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训诂学在现代学术中的定位问题,30年来有三种互相补充但方向不同的意见:一是作为文献学工具学科的应用训诂学,二是进入语言学领域的训诂学,三是向解释学发展的训诂学。而事实上,训诂学在现代的发展可以从应用的角度,也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可以是语言学,也可以从文献学、文化学、哲学等其他学科发展,这是训诂材料的综合性带来的特性,无需把多元的角度对立起来,关键是不要忘记继承,不要用错了资料,背离了科学。这样才能使训诂学的资源得到最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广义的“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三个部门。训诂学的观念经历了从古代、现代到当代三个发展阶段。训诂学不是字义学或词义学, 也不是语义学, 从本质上说, 训诂学就是注释学, 当代训诂学应该属于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跟现代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当前的训诂学应该破除门户之见, 正确认识其学科性质, 致力于训诂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训诂学与现代汉语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有本质不同,但二者有一定的内同性和互补性.训诂学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可以应用于现代汉语词义研究:有助于理解现代汉语合成词的语素义;有助于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词源意义,从而有助于辨析词义尤其是同义词、类义词的含义;有助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词义演变和词义系统;有助于正确理解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及其意义;有助于正确理解现代汉语成语等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训诂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现代化转型。反观其现代化历程,中国训诂学在民族化、现代化道路上曲折前进,应正确看待这一历史进程。中国训诂学要在现代与传统、外国与本土的纬度上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并将现代意识、思维方式与民族精神、形式结合起来,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训诂学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5.
郭在贻提出研究俗语词为训诂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但对现在的俗语词没有提及.训诂学不应局限在俗语词方面,还应扩大到俗文化范围,从研究古书走向俗文化研究,对人们喜闻乐见的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揭示其所以然及俗误.训诂学对周易预测算命、取名、方俗语研究、英语教学、新词揭源、地方文化研究及数字化电子文献的整理校勘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训诂学的性质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尽管在数千年历史中训诂学性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从其产生、目的、主体、对象和地位等方面可以确定,其基本性质应当还是对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的古代文献的解释。中国的训诂学与西方的释经学在产生的背景、目的、直接原因和基本方法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训诂学的基本性质是中国古代释经学。  相似文献   

7.
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是指艺术经历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个阶段的解体而走向终结,于是在艺术中无法实现的"理念"转移到宗教与哲学领域。艺术在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内终结了,而在历史上继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终结论"是有效的。在黑格尔整体框架之外,"艺术终结论"的局限凸显,并遭遇了零碎化的现代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谈论生死,我们最直接地对"生死"的所知便是生与死的切己本性.它不可由他人替代,只能由自己承担,并且是任何人必然的要经历的事情.在中国哲学中,无论是<道德经>明营魄之分、道器之别,还是<庄子>的"齐生死"都可以看出道家对死亡本身有所直接的领会.故而,本文试以<庄子>文本为视角,试析庄子对死亡问题的思想异同,并试着用训诂学进行理解,直观死亡本身,阐发一些笔者自身关于死亡问题的一些浅显理解.  相似文献   

9.
对于艺术终结论,学界早有非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笔者认为,如果将艺术终结论推进到足够远的地方,即后现代消费社会,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后现代语境恰好造就了艺术终结论的一个反例:艺术并未终结于哲学,而是相反,哲学在走向终结的同时,迎来了艺术的复活。当代艺术的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在形式意义上完全复归了古老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释词为核心研究内容,对提高古籍阅读能力和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准确解释文选中应注而未注之处、发现与匡正误注之处、在众说纷纭的注释之中决定取舍或另求正解等三个方面对训诂学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称作悲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事实上并不符合亚理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它更象是一部喜剧。封建主义衰亡之际,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未完全建立。一些顽固的封建习俗如血亲复仇仍在前封建大家族中残留并作为他们进行苟延残喘挣扎的重要形式和最后堡垒。世仇观念的继续存在不仅为拥有新思想观念的市民阶层所不齿,也被本家族中年轻一代所抛弃。建立在这种背景之下的罗朱爱情故事就和窒息人的守旧意识形成鲜明对照,并在他们和父辈们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中展现了这一对恋人成熟的青春和爱情以及他们对生命的赞颂。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的两颗年轻的心最后以震撼人心的方式走向结合,从而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友情、和谐和幸福的热烈追求和执着抗争。死亡不仅象征了旧制度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明显的非理性趋向。西方哲学家霍布豪斯说,现代哲学已经“沾染上了非理性主义趋向”,他说:“我们最后将把人说成是一种非理性动物,而现代哲学家则是这种非理性动物的先知。”布拉贝利也认为,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的主要趋向是非理性主义。也就是说,如果近代西方哲学是理性的即以追求理智在形式上的完美和对终结实在的把握为目的的话,那么可以说现代西方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和民主如果社会主义为了适应后工业经济现代化的需求而走向资本主义,那么是否存在着一条促使现代社会走向民主政体的相应的经济规则呢?其回答是较为含糊不清的。毫无疑问,在经济发展和民主政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验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人都会死的,死意味着人生的终结,因此可以说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先进的现代医疗对人类的贡献在于治病救人,有些病即使无法治愈,但医疗可以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延续。医疗为人生最大价值的生命作出贡献,其使命是伟大的。现在医疗正面临着癌症等问题。现代日本人能否接受死呢?回顾人类思想史,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和宗教都是围绕作为人生终结的死展开的。加藤周一在《日本人是什么人》中说:“过去的日本人已经没有了”。他说得很对。尽管如此,在现代日本人身上也是能看到过去日本人的一面。如果从宗教意识来探讨日本人的生死观,那么我们应从过去和现在这两个视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训诂学的发源,如果以众所周知的《国语》中的“叔向说诗”为起点的话,那无疑应当追溯到先秦,不过,就其成熟的发展来说,实滥觞于两汉。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它不仅表现在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繁荣上,而且与之相适应,在文化上也是高度的繁荣和发达,贾谊、司马相如,司马迁、扬雄、张衡、班固、许慎、郑玄等辈,都是彪炳千古的人物,他们的著作,也是足以流传千古的不刊之典籍。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一个门类,语言学中的训诂一门,它在汉代的发展成就,也是斐然可观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还必须首先弄清楚两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奠定王安忆丰碑式文坛地位的是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她以女性的细微和敏感切入女性生活,在她看来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一件华美袍,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只有一种存在物--人,那么女性就是这袍上万千种令人眩目的饰品,而隐在这些饰品背后的那一部分则是男性世界,这是做为"底"的世界.女性再繁闹也不过是佩饰,是坠子穗子,并且光阴会剥离它们的光彩.王安忆为女性的被动处境和易逝的红颜发出轻轻的叹息.  相似文献   

17.
训诂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荫芽时期可以一直上溯到春秋战国,先秦时代已具雏形,之后兴起于汉代,到清代已比较成熟。说它年轻,是因为训诂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后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在建设精神文明、振兴民族文化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了解它、学习它、掌握它,终于使这门传统科学大放光彩,成为正在走向普及的实用科学。那么,训诂学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相似文献   

18.
经济问题是经济哲学走向成熟的范式平台.如果确立经济问题为经济哲学的共同范式平台,可以解决经济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流关系、经济哲学与经济学的学科正常渗透关系、经济哲学和经济实践的开放式互动关系、经济哲学自身发展的动力等目前影响经济哲学走向成熟的"四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学关于入世之中追求出世的精神内涵对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源于西方文化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本土化历程中同样面临着佛学当初进入中国的处境。佛学十分注意外来文化本土环境适应的重要性,其一方面注重依附统治阶级和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不断地改造自己并努力调和与儒道学说的关系,极力证明佛学与儒道学说在根本宗旨上的一致性,直至真正融入中国本土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从佛学的中国式成功嬗变和精神内涵改造经验得到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语体"散文或象征主义散文诗的源头,尽管称高长虹为"散文诗集的开先河者"与事实不符,却完全可以称他为开创者之一。通过比较《朝花夕拾》和《土仪》的写作、发表、结集出版情况可以知道,如果《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闲话风"的创作潮流的说法属实,那么开创现代散文"闲话风"创作潮流的系列文章应该是高长虹的《土仪》而不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