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司法自由裁量权是法官的一项重要权力内容,其体现司法活动的终极性价值诉求,更应当是一种伦理裁量权.保障司法独立给予司法自由裁量权正当行使的外部制度伦理支持,法官职业道德体系建设是其内部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2.
刑法视域下警察防卫权正当行使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防卫权是警察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刑法上的性质应被界定为阻却行为违法性及排除行为犯罪性的法令行为,与表面行为类似的正当防卫存在明显差异。人民警察在实施这种作为行政职权的防卫权时,应当 恪守迫不得已原则、严格比例原则以及损害规避原则,审慎冷静地遵循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限制条件、限度条件等行使条件,谨防不当防卫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人权的平衡协调。不当行使警察 防卫权的行为一旦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应犯罪之构成要件时,即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并依法决定判罚。  相似文献   

3.
法官释明权正当行使的理念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释明权制度存在的合理基础是通过强化法官的程序控制功能,对完全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缺陷进行限制与修正,但过度释明极易破坏法官的司法中立地位,进而危及司法公正,从而使设立这一制度的本意发生异化.为保障法官释明权的正当行使,应创设协同型的诉讼模式,并从保持程序控制和法官中立的维度出发,确立积极、适度、公正行使释明权的三项原则,在将释明权定位于法官职权的基础上,建立释明权不当行使的救济机制,以纠正法官释明权的不当行使.  相似文献   

4.
非正当当事人问题是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悬案”。本文对非正当当事人的识别,非正当当事人的更换的必要性和更换的法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并对反对更换当事人的观点提出了反驳,建议以后的民事诉讼法重新确立更换非正当当事人规则。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领域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对辩护权行使的保障具有基础性,但目前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境遇仅仅是在刑事诉讼法中体现其精神,与无罪推定原则相关的制度、原则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境遇势必对辩护权的行使带来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确立完全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保障控辩双方平等对抗;重视辩护人行使辩护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借鉴参考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学者的有关观点,并结合我国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在《立法法》之试拟稿和建议稿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从行政法学和立法学的角度,对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立法权的范围、必然性、性质、效力及其受到的制约和监督等基本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合同法》规定了代位权制度,填补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项空白。但在实践操作中对代位权行使的范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代位权行使范围的立法规定入手,对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支出的必要费用由谁承担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对代位权的行使范围进行了界定,以期有利于代位权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在中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立法以至法制的全局.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广大的立法权,同时其立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在立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完善.  相似文献   

9.
相关法律对"较大的市"作出的不同界定导致"较大的市"的实际称谓与法律意义存在严重含混。地方组织法、立法法还赋予"较大的市"立法权,这与我国《宪法》的规定明显不一致。在本身标准缺失下诞生的"较大的市",其立法权在实践中也多有违法律公正公平之宪政精神。因此,无论是从合宪性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现状来看,都有必要重新考虑"较大的市"这一概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立法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政治体制、国家规模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应确立中央相对集权,同时向地方适度分权的复合税权分配模式。基于地方政府的相对优势,税收立法权适当下放可以提高效率,也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税收立法能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减少因中央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制定地方税法带来的效率损失,使地方在清费立税,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税收立法权因地制宜地合法取得收入,减少效率损失,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物权法没有规定社会性居住权,居住关系由其他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调整。现行的社会性居住权立法模式缺乏社会性别意识。以社会性别平等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性居住权立法模式,阐述社会性居住权立法目的和功能,并进行社会性居住权制度的理论构造和制度设计,以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国防专利不仅是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防科研和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立法对国防专利权概念模糊,专利权归属不明,长期存在国防专利权无法充分行使和利用等问题。我国新修《专利法》2009年10 月1日实施,新的“专利法实施条例”也即将出台,“国防专利条例”也应当加以完善。在此过程中,明确我国国防专利权的归属,平衡国家和专利权人利益,将有利于我国国防专利权的行使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人们之所以服从和信仰法律,乃是因为法律具有合法性。合法性理论的发展有三种不同的路径,即理性建构主义路径、经验主义路径以及“重建性的”路径。在这三种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之上,法律的合法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要求:(1)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规范;(2)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支持;(3)其制定符合既定的程序。立法程序是唯一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也是合法性进入法律文本的管道,应当按照法律合法性的三个要求重新审视立法程序。同时,我国的立法程序也应当从加强法律合法性的角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权力与权利的理论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许多法学家都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讨,但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权力起源的理论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权力自身并不存在正义或异化的原始属性,权力的存在是有一定的正当性基础的,它与权利的背离是永恒的。对权利与权力都应进行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5.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法在适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国消费者应享有的健康环境权,对经济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要研究,对“三倍”归责原则要进行多法整合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规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是设定沉默权规则及落实沉默权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应尽快设立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原则,赋予被告人以沉默权.落实沉默权,应建立相配套的程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先行立法权是我国《立法法》第64条第2款赋予地方立法机关的一项权力,具有创新性、从属性、试验性和效率性等特征。地方先行立法权的行使必须满足主体适格、范围特定和条件成熟三项要件。针对地方先行立法权行使可能造成的危害,我国应从时间、内容、程序三个方面对其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9.
权利是构建人类社会文明制度的脊梁。解决权利冲突在于寻求和谐平衡点,化解权力与权利的危机则在于守住权利优位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