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玫 《社会福利》2002,(12):15-18
特殊儿童是指孤儿、弃儿及残疾儿童。孤儿是指父母已经死亡无人抚养的儿童;弃儿是指被父母遗弃,找不到生身父母的儿童;残疾儿童是指在心理、生理、人身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特殊儿童受虐待主要发生在两种环境中:一种是在家庭环境中,另一种是在社会福利机构中。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王思斌,1999).据2006~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显...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4.
盂宾 《社会福利》2002,(9):14-17
残疾儿童是指在心理、生理和人体结构方面有残疾的儿童。残疾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和综合残疾6类。据统计,我国共有残疾儿童大约817万人(指0~14岁儿童),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8万,听力残疾儿童116万,肢体残疾儿童539万,智力残疾儿童62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多重残疾儿童80万。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15.8%,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66%。残疾儿童的绝对人数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残疾儿童的数量,随儿童年龄增加而增多;农村多于城市;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多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医疗条件差的地区多于医疗条件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自闭症已经被列为精神残疾,那些被喻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儿童也因此将可以享有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的相应保障。但这类残疾与其他类型残疾不同的特点使该类型残疾儿童、儿童家庭产生特殊的社会福利需要,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保障他们教育、医疗、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权益。评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社会福利需要,并倡导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者帮助自闭症儿童家庭解决困境的必然选择。经过评估,发现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社会福利需要主要有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心理援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等。  相似文献   

6.
温谋富 《社会工作》2009,(12):42-45
在我国,自闭症已经被列为精神残疾,那些被喻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儿童也因此将可以享有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的相应保障。但这类残疾与其他类型残疾不同的特点使该类型残疾儿童、儿童家庭产生特殊的社会福利需要,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保障他们教育、医疗、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权益。评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社会福利需要,并倡导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者帮助白闭症儿童家庭解决困境的必然选择。经过评估,发现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社会福利需要主要有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心理援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等。  相似文献   

7.
能够按自身的年龄和能力进行合适的活动对每一个人的健康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有残疾的儿童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残疾儿童本身的条件限制,他们的活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王冉 《社会福利》2010,(2):42-43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一时期婴儿动作、认知、社会性和心理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孩子以后成长过程的发展速度和倾向。现存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儿中,残疾孩子所占比例偏大。孤儿和残疾儿童的双重身份往往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既具有普通儿童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举措之一: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建设目前,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儿童,绝大多数为残疾儿童且残疾种类多样、残疾程度复杂。因此,在为儿童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同时,生活上的便利和特殊需求的满足,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卞冬梅 《社会福利》2010,(12):42-43
寄养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寄养儿童的特殊性目前,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中度残疾儿童大部分寄养在张应社区,身体状况以先天愚、脑瘫等为主。这部分儿童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身体缺陷,他们在普通的中小学读书,难免受到其他健全孩子的歧视,抑或是老师隐性的不平等对待,致使他们在心理、学习等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14,(9):F0004-F0004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积极开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先后为500余名儿童进行了手术康复,帮助残疾儿童重获新生。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通过细致筛查、科学计划、专业康复,帮助儿童改善病症,重获新生。着重发展专业技能培训项目,为省内康复训练员及孤残儿童护理员进行专业指导培训,带动全省儿童护理和康复训练工作快速发展。探索性开展康复训练辐射社区项目,在社区建立康复训练指导站,为社区困难家庭提供康复训练政策咨询、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并为社区残疾儿童进行日常康复训练,帮助更多的家庭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江秀娜 《社会工作》2011,(23):41-43
特殊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都为藩,1983)。本文认为特殊儿童是指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迟缓、肢体残障、盲聋哑等。“特殊”是相对于“正常”、“普通”而言,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正常儿童,为了补偿他们发展的缺陷,惟有借助特殊教育服务,满足其学校教育需要,促进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袁奇 《社会工作》2010,(19):24-26
江西太阳村全称“江西省都昌县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中心成立于2007年6月1日,由江西省老劳模詹学银提议创办,旨在帮助父母在服刑、不能正常生活或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及孤儿、特困儿童、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等,维护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受教育权利,使他们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利用在长期为孤残儿童服务中形成的设施、设备、人才、技术和经验等资源优势,本着为社会上的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谋福祉,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儿童家庭资源中心"。目的在于为残疾儿童的家庭养育、康复训练、残疾矫治、特殊教育、技能培训、生活照料等提供服务;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技术支持、心理咨询、康复评估等服务,实现残疾儿童最大限度的康复,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最终回归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残疾儿童总数也居是世界之首。其中脑性瘫痪是儿童残疾的一种形式。国内发病率为1.8‰~4‰被认为是近代最常见的儿童病。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由于身体残疾,孤残儿童在其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正常儿童更为突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福利院充分利用这一重要阶段,注重帮助孤残儿童正常心理培养和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由于身体残疾,孤残儿童在其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正常儿童更为突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福利院充分利用这一重要阶段,注重帮助孤残儿童正常心理培养和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8.
建立的意义 心理档案有助于完善孤残儿童信息平台的建设 当前对孤残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量化和质性描述尚未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资料。残疾儿童的诊断报告往往只提供诊断结果(如智商分数、残疾程度),缺少个体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指导建议。政策的制定、服务的实施都需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Foster Care)为更多人所熟知和关注,并已成为许多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四年来对220名寄养在上海普通市民家中的孤残儿童生活、学习等情况的追踪调查研究,总结得出,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生理、心理、教育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引 言 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都是寻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儿,其中大多数患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残疾,如智力落后、肢体残疾。听力障碍、躯体疾病等。孤残儿童因为“孤”,他们同任何其他健康孩子一样需要家…  相似文献   

20.
秋滢 《社会福利》2010,(3):54-55
弱智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精神发育障碍,如遗传、先天或后天种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以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的损伤,同时可伴有某种精神或躯体疾病。儿童福利机构集中收养的孤儿、弃婴约90%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弱智儿童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弱智孤儿或弃儿与普通弱智儿童相比,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