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假托古宋遗民,借用北宋末年的战乱表现自己的遗民意识.道教在此书中占了很大篇幅,道士、道观以及道法在书中都有描写.道教意识的频繁出现既与一定的历史因素有关,也是受到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现实的影响.作者从史实出发,在继承《水浒传》原作的基础上,讽刺了宋徽宗道教误国的行为,从而也隐射了明朝后期,皇帝信奉道教从而导致亡国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对亡国的深刻反思,从中可以窥见明末清初的士人心态.  相似文献   

2.
古代小说名著?水浒传?写的是最敏感的政治斗争题材,它和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斗争、思想文化思潮等都有一定联系,历代学者对?水浒传?的人物、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问题作了多方面探究。我们期望通过对前人和时贤学术成果的回顾与总结,从范畴论、方法论、价值论、绵延论等理论视角着手,以历时性为经,以共时性为纬,围绕成书、诠释和传播三个板块,构筑起水浒学术研究史的宏观架构,努力建立起一门有现代学科意义的“水浒学”,著成一部水浒学史,为水浒研究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作为新发现的大部头的水浒鼓词,内容涉及到《水浒传》小说的第四十四至五十二回,以及第六十回的一部分。概述《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的版本、故事梗概,本文重点论述《水浒传》鼓词与小说的关系,鼓词对小说的改写,简单阐述鼓词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浒后传》作者事迹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的生平事迹历来都存在着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现根据《东池诗集》和有关资料,对其进行了澄清和辨正。其实陈忱不仅是“惊隐诗社”的成员,同时还是“东池诗人”中的核心人物,依据《东池诗集.初集叙》可证实陈忱生于明万历乙卯仲春,即公元1615年3月,且自号“默容居士”。另外,《东池诗集》中有陈忱的八首诗为前人所未发现。这些都为研究陈忱的生平事迹和诗歌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水浒杂剧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三代水浒杂剧创作,各有异同。现存元明清水浒杂剧以元水浒杂剧思想价值为最高,明清两代出现了对水浒戏剧结构以及水浒人物的改造,三代水浒戏在创作方面虽有不同,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水浒歇后语是民众对水浒故事长期体认的结晶。由于创作主体和流传范围的民间性,水浒歇后语较多地表现出关注弱小人物、注重生活内容及淡化政治意识等特点,与小说《水浒传》相比带有浓重的生活化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胡竹安先生的《水浒词典》是一部重要的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专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在收词、释义与义项上还存在一些缺憾之处,我们依据《水浒》及其它语料,对这三种情况分别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属于什么性质是研究《水浒传》必须弄清的问题。从《水浒传》中的描写看,梁山好汉大多干的是“盗”的勾当,他们攻打官兵时往往没有计划,与敌人厮杀时不分老幼妇孺统统杀死,没有夺取政权的意识,只是固守梁山,占山为王。这一切都表明了梁山好汉是绿林豪杰。  相似文献   

9.
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传说就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不息。水浒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了水浒英雄的出身来历、习武修德、人伦日用、战斗生活等方面的故事,其情节内容、思想倾向以及审美趣味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生活化色彩。民众在塑造水浒英雄时,更多是从生活出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带头人,既刻画了他们的疾恶如仇,又赞扬了他们的扶危济困;既突出其英雄侠义,更展现他们的平凡生活。较之小说,这些传说更多地反映了民众的基本价值观,反映了他们对“英雄”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水浒》是一部以精雕细琢为特色的现实主义巨著,其诗词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书中那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体现在诗词中的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人物刻画的现实性,一是自然景物的社会化。这些诗词,对把握“官逼民反”这一主题,领会“梁山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记述到艺术记述的流变过程。朱有墩及其水浒戏在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阶段特殊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水浒传》虽然成书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如果考虑到朱有墩水浒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条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当大致可定。其二,水浒故事思想不一,朱有墩水浒戏在由“义”向“忠”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三,宋代水浒故事见于正史,也流行于瓦肆勾栏,且以后者为主;元代以戏曲传播,观众多为市井细民;自朱有墩开始,水浒故事开始进入宫廷。并为文人喜爱,开创了水浒故事传播的新纪元。因此,当我们开始关注朱有墩及其杂剧创作时,更应注意挖掘朱有墩杂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有近百年的历史,而"水浒"之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却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水浒"之能成为一门专门之学,是在改革开放这一大背景下众多的水浒学专家共同推动的结果,同时也与著名水浒学专家张国光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水浒学学术探索以及三十多年的学会活动密不可分.张国光先生围绕<水浒>所作的种种"奇谈怪论"、所作的一系列理论斗争,以及他为湖北省<水浒>学会与中国<水浒>学会的组建包括会刊的创建所作的不懈努力,必将载入水浒学研究史册.  相似文献   

13.
《水浒》版本衍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水浒>成书600余年来,版本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衍变,形成数十个系统.祖本今虽不存,但据现存明代刻本和相关载录,当可推识若干原貌.以后五次重大衍变,又同文学自身发展和书商的商业行为交织在一起,因而造成回数、情节、语言乃至主题上很大差异.理清<水浒>版本源流,对水浒学的发展乃至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深化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朱有燉"偷儿"传奇在水浒故事流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有燉系明初重要的杂剧作家,其创作的水浒戏在水浒故事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水浒传》成书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在水浒故事思想嬗变中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文人参与的热情高涨,水浒戏文人化色彩渐浓;开辟了水浒故事新的传播途径,使得水浒戏开始走向宫廷.  相似文献   

15.
水浒故事中的侠,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渴望拯救与回归的寄托。而对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行动的勇气与能力,作为思想者的知识分子来说,水浒故事中的侠,又是他们思想与行动完美合一,生命绝对自由的心理渴望与崇拜。因此,水浒故事的侠暗合了民众的心理期盼,这是水浒故事中侠的魅力所在,又是水浒故事生命之树长青的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16.
“水浒英雄”形象指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是在民间还是文学评论家笔下 ,“水浒英雄”得到很多的赞誉 ,而人们对他们身上的恶习或破坏性总是轻描淡写或很少提及。因此 ,本文反面一观 ,指出“英雄形象”的瑕点 ,即 :地痞无赖、杀人抢劫的行为是其“光荣”历史 ;铤而走险的反抗是一种谋取享乐的手段 ;滥杀无辜是其野蛮残暴的表现 ;以设计、杀戮、陷害等手段逼良为匪是其不仁不义的具体体现 ;无情就是真豪杰 ,有情不是大丈夫  相似文献   

17.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记述到艺术记述的流变过程。朱有燉及其水浒戏在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阶段特殊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水浒传》虽然成书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如果考虑到朱有燉水浒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条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当大致可定。其二,水浒故事思想不一,朱有燉水浒戏在由"义"向"忠"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三,宋代水浒故事见于正史,也流行于瓦肆勾栏,且以后者为主;元代以戏曲传播,观众多为市井细民;自朱有燉开始,水浒故事开始进入宫廷,并为文人喜爱,开创了水浒故事传播的新纪元。因此,当我们开始关注朱有燉及其杂剧创作时,更应注意挖掘朱有燉杂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受世界观的影响,旧本<水浒>与金本<水浒>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在宋江这一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旧本<水浒>中,宋江虽有些客观上合乎革命乎益的表现,但作者主观上却处处加以否认,把他塑造成了一贯主张投降终至完全出卖农民革命的投降派;而在金本<水浒>中,作者首先对旧本作者否认宋江有革命思想的八处文字作了相反的处理,还把旧本中宋江多次表示投降的思想言论删除了.金圣叹既然有意把宋江改变成了一个革命领袖,故不得不删去旧本第七十一回以后的文字,而且从宋江吟<满江红>删起.因此金本中我们一点也看不出宋江有投降活坳及其破坏农民兄弟再度起义的罪行.把投降主义的原作变成革命宣言书,这正是金圣叹的巨大功绩.  相似文献   

19.
“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论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水浒>说"是张国光<水浒>研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两截<水浒>说"是张国光对罗尔纲<水浒传>研究主要观点的概括.所谓"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的论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不存在.双方(张国光与罗尔纲的捍卫者)真正的论争发生在新旧世纪之交.本文对这场论争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述评,并对论争中所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