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保巍 《浙江学刊》2004,(2):108-112
本文以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为个案,来探讨后发展国家中所存在的"文明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以及这种紧张感的解决.休谟的民族主义迥乎不同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具有一种反民族主义的独特面相,它试图通过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解构和祛魅,来着手对先进文化的复制,用以实现"文明化".这种以发展为要务的民族主义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具有相当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华夷之辨”或“夷夏大防”的观念。鸦片战争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族主义的这三种观念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开始萌发出新的世界观念和民族意识,但作为一种已根植于民族血液之中的思想,它不仅没有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20世纪初这一特定的历史场景下,还和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首先是由梁启超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梁启超和知识界的其他一些人对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介绍和宣传来看,第一,他们都认为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建国”,而“民族建国”所要建立的是单一民族的国家;第二,他们介绍和宣传的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民族主义;第三,他们都视民族主义为救亡图存、建立民族国家的不二法门。但到了1903年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辛亥革命前后,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识并得到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全球重要的社会思潮,其理论错综复杂,社会影响巨大。俄罗斯转型期的民族主义是俄罗斯社会不同阶层情绪、动机、目的及行为的复合体,众多俄罗斯学者提出新理论旨在为民族主义提供全新的发展道路并进行阐释。民族主义者杜金提出的新欧亚主义沿袭古典欧亚主义传统,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阐述俄罗斯民族特质及其应有的个性发展模式,其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新欧亚主义顺应历史潮流,不仅是转型期俄罗斯民族主义代表性理论,而且为面临抉择的俄罗斯指出了可实践的新道路而逐渐被广泛接受,成为当今俄罗斯主流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主要思潮之一 ,本文就民族主义的特点与功能 ,防范民族分离主义等方面 ,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5.
欧阳贞诚 《求是学刊》2007,34(1):132-137
20世纪初西印度群岛黑人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于二战后达到高峰。他们在美国建立民族聚居区,积极投身于就业市场并取得可观的经济进步,同时也逐渐摈弃传统观念,主动寻求归化,积极参与美国政治事务等。但作为特殊的黑人移民群体,西印度群岛黑人移民在就业市场中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其同化进程既有与其他移民群体类似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过去数十年来,多元性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图景演变甚巨;然而我们却仍未找到一种话语来描述、界定、理解、解释和研究当代世界的超级多元性。关于多元性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行动大多受制于民族主义方法论和多元文化主义框架;然而,对此应该提出质疑。和民族主义方法论相对的世界主义方法论,是观察多元性问题富有前景的视角。另外,对规范的、哲学意义上的“世界主义”和作为一种结构现象及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世界化”进行区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把哲学及规范意义上的世界主义与世界性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构建一种世界性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公民教育是目前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外公民教育思想领域较有代表性的4个思潮 :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和多元文化论 ,旨在通过对这 4个思潮的简要梳理 ,分析其各自的理论基础 ,概述其公民教育思想的不同特点 ,审视其公民教育的理念 ,以期对中国研究、实施公民教育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考察了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在探索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方面的基本理论贡献。人类对世界理解的含混性理论 ,即我们既可以以自然主义方式又可以以宗教方式理解世界 ,为肯定宗教经验及宗教神秘主义提供了理解的基础 ;宗教批判实在论与宗教多元主义假设可以促使我们辩证地、科学地认识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 ;统一性和沟通性神秘经验本质上与一般宗教经验一样都具有共同的认识论结构 ,即都是终极实在的临在和人对之作出回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原因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分而治之"政策,斐济国内两大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十分尖锐,最终导致了1987年的两次军事政变。个中缘由众多,但在笔者看来,"二战"后民族主义的勃兴以及两大种族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与冲突,是造成该国政治冲突的根本原因。斐济应摒弃对土著斐济人优越地位的维护,放弃简单的二分法,加快民主进程,重新定义"斐济人"的概念,以缓解政治冲突。  相似文献   

10.
西方基督教本位主义思想与全球多元宗教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紧张关系,继承宗教改革思想传统的基督教哲学家希克提倡多元主义的宗教观以化解这种紧张关系.他从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中发展出"实体自身"的宗教本体论,从佛教觉悟成佛的传统中发展出主体性的多元救赎论,这两者有机的结合便构成了他的实体论的多元宗教救赎思想.这个具有新启蒙思想特色的宗教观既契合于基督教自身的改革传统,也为正在兴起的世界宗教平等对话和已签署的<全球伦理宣言>提供了一种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党芳莉 《唐都学刊》2013,29(5):82-86
2009年7月15日广州黑人冲击派出所,以及随后网上对《东方天使》的参赛者“黑女孩”娄婧的一些讨论,使得黑人群体受到全国媒体乃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境外媒体称“中国首次爆发了有关种族歧视的不同寻常的公开讨论”,“中国人对黑人抱有天真的种族主义”。与此同时,移民大国——英国国内关于移民的讨论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移民报道在文化与政治领域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分析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媒体的移民报道策略、成因和危害,并与中国媒体的黑人报道做简单比较,以期为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传媒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7,(1):161-172
文章从黑人争取基本权利的角度切入,考察和研究了美国法律平等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从法律平等的视角来思考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同时,作者还着重从制宪者们的"人民观"、最高法院法官的保守主义政治倾向、总统对待奴隶制和黑人境遇的矛盾心理与摇摆态度,以及"白人种族与文化优胜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了阻碍美国黑人得到法律平等保护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3,(6):164-170
参与国际公约是晚清政府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近代中国国际化发展之基本环节。在此历程中,晚清政府逐渐改变孤立封闭和妄自尊大的传统民族主义意识,转而强调与世界的联系和接轨。同时也要求防范和抵制外国侵略,追求国家主权独立及平等。另外,还积极考量本土发展状况,以免因盲目国际化而损害民族国家利益。这些诉求构成晚清政府民族主义意识之主要方面,兼具了近代民族主义反抗与建设双重内涵。它既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产物,同时也在尽力避免国际化的一些负面因素,从而表现出了相对开放和理性的特点。而如何使民族主义和国际化保持恰当平衡至今仍是颇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柴宝勇  石春林 《国外社会科学》2023,(3):45-73+242-243
政党多元主义是内生型政党(体制)的价值规范,一直以来,政党多元主义一直被西方民主理论中的政党理论视作一种自然。然而,那些后发现代化、仍需完成政治系统重构的政治共同体的政党(国家)体制建立逻辑并非政党多元主义。运用比较历史分析和过程追踪法,通过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苏、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的波兰和中国,可以发现一种非竞争性的双层政党(国家)体制的生成逻辑。这种体制可以被称为“共识型领导党制”,它不应被视作一种与主导党制相对立的非民主类型,而应从国家建构的角度考虑其政党(国家)体制类型学。  相似文献   

15.
周计武 《阅江学刊》2010,(6):127-135
通过对殖民话语的历史性反思,后殖民主义试图跨越自我与他者之间那段令人不安的距离,建构一种民主的、协商的、更具包容性的后民族主义话语。与排他性的殖民话语不同,它打破了本质论的民族身份观,肯定了各民族国家之间在历史和地理上的混杂性,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实践中,它依然是一种过高的奢望。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社会改造,日本尽管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日本对内存在公民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清,对外出现国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因此一种文化不安全感充溢着社会。80、90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其国内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契机,适时推出文化立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既满足本国人们现代精神消费需要,又对国民进行文化价值观的集体建构,而大量出口文化产品,让国际消费者感知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的国际认同、建构良好的文化形象。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发展特征中文化民族主义起到了内化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的文化论争中,多元文化主义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赫勒的三种文化概念,即高级文化概念、文化话语的文化概念和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可以被借用来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及其实现的可能性途径进行探究。由此导致的结论是:只有从宽容走向团结,从对差异的承认走向与他者真正的对话与交流,才能避免将差异理解成无差别的多元主义,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革命初期,黑人军队问题在英帝国中心和英属北美的南部殖民地引起广泛关注.在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约翰.穆雷组建了一支黑人军队以镇压爱国者的政治叛乱.而在伦敦,囿于国内人民的反对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英帝国中央政府最终否决了组建黑人军队的提议,转而联合土著印第安人和白人效忠派.为了回应帝国中央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南部殖民地的爱国者试图阻止非洲奴隶反叛、白人效忠派起义和印第安人造反.详细考察黑人军队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南部殖民地在美国革命初期的特点、政治主体的多样性以及英帝国中心与南部殖民地在政治关系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左翼加速主义以马克思"机器论片段"为主要理论支撑,对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并以数字技术的解放潜能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辨支点。左翼加速主义认为数字技术强化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催生了平台资本主义的最新形态,仍是旧有生产关系参数框架内的继续。实现社会的后资本主义转向必须加速技术进步并将其重新目的化。左翼加速主义将传统上属于右翼话语体系的加速思想引入左翼框架,丰富了当代左翼理论的最新光谱,具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面向,也具有难以剥离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大潮将世界各国席卷入相互共生的全球化空间,教育场域也充斥着多元文化主义的渗透与拷问.然而,多元文化主义的倡导及其行为模式更多地止步于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并未解决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现实困难.就学前教育而言,对实践过程中文化迷惘现象的反思、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在地化理解和适宜性文化的本土生成,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推进中国学前教育合理发展的应有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