的科学哲学论著中已经很难找到关于数理哲学的专门论述。但是,也有少数科学哲学家例外,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就是I.拉卡托斯(Imre Lakatos),他把数理哲学研究与一般的科学哲学研究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拉卡托斯数理哲学思想的研究也就构成了对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们围绕《拉卡托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历程的深刻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研究为内核心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一生研究活动的主线.马克思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中间经过<资本论>对哲学的升华,一直到晚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从而完成了划时代的东方社会理论为止,一直在哲学战线上纵横驰骋.这是马克思崭新的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他用哲学武器认识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涵盖整个世界的过程.<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历程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但它还不是马克思一生哲学思想的顶峰.马克思晚年最重要的题目就是如何把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贯彻到底,探索东方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道路问题.<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是开放的,但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后完成.马克思一再说明,不能用西欧的模式来裁剪东方和世界的历史,<资本论>丝毫无意论证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不问具体情况统统都要纳入资本主义轨道.马克思的这一澄清,为东方国家跳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扫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晚年放缓了<资本论>的写作,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提供史学前提.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宣布新哲学关注现实,注重改变世界,二是它申明自己的实践特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唯物主义学说将从前旧唯物主义内蕴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原则一下子解放出来,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活力.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后,一直是关注现实,以革命为准绳的.马克思以革命为坐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实现了理论上的巨大飞跃.哲学研究一直和经济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马克思的哲学传统,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色.经济学一方面是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底蕴,二者存在着共同的内容和范畴,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和突破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重要机缘和途径.哲学和经济学的联盟,首先体现在:第一,对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创立和发展辩证法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第二,经济学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实践领域.第三,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它们的许多范畴和概念是共同的.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哲学与经济学的发展总是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马克思不仅通过对东方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东方国家由来已久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且借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考察,确立了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历史现,提出了多角度地考察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