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克·奈特(NicholasKnight)先后获得过昆士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比较广泛,涉及到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与历史、毛泽东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哲学、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对全球化的应对等。他主讲过政治学、亚洲的马克思主义、现代亚洲政治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国际关系、亚洲历史研究、亚洲概况等课程。在当代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尼克·奈特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活跃分子之一。他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中文文献,曾多次来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新的显学,目前研究热点和关注重心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与规律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研究;关于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和规律研究还存在意识形态的痕迹,政治命题与学术命题混同,历史研究力度不够。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现代化的关系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比较研究的领域还太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更新认识和拓展视野。  相似文献   

3.
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恩格斯关于政治权力为核心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宪法为核心的法意识形态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交互作用”,丰富了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更完备;第二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思格斯的法治理论并在当代中国付诸实践,从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新境界,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大众文化与传媒的论述。霍尔坚持左翼马克思主义立场,试图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思想来解释日常政治传媒实践。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定义、编码/解码模式的创立,尤其是对媒体、政治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从不同层面拓展了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5.
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探寻促进新时代话语体系发展变革的动因与内生机制,以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促进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文论的实践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本体论领域之一.这种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要在三种语境中获得其文本阐释的、历史演变的和现实实践的条件根据与意义规定.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意识形态文论建构与文学实践活动的意识形态转型策略等主要构成了关于当下意识形态文论实践性研究的语境规定与背景支援.  相似文献   

7.
目前STS研究中存在的无向化、无心化、边缘化、神秘化等问题,为此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内涵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形成科技生产力、构建与当代科技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形式等同社会发生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国马克思主义STS范式的解释功能,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转化形成生产力;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形成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作用;研究如何通过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政治形态作用;明确通过“中国梦”的实现条件,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通过这些努力,解决STS研究的“边缘化”“无心化”“无向化”和“神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洛厄尔·迪特默(Lowell Dittmer),中文名为“罗德明”,国际著名政治文化理论家、比较政治研究和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美国犹它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硕士、哲学博士。曾任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助理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mia,Berkeley)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亚洲观察》杂志(Asian Survey)主编。兼任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9.
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般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但冷战后,这种从现实政治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已经不再是一个显学;与此相对的另一部分是从哲学、文化、美学和意识形态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这股潮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语言学等等都受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思潮的影响,甚至包括今天的全球化研究。西方(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和问题意识,这种现实感和问题意识表现在美学研究上,就是集中于审美话语的现代性意义、审美话语的历史衍变、历史与现实意义方面。这与中国的美学研究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学术建制、社会制度、学术背景与传统造成的,但这不应成为中西双方对话与交流的最终障碍。现实感和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源泉,也是真正展开全球视野下学术对话与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理论家,萧楚女的文艺思想不仅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维度,而且显示了知识与伦理相统一的社会学维度。萧楚女反对脱离社会的文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艺术和文化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辨证法。他的文艺社会学思想有利于我们厘清文艺与政治、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理论内蕴着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因素,特别是他对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政治的透视和解剖,使其理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色彩,被人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版本。虽然不能把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理论完全归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但应该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对它的影响,并可以从这一视角来透析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架:一是历史思维和历史的解释原则;二是秉持一种整体的文化观;三是对隐含的意识形态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延安史学机构的产生与中共当时面临的反击国民党的复古教育和批判党内教条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意识形态任务密切相关。它经历了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央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室、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5个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非纯学术机构,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成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以宣传普及为主导,不以研究高深学术为职志。其利弊得失值得认真总结与反省。  相似文献   

13.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称为实践哲学。他在《狱中札记》中详细阐述了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认为实践哲学并不单纯地停留在经济领域的斗争上,更重视上层建筑,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教育,是一种灌输和传播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盛行于欧美的“文化研究”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一种知识转型,其与阿尔都塞等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新的历史境遇中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新思考有着密切的深层关系。文化研究曾历经过俄苏知识分子对“民粹文化”的发掘、列宁关于“两种文化”的论断、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阐发,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等一系列学说的演进过程,最终才形成了以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倡导为核心的“文化研究”这一全新的知识领域。文化研究倡导者的目的主要在于,走出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二元式“阶级对抗”思维模式,以工人阶级自主创造的“工业-大众文化”为基础,借助“文化协作”的政治实践来推进现代社会趋于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及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与无神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学术期刊协办。研讨会拟于2012年儿月下旬在重庆市举办,将邀请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与会代表交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的研究成果。研讨会将围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研讨。主要议题为:马克思主义诸学科(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党政、企业等社会各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问题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新形势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改革等。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具体内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实如何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并从历史视角、国际视角、民权民生视角、政治视角、经济视角、党建视角解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合理逻辑,最后得出包括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层含义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的坚持,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意识形态争论中,雷蒙·阿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本文论述了他从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政治学、社会学等层面对左派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即他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以或然决定论拒斥历史决定论,强调社会科学客观性的限度,揭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以及预言意识形态的终结。在结论中,本文指出了雷蒙·阿隆思想中的矛盾之处,并结合当前我国现实对意识形态终结的含义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应该扩容更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间对话互补关联的研究。新历史主义在文化表述的非等级制、历史表述的非连续性和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等方面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对话商讨,它将历史诗学推进到叙事历史诗学阶段,造成当代文艺观念的深化与"问题化",成为导致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层出不穷的深层动因。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对其超越与局限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并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掌握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二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回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