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申尊焕 《统计与决策》2007,(20):116-118
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本文认为大股东所具有的需求的两重性、角色的两重性、监督的两重性是大股东取得公司控制权的真正原因;控制权收益在实质上既包括对大股东监督成本的补偿,也包括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但在大股东的监督努力没有得到补偿的公司治理实践中,控制权收益只表现为大股东侵害。因此,为防止并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就应在理论上承认大股东的监督行为,并在实践中对其监督成本进行补偿、对其监督行为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潜在大股东利用其特殊的权力,剥夺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如ST春都2001年4月3日公告,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占用上市公司资金3.3亿元;大庆联谊2002年7月2日公告,其控股股东黑龙江大庆联谊石油化工总厂欠上市公司应收款项达3.13亿元等.本文研究的是:如何从理论上认识这一现象?如何估计大股东获取的利益?影响这些利益的因素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和利润从而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经验证据已经基本上明确了中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现象。但是,关于市场能否识别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隐藏的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尚付阙如。因此,我们拟分别运用国际通行的超额收益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公司控股大股东会和相关方合谋(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实施掏空行为来谋求私人利益最大化和在职消费等…  相似文献   

4.
李如胜 《统计与决策》2008,39(9):139-141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还存在着国家股一股独大、股权集中度较高甚至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等现象。这些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股权结构特征必然会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因而,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公司股权日益稀释而引起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更多的表现在管理层作为代理人对国有资产和个体投资者资产的不尊重)以及防止一股独大的公司中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在我国集中表现在母公司和上市子公司间的不正常关联交易等);另外独立董事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如环境污染问题等).但是独立董事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有自己的成本收益权衡.因此独立董事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6.
股权结构不同会导致不同委托代理问题,因此,主要的公司治理问题就不一样,采取的解决措施也是不同的.在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主要的治理问题是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冲突,而在股权高度集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主要的治理问题是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根据这个原理提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所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娜 《统计与决策》2007,(7):152-154
一、公司治理与经营业绩的一般关系 (一)股东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股东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最高权力的利益相关主体,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所有决策都应该以维护股东的利益为标准和目的,企业中所有的治理机制也都应该以维护股东利益为目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除了利用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或者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外部的公司控制市场对其进行制约和影响,或者加入公司董事会亲自参与公司治理(当然,只有大股东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文献比较丰富,但缺乏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鉴此,以沪深市场2007—2008年度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回归模型考察股权结构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显示: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控制链层级对关联交易规模产生显著正影响;制度环境的改善能抑制终极控制人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所引发的侵占动机;终极控制人为自然人时,对公司的侵害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的缺陷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猛 《江苏统计》2000,(10):9-10
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的缺陷最明显的是:剥夺中小股东,分为直接剥夺和间接剥夺。 这种情况在我国过渡经济条件下有其存在逻辑性和合理性,但损害广大中小股东的 利益。该文分析其缺陷的同时,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公众股可以流通、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不平衡问题就一直存在,这种股权分置的问题严重违背同股同权的原则,不但不利于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公众股股东的利益.随着国有股、法人股规模的迅速扩大,国有股、法人股流通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股市上曾经出现几次国有股减持试点,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国有股减持方案侵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而不被市场认同;股市是在流通股股东支持下发展壮大的,维护流通股股东利益成为国有股减持流通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控制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琦  许俏晖 《统计研究》2009,26(11):93-99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内部治理机制特点及外部治理环境,从大股东行为的视角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加入年度控制变量、行业控制变量和公司财务特征控制变量后,对三项反映大股东行为特征的因素,即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和制度环境因素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大股东的高持股比例是其占用企业资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基础。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因遭受较强的外部融资约束而持有较高水平的现金。此外,制度环境的发展程度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表明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  相似文献   

12.
大股东特征与董事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它决定了股东大会的权力核心,进而决定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的构成及权力归属.大股东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就获得了几乎完全的控制权.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截至2001年底,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44.3%.同时,股东的性质对其治理监督能力和动力也有重要影响,国家股的"代理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政府,并不是"积极的监督者";虽然很多法人股的最终所有者仍是国家,但不同的法人股东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对集团利益的追求使得其具有监督的动力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者是本公司的法人代表、大股东和经营者。其目的是为了上市、配股、美化形象、吸引投资者、抵制收购等。他们利用虚假信息从股票市场上圈取了大量不义之财,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试图揭露这种造假的表现形式,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公司越来越多。但现行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制度保护了股东的利益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债权人保护不足 ,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笔者就我国公司有限性与债权人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论述 ,以便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却显示,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受到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当股权比较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或者控股股东为与上市公司利益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时,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较弱,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改善的程度较低.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结果方程模型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机构持股时对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两者关系的影响这一视角出发,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沪、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的满足研究要求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为例,通过建立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以6%为机构持股高低的分界点,机构持股比例高时,可以抑制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盈余的操纵,起到积极股东的作用;当机构持股比例低时,则可以加剧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盈余的操纵,起到消极股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政府作为终极控制股东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普通多元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其公司业绩表现越差;终极控制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业绩越差,也就是说终极控制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不利于公司业绩水平的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本文的研究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控股公司在业绩表现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阐述股利政策的股权结构理论,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函数非线性回归两种实证分析方法,考察2001-2003年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存在"U型"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成反比,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利用现金股利政策转移现金的现象,股本规模及股权相对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股独大”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利弊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存在“一股独大”现象,一方面是由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性质所决定;另一方面是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经重组合以募集方式设立,股权相对集中,其中半数以上的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高于50%,不少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甚至高于66.67%(三分之二)。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股东大会决议分为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普通决议需要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代表的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只有特别决议才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表决权通过。而选举和更换董事属于普通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