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众多因素中,社会因素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再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显得困难与无力。本文从社会角度出发,分析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并针对社会控制力、闲散青少年、同伴交往、文化传播以及社会娱乐场所等社会因素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必须加强法律素质教育 ,提高青少年整体和个体的法律素质 ;杜绝犯罪心理的产生 ,预防青少年犯罪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模式 ,抓住教育和管理两个环节不放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网民人数不断增加。由于青少年自身以及网络的原因,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作为学校,要充分发挥在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广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青少年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广西共青团组织和司法部门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致力于寻求更多、更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和措施。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软硬环境建设,青少年个体心智教育、道德感化、法制教育,重点青少年的分级帮扶到青少年罪犯回归社会的支持系统再造,许多方面,工作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预防青少年被害的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既是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的盲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青少年被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保护青少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社会、学校、家长各负其责,共同加强预防青少年被害的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护青少年远离被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的严重问题,造成这一局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坚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建立社会化防治网络,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危害社会的严重问题 ,其主要原因有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失当、社会环境的诱因以及青少年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所带来的影响等。我们必须采取如家庭要承担起第一任教师的责任、学校要重视法制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强化青少年权益保护、加强对青少年工作的研究等措施 ,以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 ,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社区时讯     
《社区》2004,(23)
贵州省贵阳市出台《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实施方案》贵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日前出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市所有社区建立完备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网络和阵地网络,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队伍,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建立社区青少年档案,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管理,完善社区青少…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外 ,青少年个人心理、性格特征、生理机制、思想素质和道德意识等主观因素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必须重视和研究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违法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这一犯罪主体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入手,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违法犯罪的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和减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违法犯罪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学校教育缺失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预防犯罪还应该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与本科大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心理特点为:既热情活泼又忧虑自卑,情绪易波动、稳定性较差;憧憬向往未来,又深受过去失败经历的影响;积极进取,富有竞争意识,但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但对一些挫折仍耿耿于怀;不迷信权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缺乏好奇心与鲜明的创造个性。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家庭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应通过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营造良好心理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等策略优化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今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从学校角度,立足青少年中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纵观典型案例,究其内因和外因,指明预防和减少的有效途径——教育,将提高大学生法制素质摆在教育工作重要位置,以培养出既具优异成绩,更具良好心理素质和法律意识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 ,未成年人犯罪指已满 14周岁 ,不满 18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有主体的低龄化、犯罪手段的成人化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 ,有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原因 ,建议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 ,教育未成年人时要宽严适度 ;学校尽力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帮助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 ,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 ,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责任归结为青少年的不成熟 ,这是一个极大的偏差。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需要与动力,使学生产生创新行为,形成创新素质.只有认清并分析制约学生创新需要和动力的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按照同步激励理论,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建立学校激励、家庭激励、社会激励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与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动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前提,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核心,以上共同构成中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2)外语与计算机还未得到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充分认识。(3)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与21世纪社会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差距主要在思想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方面。并对此提出了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新的态势。转型期社会加速了弱势青少年群体的边缘化倾向;社会的激烈竞争形成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不良的文化信息产品和不健康的文化环境等形成了青少年群体的亚文化,这些是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恶性发展的主要动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到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效能问题。因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搞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不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课程开设的随意性、任课教师的非专业性、心理辅导的片面性等三个突出的显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性、增强专职教师培训的科学性、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