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名的“西塞山前白鹭飞”等五首《渔歌子》词,几百年来都认为是唐人张志和的作品。但实际上,它是颜真卿赠给张志和的词,作者不是张志和,而是颜真卿。 记载这一历史真相的是唐人朱景玄。他在《唐朝名画录》中说:“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即《渔歌子》,下同,笔者注)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  相似文献   

2.
张志和生活在盛唐向中唐骤变的动荡时期,一生漂泊湖海,浪迹山林,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生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秋,卒子唐代宗大历八年(773)秋冬,享年仅三十岁。他的作品流传于世的除《玄真子》三卷外,尚有九首诗词。历来人们仅知其《渔歌子》(又名《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其实他的五阕《渔歌子》是一个整体,不仅在当时的文苑和画坛上负有盛名,而且对后世的词作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蜚声国外,特别是对日本词学的兴起和盛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86年8月15日《中国法制报》刊登了张弘同志的文章《刑事证据一定要合法》(以下简称“张文”)。张文认为,“录音不能直接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视听资料(包括录音)可以作为证据。”对此,笔者观点不同。笔者认为,虽然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将视听资料单独列出作为证据的一种类型,但视听资料是可以作为刑事证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稽引史料,驳斥了张应斌同志“‘西塞山前’等五首渔父词非张氏而为颜真卿所作”的错误论断,对施蛰存、陈耀东同志有关张志和的生卒年及家世交游的论述作了校正、补充;并以张志和诗、词风格异同为例,论述了词作是否可概其人,这须结合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功用变化及词人具体作品两个方面而定,仅以词人一时一地的部份词作而推论词人的整个思想性格及其词风,是片面而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近读张觉同志《“恣君之所使之”中“所”字之我见》(下简称张文,刊《淮北煤师院学报》1991年第8期),颇受教益。张文分析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观点:一是将“所”解释成“指示代词”,另一是将“所”解释成“疑问代词”,认为这两种看法“乃是一种误解”,从而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该句的“所”字应是语助词。我们觉得,张文对前二说的分析乃至结论都是正确的,但其新看法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首先,语助词虽无实在的词汇意义,但必须有明确的语法作用。“恣君之所使之”中的“所”字到底起到什么样的语法作用,张文并没有明确交代。张文认为“恣君之所使之”的正确含义实为“恣君之  相似文献   

6.
鲍照是我国南朝时期有成就并对后世有影响的诗人。对于他的家世和作品,古代文学研究者早有所探讨和评价。《文学评论》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的张志岳同志的《鲍照及其诗新探》(以下简称张文)一文,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些颇有见地,有些笔者还不能苟同。现就对鲍照诗作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评价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与张同志商榷。张文把鲍照的诗按内容分为“有关怀才不遇的”、“有关边塞的”和“有关人民疾苦  相似文献   

7.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并非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而是和自然界、人类社会同时存在的。并援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读后得到启发,但又觉得尚有可以商讨之处。本文仅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论述,谈一点和张文不同的粗浅意见,以就教于大家。 张文引证了马克思1873年在《资木论》德文第二版跋文里一段话:“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张文认为:“马克思在这里揭露黑格尔唯心主义之所在时,是说……黑格尔把思维、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内在核心和创造主,现实事物是它的外部表现”。“绝对理念”与现实事物是内与外的关系,不是时间先后的关系。张文还引证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一段话:“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绝对概念不仅是从来就存在的(不知在哪里?)而且是全部现存世  相似文献   

8.
吴大震的《广艳异编》是凌初“两拍”的另一重要蓝本。《续艳异编》非王世贞所作,它是《广艳异编》的选本,“两拍”中某些被认为源自《续艳异编》的作品实际来自《广艳异编》。《情史类略》成书较晚,其中一些曾被认为是“两拍”来源的作品系从《广艳异编》中移植而来。《广艳异编》中有很多稀见的小说资料,不少为“两拍”所取材,有的作品被凌初稍加润色即阑入书中,是“两拍”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志和的词作别具魅力,其深化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文学形象——"渔父",并使之广为流传。这与张志和身为道士,因而在文学创作中尽情运用了道教文化的哲学和审美因素有关,而高雅的人格形象,也使其美学思想独放异彩。张志和的作品《渔父词》、《玄真子外篇》充分展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寄情山水的淳朴之美、复归本真的质朴之美、超脱世俗的诗意践行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一、应当怎样确定“民族新闻”的内涵和外延 张儒同志发表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上的《论民族新闻》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民族新闻的概念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他认为,所谓民族新闻“就是以少数民族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同时,为它规定了三个层次的外延。  相似文献   

11.
我校中文系讲师涂怀呈同志的小说《“含川斋”见闻》荣获《人民教育》杂志“红烛奖”小说征文最佳作品奖。 授奖大会于1月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严济慈,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承先,中宣部副部长曾德林,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和教育界、文艺界的代表共二百余人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2.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3.
张传湘同志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5期发表了《再论“绝对理念”并非时间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下简称张文)一文,又一次强调了“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互不可分的观点,并回答了我们的质疑。为了澄清问题,我们再谈几点浅见,以就教于张传湘同志。 我们认为,黑格尔主观上是想建立一个“绝对理念”对客观事物逻辑上在先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但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对外部世界有两点优越:一是可以“独立自存”,二是现  相似文献   

14.
南湖在今黄石市黄石港区;散花洲在市区江北,为江北农场所在地。黄石市地图均载之(市地名领导小组1979年编《湖北省黄石市地名录》)。这两处,已被视为今黄石市地区有古籍记载的名胜之地。但仔细查考,却发现,或是某些古籍的记载有误,或是对记载的理解有可商之处,故尽阅力所及,列举几点斟疑如下。 清初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四十八庚集三《渔父词》一条,在谈到浙江吴兴、湖北武昌的两西塞山时,谓“薛能诗,‘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昔臧质败走南湖,以荷自蔽,即此地。”西塞山在黄石,这就容易想这“南湖”也在黄石。何况,同治六年修撰之《大冶县志》卷十三“艺文”类,收有薛能这首诗,题为《南湖》。诗云:“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南湖在今黄石似乎确定无疑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讲法,认为是现实主义或革命现实主义的。例如,一九五九年何家槐同志就提出:“鲁迅在这些作品中所采取的写作方法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一九七九年,唐弢同志进而提出,《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是“革命现实主义”。一九八一年,王士菁同志也认为,“这八篇小说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历史小说。”其实,这些概括未必符合《故事新编》的创作实际。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故事新编》里的多数作品是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或者说,它的创作方法的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李智泽同志《〈孟子〉与〈孟子章句〉复音词构词法比较》(《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一文将“匍匐”列为叠韵联绵词,张耕夫同志在《“匍匐”是叠韵,还是双声?》(《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一文中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匍匐”应属于双声联绵词。二者孰是孰非?笔者以为,“匍匐”既双声,又叠韵(宽式),是个双声兼叠韵的联绵词。查“匍”字上古并母鱼部,“匐”字并母职部,它们并母双声是毫无疑义的,问题在于阴声鱼部和入声职部是否韵近。张文认为二部主元音不同,不能阴入对转,因而不能用“通韵”说来解释。笔者以为,不能阴入对转并不能排除二部间的韵近现象。据王力先生的古音学说,鱼部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表现作品形式之一的第一人称手法,曾被狄更斯用来写过七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大卫·科波菲尔》,也曾被鲁迅先生用来写成过八百七十二字的《一件小事》。出现过普希金《驿站长》、《上尉的女儿》以及狄福的《摩尔·弗兰德斯》、勒萨尔的《吉尔·布拉斯》,夏绿蒂·朗特的《简·爱》等优秀作品。固然,在我国古代,由于小说一般都是为“说话人”服务的“话本”,为赢得观众,说话人为叙述方便起见,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以致第一人称的方式在我国古典白话小说中不多采用,但是,作为“案头文学”的文人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手法依然为一些人所采用(如唐代张文成的《游仙窟》和晚清吴趼人的《二十年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与和平》这部“跟《伊利亚特》一样”的宏伟巨著,它所显示出来的艺术美,曾使多少人为之惊叹。高尔基认为这部作品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和托尔斯泰其它作品传入欧洲之后不久,在胜称欧  相似文献   

19.
中唐以还,文人填词者渐众,然大都仍须顾及调名,所谓“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吟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迨《花间集》出,文人词作业已成熟,嗣后“填词以从调,故赋咏可离原唱也”。但考自唐至宋之文人词作,吟咏全属词调本意者仍存有例,此即始于张志和、止于张炎之《渔父》词,前人已见到这点:“凡赋《渔父》词者,多作高隐之语”,“专赋本题”。再考,吟咏渔隐事,在唐宋词坛上迭唱不衰,用调不特《渔父》,令词、中长调皆有选用。以词作呈渔隐乐事似为时士大夫之偏好。逐一(尔见)缕这一文学现象的原委,或可窥见词史上的一种独特词风及宋代士大夫的一种生活旨趣。一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间谍》是一部反映爱德华时代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小说.F.R.利维斯认为:《间谍》是康拉德“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笔者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试图为理解这部作品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