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对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样的民族主义浪潮使世界地缘政治版图进一步碎片化;导致的恐怖主义,构成当代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点;民族主义的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生存状况和合法权益重视与保护.展望未来,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的排外主义浪潮、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经济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这三个发展方向将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法国、日本和美国的殖民统治是激发越南民族主义形成的外部力量,以儒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文字的统一成为其民族主义形成的“内聚力”及推手,在此过程中越南民族精英则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民族主义促使下,胡志明提出“越南民族是一个整体”,为了迎合这一口号,越南史学界提出民族起源的“本土”说以凸显历史的独特性和自发性,将历史上中越关系构建为“侵略”与“反侵略”以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在民族历史书写中彰显越南古代文明成就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国家主导下,雄王信仰不断高涨,试图将全国各民族纳入到通过雄王符号构建起来的认同体系之中。越南将民族历史的客观性置于民族国家构建需求之下的主观性叙述,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正>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22000世1年以来越南西原地区民族融合研究纪前期越南民族主义阐释的地缘要/兰强素2022化/魏/超/思机制构//想战线,世界民族-,2建/王国宁,-0222孟02,凡2(,3)(丽//2).73~86城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中南.1民24族~1大34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25~3景4-大国博弈背下的美对华移民政策变化之探析/王聪悦//世界民族,-2022,(-族际关系治理转型为视角/田钒2)大数据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平.4,9~张63耀//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相似文献   

4.
石硕 《民族研究》2023,(1):12-20+142-143
“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更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自20世纪“中华民族”概念诞生以来,我国学者从历史地理角度对全面认识此概念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和讨论,认为20世纪我国学者从历史地理角度对完善“中华民族”概念的贡献,突出表现于三个方面:第一,避免“中国本部”陷阱,从地理上完整理解“中华民族”;第二,打破长城区隔,赋予中华民族完整的地理空间;第三,《中国历史地图集》廓清“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的衔接,为认识“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完整地理依据。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20世纪前辈学者从历史地理角度对完善“中华民族”概念的贡献,充分说明民族与地理密不可分,只有将历史、民族、地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及其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民族学视野中的阿富汗国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泓 《民族研究》2006,1(5):21-30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的视角探讨阿富汗重建问题。通过考察阿富汗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所依存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表现形式和内涵、两者间的悖逆关系与产生动因及其影响,分析了阿富汗重建可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阐释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民族主义是决定民族国家行为的源动力,国家利益是民族主义的动因;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利益的建构作用通过各民族应对共同的非安全因素而组建的联盟或联合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6.
纵观19世纪以降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与“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系谱论”民族主义观试图将“进化论原则”与“民族观念”相结合,从历史演化的线索中审视某一民族并分析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民族主义研究有其特有的方法论和可能性的历史前提。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虽然依托于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但是在民族共同体范围内的“民族自决”、“民族身份认同”却与政治场域中的“公民权利”、“公民身份认同”发生内在性冲突。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侧重于从民族有机体“自然演进”的角度在“时间维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要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体性建构”的空间维度化解这一矛盾,但结果证明,两种民族主义观念都无法顺利走出民族主义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变量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一方面是西欧主权民族国家对超国家体——欧共体乃至欧盟的主权让渡,一方面是相伴随的西欧民族主义的当代演变——后民族主义——的发生。尽管欧洲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欧盟从量变到质变的真实前景;尽管作为一种混合形态或过渡形态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后民族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有不确定的发展方向,但欧盟的一体化实践和西欧后民族主义的发生,提供了欧洲社会经过数百年的主权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发展后实现超越自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常士訚 《世界民族》2002,37(4):23-28
加拿大的经济民族主义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萌芽,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其主要派别有自由党人的经济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者的经济民族主义。前者主张通过税收和国家干预等方式限制外国在加拿大的资本,以实现加拿大民族经济的发展;后者主张通过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来实现加拿大在经济上的独立。本文作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上述两种经济民族主义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0.
徐祖祥  段铸晟 《民族学刊》2021,12(12):81-88, 13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由人口外流引起的村落共同体凋敝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村落渐渐变成“空心村”“留守村”,但也有一些民族村落依然保留着较好的血缘与地缘的连接关系,这些村落的民族文化及礼仪习俗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通过传统特色民族文化方式一直维持了共同体的存续与发展。富宁安兰村蓝靛瑶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表明,民间传统丧葬仪式具有强化村落共同体集体记忆,连接社会亲属关系网络以及维护村落共同体社会秩序的功能,其蕴含的家先观念同样也阐释了关于神圣与世俗两个境界的情景交融互动及村落共同体维系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多维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国家治理体系理论为视角,在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中,探讨完善以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研究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区互动关系的自我认知和主题阐释,系统阐释中央集中统一指导下“俯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和运行机理,全面分析民族自治区自治发展上“仰视”单一制统一多民族国家集权治理体系,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治理等多维视角把握两者互动的基本主题,系统认知中央与民族自治区政府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地缘为纽带的同乡社团向来是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织。本文从历史学的视角,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尝试对泰国华人地缘性社团的产生、发展和变迁做一个长时段的考察,阐明地缘性社团在泰国华人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目前泰国华人社团的发展状况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3.
桂欣 《世界民族》2023,(1):114-126
1648年,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发动了一场反抗波兰贵族的哥萨克农民起义,在第聂伯河两岸的乌克兰地区建立了哥萨克自治政权。这是乌克兰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事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历史学家从各自角度书写关于这场起义的不同记忆,体现了乌克兰民族独立意识与俄罗斯帝国思维的碰撞。20世纪50年代,苏联历史学家将赫梅利尼茨基起义表述为“1648—1654年乌克兰民族解放战争”。1991年以后,俄罗斯历史学家大体上延续了苏联时期的官方阐述,强调乌克兰人民选择一条与俄国合并的道路。乌克兰历史学家则在民族主义史学思想的指导下,赋予赫梅利尼茨基起义丰富的民族革命内涵。近年来,俄乌关系急剧恶化,“去俄罗斯化”成为乌克兰历史政策的核心思想。关于赫梅利尼茨基起义的书写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国际政治因素,这从历史角度反映出当代乌克兰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及社会“脱俄入欧”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磊 《世界民族》2011,(5):19-28
20世纪20年代民族主义运动在苏格兰兴起,在半个多世纪中,它相继经历了发展、低潮和放权的阶段,起初处于苏格兰政治的边缘,后逐渐发展成为苏格兰乃至英国政治议程中的中心议题。苏格兰的民族主义运动具有鲜明的苏格兰特色,这不仅推动了该运动的发展,也使它和当今世界的很多运动相比显得格外平静而少受关注。无论最后设立的苏格兰议会"是福是祸",苏格兰民族主义运动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诸多古代文献中抽取出中国先秦土地神“社”的崇拜,并将之与近代老挝、越南未受佛教影响的泰族土地神勐神的祭祀进行比较研究.他通过文本分析和田野考察、汉学与人类学交叉的视角,认为中国古代文明和泰、倮倮以及苗族文明之间有诸多的关联点和令人吃惊的相似性,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宗教.同理,文章也揭示了关于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研究的另一个视角.文章还说明了近代白泰和黑泰的勐神祭祀,其实是这个族群得以维系数百年的重要纽带,现代西方制度的介入亦不能从根本上将其改变.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章程的规定 ,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应于2 0 0 1年内召开。经学会领导研究 ,此次学术讨论会主题是 :“2 1世纪的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具体内容包括 :1.全球化、多极化世界中的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与超国家地区联盟 ,政治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 ,及其对 2 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走向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当今世界热点地区民族冲突的历史原因及发展前景 ;3 .当代多民族国家和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与 2 1世纪的多民族国家理论建设 ;4.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跨界民族研究 ;5 .世…  相似文献   

17.
贯穿于20世纪人类学理论所有领域的结构概念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中已经成为主流话语之一.从20世纪早期出现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年鉴学派,结构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文化唯物主义到历史人类学等种种学派中不同人类学家将结构概念用于理论的表述和具体文化研究实践中去.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对结构概念在不同理论学派中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为阐释和梳理人类学理论研究提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地处东欧地缘版块,作为"小俄罗斯",乌克兰与"大俄罗斯"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渊源关系,同时它又被波兰天主教文化往另一方向拉扯:从15世纪乌克兰西部东正教宗教复兴,到16世纪哥萨克武装兴盛,以及近代民族主义萌发,乌克兰一直处于左支右绌的尴尬境地。20世纪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方才有过相对完整的时期。但好景不长,21世纪,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爆发,这片土地以第聂伯河为界再次撕裂,整个民族分裂的悲剧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19.
徐长恩 《民族研究》2023,(4):1-19+135
以国家为中心,围绕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把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近代民族主义视域中的民族国家,归之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范畴。近代民族主义造就了民族,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世界主义的资本主义生产及其发展不平衡伴随着民族主义,使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往往成为导致国际关系乱象的源头。“国家利益”使民族主义更加错综复杂化。基于立国、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视角,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所持的“弃短取长”立场,为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化国家,国际秩序与经济全球化等命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