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城乡互动,使新时期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与希望。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个体层次的心理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社区层面融合在实践中早已破冰,而这两者为最终的制度融入提供了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如何从高层制度协调着眼,切实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是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席卷全球,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还影响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群体深受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生存生活状况令人担忧。文章以上海市为例,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与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海梅 《理论界》2012,(12):168-169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为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素质低、技能差、不能很好融入城市等问题。宁波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提升也面临一个亟待改善的状态。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的意义、现状的论述,着重从法制建设、制度保障、教育培训、服务管理和社会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战略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瀚  王春超 《学术界》2012,(3):230-237,289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偏好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演变中的制度影响因素、企业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宏观制度层面,户籍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教育制度等对于就业的偏好具有负面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企业需求、劳动强度、用工制度、薪酬分配等左右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选择;在个人层面,年龄、外出就业年限、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主导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偏好。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但是随之安全问题又成为一个困扰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沉重话题.至2009年初,泉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达200多万人,在泉州接受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达到25万.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暑假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非正常死亡的高发期.关注和探讨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问题,应该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理念和模式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差异逐步缩小,但供给差异消除将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基于个体自身或所属群体特征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差异将成为影响其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从供需两个方面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文化设施评价、服务便利性评价、个人教育水平、空闲时间、劳动强度、人际环境压力和城市文化适应性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的主要因素;对此,可以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模式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生存条件改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和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文化习性培养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相同的需求。然而,在各地方政府的操作中,实际对两者采取了差别对待,外来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和当地居民等同的公共服务,甚至在多数项目上尚处于空白状态。慈溪作为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全国各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对地方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现得比较显著,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实证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侨乡发挥区域社会优势,吸引侨资发展经济.合资、独资工厂及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内地富余劳动力迅速涌入,出现人口东移的态势.相应地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人的互动、与当地社会的融合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外来人员在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侨乡社区的变化.文章将通过对厦门"銮村"的实地调查,探讨这一融合过程的阶段性特性,以期对当前多元社区现代秩序的设定及有效管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犯罪动机是外在环境刺激下,犯罪人所产生的关于犯罪动因的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失衡及犯罪行为实施倾向或犯罪行为倾向的选择性推动的动力源.文章以484名外采务工犯罪(嫌疑)人为对象进行了犯罪动机的问卷调研,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犯罪动机呈三维结构,即犯罪后果评价、认知失协、情感失协.  相似文献   

10.
一、人员构成的特点及接受职业教育的现状外来务工人员大规模进入杭州工作大约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本世纪呈逐年增加态势,主要分布于杭州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与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行业。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已经成为杭州劳动力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综合杭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随着一个城市城市化水平的增加,城市居民对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态度也愈加严重;沿海地区城市居民比内陆地区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度要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计了信度和效度较高的社会距离量表,以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的社会距离问卷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双向度测量二者的社会距离加以比较,并研究社会地位、交往网络对两个群体之间社会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攻坚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政治社会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的建立、政治文明的推进、文化格局的多元发展、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这一行之有效的途径维护社会的稳定。政治社会化同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同一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的政治社会化发展尚不成熟,政治社会化的水平不高,为此需要不断优化政治社会化方式,加快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制度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渠道畅通,采取规范的表达方式,达到利益的实现。面对现状,进城务工人员利益表达制度化是迫切的,他们的利益表达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地域的差异,形式的单调,内容的狭窄、集中,效力的微弱等。为此,需要建立起包括发挥现有积极因素等六个方面的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从而更好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粟迎春 《理论界》2007,2(7):7-8
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的复杂格局长期存在。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虽然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但是在开放的多元社会中,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推动或抑制作用。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加强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淑琴 《东岳论丛》2006,27(5):52-54
“构建和谐社会”本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突出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公共关系管理作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管理机制,它借助于社会大众传播、社会规范、社会秩序,建立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达到全面和谐状态。公共关系管理从产生及在它以后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都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内容,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起着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各种关系相对协调的社会状态,是不断消解矛盾和减少冲突的动态过程。只有每个人在尽可能的实现自己的需要、价值不断满足的前提下,社会才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和谐和矛盾相对减少的状态。需要社会不断的去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和谐社会应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相对的满足人的需要与价值的实现为核心;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体制是社会运行的机理,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本文从和谐体制的差异性、社会化、政府转型方面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乔法容 《中州学刊》2005,(4):128-1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重要的精神支撑和规范保证.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道德的核心范畴,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多维意义.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道德准则,诚信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道德纽带,诚信是政府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建立适宜诚信道德养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和实现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