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认识论研究社会认识的发现模式论纲欧阳康迄今为止,对发现问题的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认识的发现(即通常所说的科学发现)范围,对社会认识的发现问题的专门探讨几乎没有或相当薄弱。这种状况妨碍着哲学认识论研究的深化,也不利于哲学在帮助人类从事自我认识和自...  相似文献   

2.
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一系列论述 ,不仅把历史唯物论与党建理论融为一体 ,而且把科学认识论与党建理论紧密相联 ,揭示了党的自我认识与自身建设的内在联系 ,从而把科学认识论引入执政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把党的自我认识提升到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所谓执政党的自我认识 ,就是对执政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认识 ,也是对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以及对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 ,属于人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人要认识外界事物 ,必须以意识到“我在认识”为前提。只有自我从认识中超脱出来 ,…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中客观性理想的辩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作为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它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功能:描述功能,回答认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解释功能,回答认识“为什么”(比如说,认识为什么是必要的,认识为什么是可能的等等)的问题;规范功能,回答认识“应如何”的问题。在认识论的功能系统中,规范功能处于最高层次。如果说由于具有描述功能和解释功能,认识论可以在哲学水平上为人们提供关于认识的知识和进行认识的信念,那么,认识论通过对认识“应如何”问题的理解和回答(规范功能),则能够为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认识的客观性理想,就是认识论规范功能的执行者和对于认识“应如何”问题的解答之一。  相似文献   

4.
“哲学就是认识论”不对吗?──与朱宝信同志商榷刘怀惠朱宝信同志的文章《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中,对认识论提出了狭义认识论与广义认识论的区分,认为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的提法,既不符合狭义认识论,又不符合广义认识论,在...  相似文献   

5.
主体的认识可分为“人类”的认识与“个别主体”的认识,近代哲学以来,哲学对主体问题的关注的突出特点是只关照认识的“类主体”,而对个体主体置之不理,造成这一结果与作为认识论范畴的意见的失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的目的在于阐述意见这一范畴失落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认识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评价唯心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看来,它又为哲学发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增添了丰富的新内容。尽管这些新问题和新内容是通过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提出来的。”所以,“所谓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实质上就包含作为哲学形态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起进步作用。”(《人民日报》1980年8月18日王树人:《关于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的问题》)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能归结为“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起进步作用”吗?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里面吸取的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进步作用”吗?这是一个不能不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通常被界定为“关于认识的理论”。这个界定中包含致命的歧义 :“关于认识的理论” ,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 ,还是关于认识的“科学”理论 ?这种歧义之所以是致命的 ,是因为它决定着如何定位认识论的理论性质 :认识论是哲学 ,还是科学 ?这个界定上的模糊指示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一方面 ,把认识论看做是对于认识或知识的科学的研究 ,比如 ,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方法、认识的机制、认识的结构等的研究 ;另一方面 ,又认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 ,把近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转向” ,并且把认识论研究同价值论、生存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个别”范畴,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对其探究。从古希腊的哲人到当代的哲学大师几乎都对“个别”作出过自己的理解和界定。然而,在我国哲学认识论理论研究中对“个别”的研究却显得薄弱,以至在高清海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问世前,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不曾把“个别”作为哲学基本范畴加以论述过。这就使得在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中许多问题都含混不清、不甚了了。例如,认识的基础对象,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个别与特殊的关系等等问题就是这样。诚然,研究“个别”不仅涉及哲学认识论,而且涉及到了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诸方面,稍有不慎就会把已经够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但愿本文中的这些不够成熟看法能促进对“个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主、客观关系问题,是整个哲学当然也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作为认识论的基本命题,它在先秦哲学中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在它提出之前和以后,又是怎样酝酿、发展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借以阐明认识深化的一般轨迹。错误和疏漏之处,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教。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国内哲学界在积极吸收国外有关认识论的研究成果、努力概括当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掀起了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热潮,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有关主体性问题的哲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表现在深化了对“反映”概念的理解、提出并研究了主体认识的结构、对实践标准进行了深层分析、探讨了认识主体性与客观性之辩证关系,从各个方面深化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论,这是应该首先肯定的.但是,也应该正视,在这股热潮中,不同程度表现出唯心主义(特别是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以至提出了诸如:“观察结果依赖于主体的测量方式的观点引起了一次认识论的革命,那就是将一个关于不依赖于主体的大自然的经典图景换成了一个以观察者为  相似文献   

11.
于奇智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15-137+206-207
法国理性主义认识论始于笛卡尔。“笛卡尔我思”既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又是哲学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统合几何学与代数学、整合哲学与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这一使命将他及其继承者带往“普遍学”的领地,进而使现当代哲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图景。巴什拉创立的理性主义认识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超越,是一种非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或历史认识论;“我们思”联结理性主义的“我”与“你”并给予我们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存关系网,终将替代“我思”;想象与认识的融合意味着诗学与科学认识论共生融合。维耶曼的新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承袭笛卡尔、巴什拉等开创的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以跨学科思想为导向,使哲学与科学更加综合统一。哲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诸学科之间的筑桥活动,以达成哲学体系的普遍化图景。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存在,因而在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认识主体不可能直接接触认识客体。认识对象的这种特殊性造成了历史认识的特殊性,并使历史认识论的研究遇到了一系列特殊的困难。正因为如此,能否认识历史以及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似乎成了现代历史哲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然而,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已经为我们走出这一理论迷宫,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本文拟就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他心”(OtherMind)问题 ,即我们能不能认识他人心理状态的问题 ,是认识论领域中一个很古老的问题。自笛卡尔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之后 ,近代哲学在认识论方面形成了一种深厚的传统 :认识从个体的感觉经验开始。这种唯我论范式的认识论肯定个人能够经验到自己的心理状态 ,然而却无法提供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因为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只能得到关于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 ,却无法直接经验他人的心理状态 ,只能得到关于他人外在行为的认识。因此唯我论范式的认识论不可避免地滑向怀疑论 ,即“他心”不可知。一哲学总是在怀疑中前…  相似文献   

14.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简称“两变”),仅仅属于认识论,还是同时也属于唯物论?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这是我省较长期以来争鸣和讨论的焦点。为了继续深入争鸣,我想就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与“两变”的关系,以及“两变”是否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诸同志。一、怎样从“哲学就是认识论”和哲学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基本问题来理解“两变”兼有认识论和唯物论的意义有的同志划定一条界线:只能从认识论方面来理解“两变”,如果超越于这个范围,看作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概括,这就违背毛泽东同志的原意,造成混乱和荒谬。我们要准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提出“两变”的原意,既要着重从“两变”哲学思想本身,从《人  相似文献   

15.
<正> 所谓认识论,如果用最简括的语言来说,就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它研究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目的、形式和方法,研究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规律。作为认识的理论来说,实质上认识论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从哲学产生的时候起,它就产生了,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当然,在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浑为一体的时候,人们还不可能把认识论作为一门学问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只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知识领域扩大了,哲学研究的对象也扩大了,这时人们才把认识论作为一门学问来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因而认识论问题,才逐步地被人们重视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矛盾论、过程论三者统一为一般认识论。这是在哲学的高度,概括了人娄的认识规律,具有普遍性。一般认识论能包容特殊认识论;特殊认识论能丰富一般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着重在心理学的水平上,概括了儿童认识发生的规律,具有启发性,是认识论的深化。作者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认识论,着重在创造学的水平上,概括科学工作者进行创造性思维中的认识发展规律,是新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人的“自我认识”本质地涉及到人的生存,唯有从一种根本不同于认识自然的切合人的生存历史性的历史思想出发,才能呈现人的本真存在;近代哲学受其理论哲学视野的限制。远离人的现实的历史,致使人最终成为一种被规定的概念之在;马克思从实践哲学的视野出发,深入到历史的本质维度中去,合理地解答了人的“自我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客体以及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少哲学论著来看,许多作者论述哲学基本问题都把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列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的文章则认为,“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就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也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所以哲学基本问题又可以概括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等等。笔者认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基本问题只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社会历史观的一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中,认识论是其重要部分。关于认识、实践、真理、认识运动总规律等等他讲得很多,而且这些也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传统哲学认识论基本上是毛泽东的认识论。然而,正是毛泽东在认识、实践、真理等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此还极少从哲学上反思过,相反这种所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还在继续被颂扬和发展着,没有把我们过去的根本性失误与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而不从哲学上总结是根本不可能吸取教训的。马克思历来反对这种做法,还在他一开始进行哲学研究,考察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哲学的差别时就指出:“为什么一定要把思想意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生动的直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他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生动的直观”?“生动的直观”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的直观”有何同一和差异?搞清楚这一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没有停止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把人类关于认识的理论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本质的差别和原则的分歧。这一差别和分歧体现在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就认识活动的起点即直观这一问题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是“生动的直观”,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实质上是消极的、“简单的直观”。两者差别在于: 首先,什么是直观,即直观的主体是什么?没有主体就不可能直观,也无所谓直观。新旧唯物主义一致认为直观的主体是人。但是,在对人这一直观主体的理解上,新旧唯物主义却根本不同。费尔巴哈是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