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西哥社会历史的研究者都知道,在国立档案总馆藏有大量关于自征服到独立战争之间的殖民地时期各个方面的文献,甚至关于欧洲人到达以前就已存在的所谓印第安人王国和帝国的历史资料也不难找到。而当研究者试图研究十九世纪在骚乱动荡中的民族时期形成阶段以充实哥伦布以前时代和殖民地世界的知识时,反而会遇到相当大的难题:确切可用的文献缺乏,而已有的文献又不易得到。乍看起来黑人人口并入墨西哥社会似乎开始于民族社会形成时期或形成后不久。世所公认,对墨西哥的遗传构成起一份作用的奴隶,其并入梅斯提索的过程如此彻底,以至外行人  相似文献   

2.
广东封开“讲标人”是历史上南方百越民族和南下汉族相互影响、混血的结果 ,其语言社会文化亦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其中在“标话”、宗族组织、宗教信仰、节日、住房、命名等方面 ,文化交融的特点尤其明显。这种文化交融对“讲标人”的族群认同、社会文化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探讨这种文化交融现象 ,对南方民族文化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拉丁美洲的土著民族还受被西班牙殖民制度长期制约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束缚。通过对印第安人以及对白人和梅斯提索(印欧混血种)人的研究,可说明这一点。今日印第安人什么叫“印第安人”?今天,在拉丁美洲,谁是印第安人? 的确,要答复这些问题并非容易。我们认为,在西班牙征服美洲之  相似文献   

4.
张青仁 《民族研究》2022,(4):62-74+140-141
19世纪初墨西哥实现国家独立后,开始探索民族国家建设的道路。在对白人至上的进化论的批判中,墨西哥社会出现了对本土国民性的思考。20世纪初墨西哥大革命后,一种主张融合的民族主义思想得到了确立。革命制度党政府将民族融合的主张贯彻至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建设中,一方面,肯定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及其文化在墨西哥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墨西哥民族国家之根溯源到印第安人及其文化;另一方面,通过统一教育的推广,以及以土地为核心的国家社团主义制度实现对印第安人的整合与控制,将印第安人整合进民族国家建设的过程,以此完成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建设。革命制度党政府所推动的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建设,虽然存在将土著人边缘化、同化的倾向,以及对土著人权益与政治参与度的重视不够等问题,但其彻底改变了殖民时代以来印第安人不被认可的状态,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殖民时代以来困扰墨西哥社会发展的土著人问题,有助于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的安定。  相似文献   

5.
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族群通常有许多部族名称,这不仅成为他们族群识别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族群历史的一部分。虽然为数众多的部族名称可能导致混淆,但部族名称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仍然是在历史进程中追溯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大文化财富。研究加拿大第一民族即印第安族群名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原因就在于它为这些印第安部族提供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美国社会的“勉”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族群”的概念着手 ,从历史来源、社会组织、经济及文化诸方面全面介绍在美国社会崛起的族群———“勉”族群。在西方文化氛围的冲击下 ,“勉”族群表现了保护自身民族文化的强烈意识和顽强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当500年前欧洲人踏上那片新的、刚刚被哥伦布发现的大陆土地时,他们在那里遇到了为数众多的、处于社会历史发展极其不同阶段的民族。仅安第斯地区——“印加帝国”的人口就有600万人左右,而征服后过了50年,就已减少到150万人。到目前为止,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口为3000多万人。在许多国家(首先在秘鲁、危地马拉和墨西哥),正在出现印第安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印第安各民族和民族集团越来越坚决地致力于“收回自己的东西”,他们把这一口号理解为收回昔日的生存空间,恢复文化价值观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密西西比河的倾诉》作为阿库乌雾关涉人类学的一本诗集,其表现主题除了延续以往诗作中对自我民族的关注以外,视野还向印第安族群大大拓宽了。印第安人与彝族都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危机等多方面的相似点。他以一个访学者的身份,在目睹北美文化冲突的过程中,感知着印第安人的处境,试图挖掘印第安这一族群遥远的历史,发掘其不断延续的精神特质,为其衰微的现状哀婉。与此同时,他在获得这样一种跨文化的视野之后,对自我族群身份的认识也愈发深切,力图响应自身民族文化面临的遭遇,并努力寻求二者在各自的生存境遇中获得延续的办法,为之找到一个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现有1150万-1200万印第安人,约占墨西哥全国总人口的11.51%-12%.百分之八十的印第安人处于贫困状态.自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历届政府对印第安民族采取了一体化政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第安人聚居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实施一体化政策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印第安人原有的土地问题更趋尖锐.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印第安农民1994年武装暴动就是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和民族矛盾的总爆发.目前,墨西哥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矛盾的措施,在和平解决恰帕斯冲突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苗族“Hmoob”人,仍然保存着自己的语言. “Hmoob”人的语言属于苗语西部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其中某些词汇可能源于古代汉语.“Hmoob”人现今仍然在使用的几个词汇如“Hmoob”“Mab”和“Suav”能够清晰地反映出“Hmoob”人群体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建构的历史过程.在建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系统的过程中, “Hmoob”人的族际关系观念受到其历史迁徙过程与华夏民族观的影响,但文化自觉因素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Mab”一词与其衍生词汇在美国“Hmoob”人群体的当代自我认同与族际分野中仍然存在,但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跨界民族”辨析与“现代泛民族主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民族”一词具有英语nation或nationality的部分含义。政治统一性与地域一体性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因而“跨界民族”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将“民族”与英语中的ethnicgroup或people概念联系起来,是产生“跨界民族”说的根源。ethnicgroup是文化人类学概念,people则是历史学概念,这两个概念不可等同于nation和nationality,因而不可译为“民族”,可考虑分别译为“族群”和“人民”;由此,“跨界民族”亦应改称为“跨界族群”和“跨界人民”。“跨界人民”是一种业已分化的“历史民族”,不再具有现时的民族同一性。现代泛民族主义者试图重建“跨界人民”的统一是不现实的和反历史的,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2.
澳门的“土生葡人”是澳门族群中最具特色的成分,其与澳门的历史关系最为密切,在澳门的族群地位最为独特。本文用族群的相关理论阐释澳门土生葡人的族群认同,既可以反映该族群的认同特征,又能体现族群认同理论的解释力。土生葡人的文化特征是其族群认同的基础要素,但土生葡人的族群认同更多地具有主观心理性。即使那些纯华裔血统的人,有的也自我认同为土生葡人,这是一种脱离了文化渊源的主观选择。族群认同与族群文化是互相关联的一对概念,二者在不同的场景下相互关联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3.
美国20世纪60年代“奇卡诺运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皓 《世界民族》2001,122(3):19-26
“奇卡诺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墨西哥人争取民族自由、平等权利的一个社会运动,它是继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后的又一个美国少数族裔集团的民权运动.“奇卡诺运动”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唤醒了美籍墨西哥人的民族意识,并将处于“边缘地带”的墨西哥文化推向美国文化的中心.因此,研究“奇卡诺运动”不仅填补了我国美国学在这块领域的空白,有助于我们对生活在美国社会“边缘地带”的墨西哥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国家里,被压迫的各少数民族占加拿大总人口的大多数。在整个加拿大的历史中,他们已发展成为具有很多特色的民族集团。在所有的被压迫的少数民族中首先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他们在欧洲人开拓殖民地很久之前,就占有这个国家的大片地区,尽管他们遭受种种袭击和摧残,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今天的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还有梅斯提索人成了一个巨大  相似文献   

15.
王昆普  叶子 《民族学刊》2022,13(11):118-125, 154
藏彝走廊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多民族音乐资源。多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上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必然结果,呈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实在性。藏彝走廊多民族音乐以多样性、包容性、互动性、流动性等特质成为族群音乐文化的内核之一,呈现出族群、跨族群传播的音乐共享现象。极强的音乐传播力促进了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以此成为各民族交流互动“美美与共”的文化纽带,作为共创共享的音乐文化,其发展蕴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逻辑。藏族扎木聂与彝族月琴在藏彝走廊整个音乐文化中是具有代表性、标示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藏、彝民族文化认同,增强了族群心理共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精神调节功能。本文打破民族、地区、乐器、乐曲的藩篱,以中华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视野和中华民族音乐交流交融的民族视野来研究藏彝走廊多民族音乐,这对提升民族音乐的发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民族大熔炉”揭秘文/钱梁美美国位于北美南部,土地面积为9363万平方公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除印第安人为其土著居民外,其他近100多个民族均为继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之后移居美国的移民。在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多民族国家里,多元文化的存在便成为...  相似文献   

17.
张江华 《民族学刊》2019,10(1):31-38, 105-107
“羊瘪汤”是流行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异味”食品。有关该食品的历史记载说明该食品在其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因其所承受的“污名”而成为地方社会与族群寻求认同与社会整合的工具,而在全球化时代,这一食品也被改造成为振兴民族文化与旅游消费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族群问题"去政治化"以"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示于学界,直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制度与古今中国民族政策的合理性问题,主张借鉴美国的族群问题"文化化"经验。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制度与政策,本质上并非导向于"分",而是导向于"合";美国族群问题的"文化化"路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作为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的新中国,继承的是清帝国这一征服王朝的多元民族格局,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族群认同的变迁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位于广西西南部边境村落的傣人和侬人,从历史上两族群之间界线明晰到今天的"傣侬不分",其族群意识的变迁深深烙上了现代国家话语的痕迹。同时,族群特有的内在文化认知作为一种排异的力量始终在发生作用。本文着力呈现国家语境下傣人和侬人的关系及演变,深入探讨现代民族国家如何通过自身的话语表述将不同文化特质的族群个体纳入到统一的政治和经济体之中,而当地的族群成员又是如何接受或拒绝这些表述的。  相似文献   

20.
巴西的族群,是印第安人原住民、葡萄牙人、非洲黑人三者混融的结果,加之其后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及亚洲移民的到来,使巴西成为一个多种族、多族群、多文化交融互生的移民国家。论文从历史和现实两大维度来分析巴西族群关系,力图与被冠以"族群天堂"、"族群熔炉"等的巴西族群关系形态形成对话,不管是历史的巴西还是现实的巴西,种族问题都成为社会根深蒂固的存在方式。种族的等级结构从殖民时代的奴隶制传统开始,加之后来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渊源的白化政策加以固化,并一直延续至今。以巴西的族群关系为参照,回到中国的民族关系,以此来回应"第二代民族政策"、族群关系认识的历史与现实维度、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