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正确解读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必须研究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和马克思恩格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蒲鲁东的一系列论述。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武器对蒲鲁东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进行了彻底批判。经济学和哲学要实现内在的结合,《哲学的贫困》给我们的启示是:"结合"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结合"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要以实践为基础,从中不断吸取养料,保持理论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为回应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写作了《哲学的贫困》。这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批评了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立场,更重要的在于,它为《资本论》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奠定了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外在的抽象经济范畴的研究,而是以经济范畴为中介的"物与物的关系"下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关于共产主义的人类范畴文明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3.
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哲学视域仰海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经济系南京210003)在1859年《〈政治经济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  相似文献   

4.
杨楹 《天府新论》2015,(2):16-22
从蒲鲁东的理论视野来看,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矛盾的体系",并且其理论支撑与内魂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因此,蒲鲁东判断,作为"矛盾的体系"之经济学中的"哲学"是"贫困的"。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以蒲鲁东为直接批判对象,而处处都将批判指向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观念论哲学。在批判的过程中,深刻地阐释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波普尔的理论架构中,波普尔按照他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与逻辑、方法原则与标准来审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进而对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实验"、"社会规律"都一一加以否定,其目的是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原则和逻辑来建构"社会科学"。"理论"要超越"贫困",就必须坚持理论面向现实生活的根本原则,抓住现实生活或时代的根本问题,一言以蔽之,"理论"必须以"真实的问题"为指向,方可彰显理论在批判现实、建构未来之途上的革命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正>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第一次自称自己是经济学家,并用自己刚刚形成的哲学思想去批判蒲鲁东的经济学和哲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1880年,他在《关于<哲学的贫困>》一文中写道:“我们所以要重新发表《哲学的贫困》……是因为:在该书中远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之后,变成了理论,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248页,以下凡引自此书的,只注卷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为何采取激烈的方式批评蒲鲁东 ;蒲鲁东为何沉默 ,其在沉默中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蒲鲁东为什么未作出公开的回应 ;蒲鲁东在读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时所做的批注中透射出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21,(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货币章"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达里蒙、蒲鲁东等人的批判,一方面渊源于他同蒲鲁东的个人交往,以及贯穿他研究始终的同蒲鲁东及无政府主义的理论论战,另一方面也受到了1857—185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及他这一时期对危机理论研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货币章"当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货币和价值理论,并试图在其中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本质和危机的出路。此外,相比《哲学的贫困》,"货币章"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与对自身价值理论的阐释,都有了重要发展。关注这一文本中的理论批判和理论建构,对于重新思考马克思与其同时代其他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异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工与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与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的变革张溟久(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哲学的贫困》以后,分工已不再是马克思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了。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以分工为轴心而展开的社会批判理论相对应,在《哲学的贫困》以后,马克思只是在相...  相似文献   

9.
辩证逻辑是在哲学的怀抱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怀抱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奠基人。 马克思早期曾是黑格尔左派,所以,对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思想是非常熟悉的。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的精华是辩证法思想。他在18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谈到黑格尔时说:“黑格尔没有需要提出任务。他只有辩证法。蒲鲁东先生从黑格尔的辩证法那里只学得了术语。而蒲鲁东先生自己的辩证运动只不过是机械地划分出好、坏两面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6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草稿》是马克思从经济理论上铲除蒲鲁东主义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献。在《草稿》中。马克思在自己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地揭露和剖析了蒲鲁东的唯心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深刻地批驳了蒲鲁东的劳动货币、无息信贷和交换银行等社会改革方案,因而从根本上推翻了蒲鲁东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相比,马克思在《草稿》中对蒲鲁东的批判,则更为具体、广泛,其地位也更为突出。作者认为,《草稿》标志着马克思从根本上完成了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蒲鲁东在关于社会进程及人类理想目标之实现道路等问题上的解读路径与马克思有着明显的不同,他是完全站在抽象法权的基础上来进行理论运思的。蒲鲁东根本瞧不起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进程之本质的思路。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一方面彰显了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良好运用,从而使他的这种批判显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经济学研究水平滞后的前提下,马克思尚无法清晰地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历史理论,他在批判蒲鲁东时沿用了在批判费尔巴哈等人时已形成的阐述思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深层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青年马克思所面对的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使马克思开始了生产关系概念的创立过程。这一过程有两个起点———历史观和经济学。从这两个起点出发,形成了两条思想线索,并经历了四个阶段。历史观线索是:市民社会(《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神圣家族》)———交往形式(《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关系(《哲学的贫困》);经济学线索为:私有财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私有财产和私有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有制形式(《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关系(《哲学的贫困》)。  相似文献   

13.
1 1847年7月,马克思发表了一部题为《哲学的贫困》的论战性著作,直接针对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蒲鲁东所著的《贫困的哲学》一书。两部著作中关于经济、哲学理论方面的重大分歧以及两部著作在当时所引起的重大反响,已逐渐为今人所淡忘。然而,今人却没有忘记接过“贫困”一词来描绘、修饰乃至定性哲学。这些年,先是有人对我国哲学现状颇有微词,接着对哲学不满的情靖日见高涨。各种评说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词汇便是“贫困”,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第一次公开问世.正确把握<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的"矢"与"的"的关系;新世界观的"创立"与"公开问世"的辩证关系;以及马克思的思想进程.唯物史观是<哲学的贫困>新世界观的核心,对蒲鲁东唯心史观的批判,本质上也是对西方整个政治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要害是对经济范畴本质的揭示和科学规定.采取论战形式将新世界观公开问世,是由马克思与蒲鲁东关系之历史演变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贫困》中的雇佣劳动概念杨建平(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3)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并以这种分析和批判为基础,达到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说明,是马克思终其一生的价值旨趣所在。可以说,“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16.
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政治观点认为,资产阶级财产权关系不是自然的永恒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因而是必然灭亡的。这一观点肇始于马克思与蒲鲁东的争论,马克思认为,蒲鲁东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批判未能达到一种历史性的理解,结果沦为对资本主义的辩护。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历史性研究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充分展开,尽管在后来的《资本论》中,这些历史研究内容因为科学体系的需要而大大压缩,但财富和财产权问题仍然是《资本论》的理论内核,并构成马克思全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倒立着看波普的历史哲学观———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王玲玲卡尔·雷蒙德·波普是当前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哲学流派。其历史哲学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以下简称《贫困》...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的批判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是在与蒲鲁东的论战中,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形成时期“有决定意义之点”被“首次作了科学的”〔1〕表述。而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则构成其整个批判的核心。这在马克思的著作如《1...  相似文献   

19.
蒲鲁东主张通过消灭货币,保留小私有制和商品生产与流通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马克思指出这是空想,并从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上批判了蒲鲁东的货币哲学。在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列宁的货币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典型的就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灭货币,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以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为主要杠杆。货币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历就更为坎坷曲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进一步健康发挥货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得以展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阐发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原则,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奠基和初步发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物质力量,实现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功能与社会批判功能的对接,预示了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之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