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抑郁心境与内隐、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心境与内隐、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文书生前言内隐记忆是目前记忆研究的一个热点。内隐记忆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健忘症病人记忆中的启动效应的研究。曾一段时间认为健忘症病人不能学习任何新东西,但是六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用另一类方法进行测量,健忘症病人却表现出了...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内隐记忆加工分离程序,考察了不同性别类型大学生对积极品质词、消极品质词、中性品质词的内隐与外显记忆成绩。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品质形容词有意识提取高于无意识提取,表明品质更多的依赖于后天教育;男女组不同品质形容词的内隐记忆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异;女性相比于男性对各种类型的形容词其再认能力和辨别排除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范式内容及特点的分析,论述了记忆研究、尤其是内隐记忆研究方法的进展和意义,认为从任务分离范式到加工分离范式是记忆研究方法论上的一大飞跃。  相似文献   

4.
记忆的生理机制及其脑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忆的生理机制是记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系统考察了记忆产生的神经部位学说 ,对记忆贮存的生理单元的基本构架和重要特征进行了分析 ;扼要介绍了当代脑成像技术在记忆研究特别是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成就 .强调指出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生理学的结合 ,将使记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  相似文献   

5.
内隐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临床医学疾病诊断、记忆康复、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内隐记忆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范式的发展,并从临床医学、人格特质、情绪状态、认知风格、认知加工及内隐记忆的个体差异等六个方面总结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对是否存在单字法定向遗忘效应的研究一直是记忆心理学关注的热点.在引入词频(高频词、低频词)变量对单字法定向遗忘的研究中显示:(1)在低频词语中,内隐记忆测验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2)在高频词语上,内隐记忆测验却未出现定向遗忘效应;(3)单字法定向遗忘影响内隐记忆测验的机制应该是提取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通过诱发不同情绪,对23名被试的实验研究,来考察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以期对现实生活、学习,尤其是学校教育有所启发。结论:(1)情绪既影响外显记忆,又影响内隐记忆。(2)不同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3)外显记忆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主义心理学思潮的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育面临挑战.根据内隐记忆的特征及规律、内隐记忆和音乐记忆的关系,阐述如何运用内隐记忆原理促进音乐记忆.  相似文献   

9.
当代记忆研究与中枢执行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认知心理学开辟了记忆研究的新领域 :工作记忆、内隐记忆、前瞻性记忆、记忆歪曲 ,其研究成果突破了记忆模型的传统理论。我们系统地考察了近 2 0年来当代记忆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实验的主要成果 ,分析了神经心理学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中枢执行机能与记忆活动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预示人类记忆理论的重新整合要建立在中枢执行机能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从整个生命连续体上考察内隐与外显记忆发展的分离现象及其特点发现内隐记忆的出现早于外显记忆,终生比较稳定;外显记忆的发展呈现出倒U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男女生各 2 0名 ,使用不同性别人物在攻击与被攻击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采用 2× 4× 2混合实验设计 ,研究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性分离 ,支持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2 .在内隐社会认知中 ,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再次发现内隐认知态度 ;4 .内隐记忆无需有意注意参与  相似文献   

12.
基于类型化思路,对植入式广告记忆的知觉及启动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依据信息加工水平以及知觉流畅性标准,隐性广告有与主要情节信息相关和无关两类。第一种情形(主要情节无关信息在知觉流畅性范围内曝光)下,主要完成无意识知觉并形成内隐记忆,需要相关线索予以启动;第二种情形(主要情节无关信息超过知觉流畅性范围的过度曝光)和第三种情形(主要情节相关信息)下,最终形成外显记忆,启动时无需线索。梳理影响植入式广告记忆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信息类型、隐性程度、媒介选择三个广告变量,以及卷入度、经验两个受众变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内隐记忆研究的实验发现及内隐记忆的有关理论,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比较。内隐记忆的研究对心理学许多领域,如社会认知问题解决和认知发展的研究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个体差异的实验室研究历来在学习和记忆领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生理缺陷、智力水平、年龄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学习和记忆的个体差异,它们一方面体现了学习和记忆的相关特征,一方面也促使学习和记忆向更细化的方向发展.从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前瞻记忆和错误记忆四个领域展开讨论并集中分析个体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学习和记忆多重加工机制的促进作用,这种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内隐记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简要介绍了内隐记忆在研究方法、特点机制、神经心理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进展情况 ,指出内隐记忆的研究和应用意义重大 ,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数十年,记忆研究领域关于外显集体记忆的研究早已汗牛充栋。但除了外显记忆这一维度外,还存在一个巨大的内隐集体记忆的隐藏世界。这一隐藏世界的要素包括典型叙事、刻板印象、框架建构和世界模型。为了形塑新形势下的认知和行为,这些要素作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常常被无意识地在代际间传播和继承。在此意义上,内隐记忆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富有力量,但它又难以追溯。因此,现在是整合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文学研究、媒介研究和记忆史研究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记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动作技能的保持特点、动作技能在大脑皮层的表征方式以及动作技能内隐记忆三个问题的探讨,阐述了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记忆问题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Einstein和McDaniel(1990)的研究范式,以自制的动物房纸板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延时提取”方式下提示物对大班幼儿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时提取”在大班幼儿群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前瞻记忆提取方式;“延时提取”方式下,大班幼儿事件性前瞻记忆成绩好于时间性前瞻记忆;提示物对大班幼儿前瞻记忆成绩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传体记忆是指与自己有关的过去自我经验的记忆,与自我概念紧密相联.发展取向研究探讨自传体记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内部机制及其外部因素;认知取向研究认为自我概念和自传体记忆之间发生交互作用包括自我参照效应、自我概念影响记忆选择性以及自我记忆系统理论模型三个心理机制;新近的文化取向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对两者的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性格的情绪特征与内隐记忆关系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来用性情绪特征中主导心境特征为探查点,以带有情绪特征的人物表情图片为材料进行研究,提出内隐记忆反映的是人类的深层人格特征,并且是在意识监控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诱发出来的假设。结果发现在学习阶段加工时间极短的情况下能较好地诱发内隐记忆,推测内隐记忆反映的是潜意识的信息;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情绪特征与内隐记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显著,但考虑到被试条件的缺憾,以及数据表现出的明显的规律性趋势,还暂不能推翻原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