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文化移情的相关理论,以文化移情的相关理论对电影《蝴蝶君》进行分析,指出不当的文化移情导致了悲剧的产生,文化移情应当适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其次要培养文化认知能力,即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再次,需要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改变文化偏见,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最后,理解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样的文化移情才是适度的。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和合作中,文化冲突时常发生。从制约的角度看,文化差异常常表现在思维定势、价值取向、非言语行为和交际语境等层面。由于这些制约的存在,导致了人们交际过程中的诸多障碍。唯有明其理,创新对策,方能减少不同文化的制约,并逐步培养交际者文化自觉和移情能力,从而避免文化冲突,确保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缺少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敏感性,只是简单地从自身的文化出发去解读和评价对方的话语和行为,再加上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导致了在交际过程中不情愿袒露心声,以至于不能达到有效交际,这些都导致了移情的失败。移情能力是交际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不同文化群体的交际主体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道润滑剂。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浅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移情障碍,提出了培养移情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缺少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敏感性,只是简单盲目地从自身的文化出发去解读和评价对方的话语和行为,再加上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导致在交际过程中不情愿坦露心声,以致于不能达到有效交际,这些都导致了移情的失败。移情能力是交际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不同文化群体的交际主体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道润滑剂。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浅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移情障碍,提出了培养移情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移情是连接原语和译语文化、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立足且超越于本土文化的跨文化情感对话。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文化定势与偏见是翻译中文化移情的两大障碍,文化移情应做到知觉移情和交际移情的适度。  相似文献   

6.
心理文化变量与跨文化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达到最有效的交际效果,恰当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文化的影响往往使交际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上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本文以Gudykunst的心理文化对交际过程的影响和Tarone的交际策略为理论基础,解析文化定势、文化迁移、文化移情三个变量的内涵和互动性,从共时和层级的角度分析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隐性影响。根据交际过程不确定性,作者提出了应采取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语言顺应、语码转换、跨文化身份管理。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影响外语能力,而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移情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学从表层研究进入到深层研究的转折点和重要标志,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着重阐述文化移情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旨在探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即与时俱进的和态度开放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语用失误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表现形式。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成功消除语用失误所造成的障碍,必须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到语用移情。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并且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移情是指尽量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不同文化群体的交际主体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道润滑剂。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不能达到有效交际,因此需要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这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移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效的交际指听话人在任何情节内都能够理解说话人意图的交际。移情是指尽量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移情能力是Ruben有效交际七要素的核心,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保证。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开展使外语学习者具备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实现移情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