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蜀艺文志》为明代杨慎编纂的一部有关四川地区的诗文总集,此书编成后影响甚大,对巴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而是书又因作者杨慎的名气,自嘉靖二十年(1541年)成书后,被多次刊刻、抄录,流传颇广。现今能明确的刻本八种、抄本三种,其中最优的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邹氏刻本,最劣的为“四库本”。而其流传情况,则是清代、民国时期以江浙一带为盛,现今呈现北京、成都、上海三地并举的局面。其流传版本,则以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张汝杰刻本最广,嘉庆二年(1797年)朱遐塘刻本最少。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五、“俭以养廉”修善堂修善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乡良江村.与黄金堂是上下屋。在修善堂建成之前,曾国藩家书中称黄金堂为“腰里”;修善堂建成立后,曾国藩家书中为了表示区别,则称黄金堂为“下腰里”.把修善堂称作“上腰里”,修善堂的命名,与敦德堂、奖善堂的取意一样,都是积德行善之意。修善堂比大夫第晚一二年竣工。但比起大夫第来,耗资少得多.规模也要小得多。曾国藩对此很是赞赏。咸丰九年(1859年)冬,曾国港从黄金堂移居修善堂,曾国藩知道后,于翌年正月二十四日写信祝贺.并送贺礼是:御赐福字一个.红敏对一付…  相似文献   

3.
庾子山诗风格论叶树发,杜华平庾信(子山)是南北朝一个集大成作家,他体现了汉末以来四百年间的社会风尚和文学风尚,同时他又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大家(卒于隋开皇元年),具有“启唐之先鞭”(杨慎《升庵诗话》卷9)的历史地位。(一)唐以后,历代对他的理解纷坛不一...  相似文献   

4.
读《全宋诗》札记(一)房日晰补辑断句重出(1)“逍遥此中意。”载《全宋诗·刘放集》卷十六,此句辑宋绍嵩《巫愚江浙行集句诗》卷三。按:此句为《刘集》卷十《泛舟》一诗之第七句,非佚句。(2)“怀人棠蔽,招隐桂宵。”载《全宋诗·刘集》卷十七,此联辑自明杨慎...  相似文献   

5.
诗苑“立”字风韵捃华赵明德过去有人把“文”看成“言之精”,把“诗”看成“文之精”(杨慎《升庵诗话》)。诗比文更加浓缩,更加精美。因此古代不少诗人词家很讲究诗词的遣诗造句。他们认为:“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人活则立,用笔...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7,(12):49-49
涠洲的三婆庙建于1732年(干隆三年)。她有三姐妹,老大在福建,老二在澳门,老三(她)即在岛上,三婆名叫林莫娘,她活着的时候经常帮助海上一些遇难的渔民,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便给她修了一座庙。岛上供奉“三婆”是在每年春节、二月初二、三月二十三(诞生目)、八月初二,届时的祭祀活动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7.
始修于明正德年间的《木氏宦谱》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的宗谱、家谱,具有学术界公认的史料价值。明代大学者杨慎作于嘉靖年间的《木氏宦谱·序》,由于内容丰富,记有完整的木氏家族世系,也具有值得重视的资料价值。此序约1500字,内容可分为四段。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序文内容逐段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版本序文中的文字及标点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第二部分是在分析序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与此序相关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此序的真实性是可以肯定的,此序本来的位置应在《木氏宦谱·文谱》之后,杨慎作此序的主要依据材料应是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谱》。  相似文献   

8.
乌鸦兄弟     
金江 《快乐青春》2011,(3):71-71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窠(ke)里。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9.
黄帝易即归藏易,是以纯坤为首,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藏其中”,故名。创作于公元前2540年的熊湘山(即今修山),距今4540年左右,是人类文化上的第一株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10.
严铭 《兰州学刊》2013,(7):219-221
杨慎对李白、杜甫都很钦佩,其思想人格和诗歌创作受李、杜的影响较大,但笔者发现杨慎对杜甫的尊崇和追摹尤甚。文章侧重从杨慎对杜甫的诗评、诗歌创作中的模仿接受和晚年以杜甫自况等方面来说明杨慎与杜甫的独特因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长乐筹峰山麓崇贤乡钦平里(今潭头镇大宏村)人。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卒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英年早逝,寿37岁,是晚唐八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曾祖父林凝,官左卫将军、秀州知府;祖父林萼,官晋江县令、苏州长史;父林升,官历银青光大夫、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慎思生于书香官宦之家,自幼受中国传统经史文化的熏陶和左海“重义轻利”纯朴民风的影响,“少倜傥,有大志,力学好修”。慎思于咸通五年(864年)首次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不第;后退居长安槐里,转而精研…  相似文献   

12.
赵心愚 《天府新论》2018,(2):139-145
明代著名学者杨慎于嘉靖年间谪戍云南永昌卫后,为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木公于正德年间所修的《木氏宦谱》写有一序,全文近1500字。此序既有中国古代宗谱序一般应有的内容,又记有木氏之祖秋阳之后完整的木氏家族世系,还写下相关的看法与感言,决非一般的应酬之作。分析其内容,此序可分为四段,其中第二、三段中有一直记至木公的完整的木氏家族世系及简要事迹,因而在“宦谱”及家族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根据此序的记载并结合其他材料,可以分析考证《木氏宦谱》有关叶古年之前记载、叶古年及之后“六代”、秋阳之后各代木氏祖先名字等内容,探“宦谱”始修时之原貌。  相似文献   

13.
清初诗人颜光敏金涵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又字修来,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曾任《一统志》纂修官,以诗文名重当时,与田雯、宋荦等并称为"十子",与兄光猷、弟光同称"曲阜三颜",著有《乐圃集》、《...  相似文献   

14.
吴乔,又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一作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约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前后。他是明清之际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工诗,生平作诗千有余篇,然多不传,今存《舒拂集》。其论诗之作,有《围炉诗话》六卷、《西昆发微》三卷。《清诗话》辑录《答万季禁诗问》二卷,其内容多与《围炉诗话》相重。吴乔与同时代的冯班(1614-1681)、贺裳(生卒年不详)是学诗好友,《围炉诗话》自序说:“一生困厄,息交绝游,惟常熟冯定远班、金坛贺黄公裳,所见多合。”且曾自谓贺黄公《载酒园诗话》、冯定远《钝吟…  相似文献   

15.
杨慎在川滇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慎,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对其学术的价值及地位的研究,颇多学者已有论著。据悉,经专家校注的《升庵全集》不久将问世,斯为一大盛事。然于杨慎在谪滇期间传播巴蜀文化,使川滇文化得到广泛交流的元勋作用,似乎涉及太少。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审视,杨慎对川滇文化的传播、交流具有起步、融合、开拓的功勋,兹文略作一叙。杨慎谪滇心态扫描  相似文献   

16.
汤寿潜(1856─1917),原名汤震,字蛰先(一作蛰仙),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地区萧山市进化镇)入。早年就读宁乡塾,20岁左右到杭州、上海等地游历。后曾为山东巡抚张耀幕僚。光绪时考中举人、进土,先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散馆后人选安徽省青阳县知县。1895年加入强学会。1905年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次年与张春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1909年被委以云南按察使,辞未就。任浙江港议局议长。1911年11月杭州新军起义,被举为浙江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被任命为交通总长,未到任。后参加统一党,并任浙江铁路公司理…  相似文献   

17.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他擅长经学考据,对《周易》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字、历史记载、思想流脉等做了新的考证,其中不乏极富创见和新颖独到的见解,但也存有附会与考据不实的缺憾。文章选取了其中的31例考证,做了一番溯源与辨析,揭示了其经学考证的基本面貌,对我们今天深化研究杨慎的《易》学及其经典诠释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居渊 《学术界》2002,(1):124-131
在中国思想史上 ,十六世纪是一个理学盛行的时代 ,学者的学术研究 ,或主程朱理学 ,或主陆王心学 ,经典诠释以体悟本心为范式。然而每一个时代的思想领域 ,甚至每一种思想的发展 ,都不可能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和继承 ,往往会出现出对原有思想传统的反拨。在明代师心蔑古的学术氛围中 ,以博学雄才著称的杨慎 (用修 ,号升庵 ,14 88- 15 5 9)独树一帜 ,力排空腹高心的理学 ,倡导汉唐经学 ,并以考据训诂之学相号召 ,首开经典诠释的考证学风 ,成为清代乾嘉汉学的先行者。杨慎的经典诠释学思想 ,具有时代的代表性意义。一  走出理学 ,倡导汉学 ,是杨…  相似文献   

19.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家世居里辨常征魏收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奉诏修《魏书》,五年竣事,几十二纪、九十八传、二十志,合计一百三十卷,为功甚速,率多抄撮邓渊、崔浩、游雅、高允、程骏、李彪、崔光、李淡之、崔鸿、王遵业、邢峦、元晖业等旧文.时谓其人无史德,...  相似文献   

20.
今年梅雨中,余按王礼华兄提供的线索,携江生瑞教与贺生尧辉赴湘潭县中路铺火口村韶堂,访得胡安国后裔胡继岳,得《拗柴胡氏七修族谱》一份,觉其中问题颇多,兹列数条剖析如下。一、拗柴胡氏的来路《族谱》(以下简称《谱》),拗柴胡氏为胡安国长子胡寅后裔,始祖胡德祥,“乃来胡文定公讳安国字康焕之后也,先世由潭归崇安,至德祥祖征调甚繁,生于闽而促于党,再徙于茶陵延和寨。”(《谱》卷之一《初修自序》)胡德祥是何许人也?《三修约言》称:“洪武时,德祥祖有文武才,为万户长,奉调镇守山东济南府,复调茶陵延和寨,永乐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