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蒙文学思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从王蒙的文学观念、价值理论、创作理论以及批评理论等方面入手,可了解其文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维吾尔文化对王蒙人生观艺术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王蒙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艺术支点。他在自然、朴素、开阔的维吾尔民风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义,并从维吾尔民间的自娱之中,找到了超越苦难的精神之光。这也最终促成了他坚定、健康、执着的人生意识,帮助他形成了包容、豁达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幽默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王蒙的基本文学主张是强调创作题材的现实性、重大性和思想情绪的积极、乐观,但他这一时期发表的“意识流”系列短篇小说所隐含的主题却是对现实的深刻质疑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走向“失重”的文学,王蒙率先提出要“重建理想”,而他自己的小说却充满了残谑嘲弄和语言的狂欢。王蒙的这种批评与创作之间的错位与矛盾,对于思考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80年代王蒙发表了《在伊犁》等系列小说,表现了他对新疆风俗文化和当地民众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他以特有的视角用传统志人小说的笔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新疆伊犁等地民众的生活样态及他们潜藏心底的忧伤与敞开的快乐,边地民众洞穿世事的达观与对情感的执著等性格特质,跃然纸上。王蒙抱持着感恩之心完成了其80年代小说中的新疆叙事,这带来了两种效应:其一,他会比其他走马观花匆匆一瞥的作家看到相对更为全面的新疆;其二,他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新疆边地文化中的某些方面予以遮蔽,而这则直接影响到其该时期新疆书写的广度与表现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王蒙的少数民族叙事特指王蒙以新疆生活为背景的一系列作品,是王蒙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少数民族生活为背景和叙事题材,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民情、民风和民性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生动鲜活的描写,成为展示当代中国文学多样性和完整性的一个重要路径。王蒙的少数民族叙事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叙事的滥觞,探讨和研究王蒙少数民族叙事的审美特征,不仅可以全面认识王蒙的文学价值,还可以透视中国当代文学民族叙事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7.
王蒙从上世纪70年代中旬开始创作《这边风景>,直至2012年重读校阅之后才于2013年正式出版。这部尘封之 作填补了作者70年代长篇创作的空白,自此其近一个甲子的文学历程得以完整。虽为旧作,但该作中对人物形象的雕塑生动 细腻,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文中的少数民族同胞形象,本文论述之  相似文献   

8.
以王蒙初到新疆的生活为背景,从王蒙对新疆地方风情的诗意描绘中,探讨王蒙旧体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从对王蒙创作的当代旧体诗歌解读的侧面折射王蒙作为诗人的本色与风采.  相似文献   

9.
王蒙的胸怀     
那年夏天,王蒙应邀来新疆举办王蒙写新疆作品研讨会,我有幸与许多全国知名作家一起参加了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讲述了王蒙的系列作品对自己人生道路产生的巨大影响。会议结束后,王蒙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头,微笑着对我说:你是夏爱华?嗯,你的发言很好。王蒙的话使我深受鼓舞,于是我把心里的困惑说给他听。  相似文献   

10.
11.
清代时期,西江下游地区人口激增,农业垦殖向山地深入。随着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所需的林、果产品日益增加,人们或直接采伐天然林木,或清除原有的天然林来兴造经济林。同时,这一地区的柴炭、造纸和菌类等农村副业亦得到较大发展。这些经济开发活动对当地的森林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认为,清代西江下游的森林植被,在清初就已经开始有了较大的破坏和减少,以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4朝为大。鸦片战争后有所减轻,但一直没有中断。就影响因子而言,清代前期以农业垦殖为主,清代中后期以林木业生产和农村副业为主。  相似文献   

12.
西江流域经济走廊建设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江流域是珠江大都会带形成和发展的理想的经济走廊 ,是珠江三角洲产业迁移的首选之地。发展西江流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对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有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在问题》是许茨后期的学术论文集,具体阐述了个体在采取韦伯意义上的“社会行动”过程中,其主观意图的产生以及形成机制,人们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正是有赖于这种机制。由此他还提出了作为社会科学家应如何研究社会行动中的行为者之间的共享意义问题。引介和评析的目的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许茨在这个文集中的思想与观点。  相似文献   

14.
龙母文化是西江古民俗文化核心部分。本文阐述了龙母文化及其历史背景,并对西江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文化福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是山地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的核心。清代西江下游地区人们对此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因此本区颇为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林木。在植树造林方面,诸如观赏林、行道树、防护林的栽植,所在多有。在森林保护方面,其突出特点则是树立碑刻进行保护。从这些碑刻的内容来分析,西江下游人们结合宗教、民间风俗、所有权及借助官府的力量等措施来保护森林,多管齐下,在体现他们智慧的同时,也较好地保护了本区的生态环境,从而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业的起飞和大量劳动力的外流给贵州西江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外来文化。如何使村民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效吸收外来文化,礼俗与法理得到互补与融合,促进当地稳定与发展,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欧亚地缘政治形势演进成为多极化格局。中国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的上升,对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西方冠予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头衔”可以看出,新型地缘政治力量在迅速崛起,国际关系因此变化得既复杂,又微妙。西方所关注的中国,因新格局的形成而所显现出的力量,从名称的变化如“新王朝”、“金融军火库”、“红色董事会”、“中国旗舰”、“中国谜团”、“全球化的帝国”等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用词造句成章的特点.本文通过列举一些实例,从悟性和理性的整体性与分析性思维特征、主体性与客体性思维特征和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特征三方面分析了思维方式对其句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蛙崇拜和蛇一龙母崇拜为代表的水神崇拜文化。水神崇拜文化根源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蛙崇拜根源于稻作生产的自然生态以及族群繁衍的社会生态;蛇一龙母崇拜根源于“水事”生态以及族群认同的社会生态。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孕育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以形象的方式见微知著地反映了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是西江流域生态文明的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写作作为一种输出性运用对于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成段表达能力是中高级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目标。口语课实行“从写开始,以写促说”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英语成段表达的质量,克服长篇发言的心理障碍,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加快语言习得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