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塑造理想人物是冈察洛夫通过文学作品提出社会问题和展现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对理想人物的选取与刻画不仅与冈察洛夫的文学典型观有关,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俄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冈察洛夫理想人物的塑造过程、性格确定及其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以冈察洛夫为代表的19世纪中期俄国自由派作家的社会观、伦理道德观和文学创作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素有“诗魔”之称的台湾“创世纪”诗人洛夫,向来被人称为超现实主义诗人,彻头彻尾的“现代派”。于是,洛夫的创作被划分为这样三个时期:《石室之死亡》的“黑色时期”,《魔歌》的“血色时期”以及从《时间之伤》开始的“白色时期”。洛夫成了“彩色的魔术师”、“语言的历险者”。好象洛夫与中国文化传统,诗歌传统毫无瓜葛了,好象洛夫在超现实主义写作甬道上走出了中国。当然,有的人,根据洛夫在有些场合讲的,说他后来“回归现实”,此说的另一层意思是,洛夫在60年代的创作丢了中国传统,完全洋化去了。如任洪渊在《洛夫的诗与现代创世纪的…  相似文献   

3.
洛夫与李白     
"诗仙"李白与"诗魔"洛夫虽然时空远隔,但诗成为两人联结的精神纽带。洛夫不少诗引用、化用了李白的诗歌名句,更有《李白传奇》等诗在精神上与李白进行对话。在创作手法上,李白追求的浪漫主义与洛夫修正的超现实主义也有相通之处。在诗歌风格上,李白以"瑰奇"著称,洛夫则以"惊奇"出众。  相似文献   

4.
洛夫诗中的兽性意象和黑色性意象,在对理性与道德秩序的冲击中,反证了现代文明人生命力的萎弱,显示了诗人对超现实主义者推崇的生命的自然性和再生性的认同。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审美心理等过滤机制的制约,从一开始,洛夫对超现实主义采取的就是一种修正性的接受态度。正是这种修正性的态度,催生了洛夫诗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洛夫在六十余年的汉语新诗创作中,以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和意象营造,探索着"诗是一种有意义的美"的传达路径。而中西诗学理念的相融互渗,也成就了洛夫独有的诗学观念与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因此,在诗情与诗思上,洛夫诗歌表现出了宏阔的宇宙意识与清醒的悲剧精神;在风格上,洛夫诗歌形成了"冷"和"静"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6.
"诗魔"洛夫虽然多年定居于台湾和海外,但其个性气质、诗歌写作与湖湘文化关联密切。洛夫出生于湖湘大地,文学初步也始于湖湘,其秉性也受湖湘文化熏陶。在湖湘情结的作用下,洛夫诗歌中存在大量具有鲜明湖湘文化指向的意象,而乡愁抒写也成为洛夫诗歌一种重要而特别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对微小钻头的寿命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本文的试验条件范围内,微小钻头寿命呈威布尔分布特点,并利用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著名台湾诗人洛夫的精神世界既错综复杂,又绚丽多姿。其精神张力由感性和知性、无序和有序、负面和正面、现代和古典等四对矛盾构成,这四对矛盾构成的精神张力,展现了洛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洛夫的"新古典诗"是对传统中国古诗意境的颠覆与再造,其中对"饮"意象的书写,从逸兴、爱欲、怀思等角度作出有别于传统的诠释,传达了现代人迥异于古人的生命体验,也表现了台湾诗人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延续洛夫诗作"孤绝"与"创造"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对米哈依洛夫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的主要对象──科学交流系统进行探讨,并探讨了米氏情报学理论体系对我国科技情报系统、高校情报学教育、图书馆的情报工作及其情报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