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民族宗教学是民族学和宗教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重点是阐释宗教在民族形成、民族演变、民族国家、民族文化、民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凡与民族宗教相关的问题,都在它的研究范围和视野之内。民族宗教  相似文献   

2.
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乎都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联。宗教问题涉入民族问题当中并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将对社会稳定、国际关系发挥长期的影响作用,各国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宗教间的平等对话,使宗教发挥其社会功能的良性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杂散居地区影响民族关系问题是"全方位的",影响该地区民族关系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而宗教是其中比较敏感、较易与其他因素相关连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宗教因素在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问题中的作用或影响,探讨如何发挥宗教在维护杂散居地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什图人是巴基斯坦社会中的中介民族,同国内各民族互动紧密,广泛分布在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领域对巴基斯坦社会有着深刻影响。中介民族铺设了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的桥梁,是平衡两方或多方社会力量的中轴,融洽不同民族的黏合剂,值得社会各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5,6(2):1-16,85-8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与多文化的汇聚地,其对清代及民国时期新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内地汉文化和新疆多民族文化在新疆城市建设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特色,即双城结构,甚至多城结构。清代民国时期新疆的多个民族和多元文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后新疆城市民族构成及文化多元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建设、宗教、民俗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疆的边疆性特征,使得其在军事上和边贸上的功能突出。清前中期新疆建立大批军事城市,至清末民国时期,这些城市的军事功能仍然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中期以后一批兵团城市和军垦城镇出现,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型。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农民的城镇移居意愿关系到我国广大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和有效实现。基于CGSS2010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调查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家庭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民城镇移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农民城镇移居意愿较低,且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移居层级则偏好小城镇、县城(县级市)。个体和政策层面的因素对少数民族农民城镇移居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家庭层面因素对少数民族农民城镇移居意愿影响路径和机制较为复杂,具体表现为:信仰宗教比不信仰宗教的移居意愿更强;农业劳动力越多,相对家庭经济地位越高,少数民族农民家庭城镇移居意愿越强。  相似文献   

7.
印度那加人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东北部是少数民族分离主义最活跃的地区,其中,那加人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尤为瞩目,呈现出时间长、烈度强的特点。殖民统治结束后,那加民族分离主义组织和印度政府之间的斗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产生与演变是殖民统治、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印度政府治理等诸多因素合力的作用与体现。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国内外有关西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历史、宗教、传统文化、西藏与中央政权关系、西藏与英、印关系等领域。相比之下,对西藏经济形态的专门研究要少得多。直到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注重经济发展,中国学者对西藏经济的研究才逐步加强起来。不言而喻,分析和理解西藏的经济,研究它的发展形态和演变过程,对于理解西藏的社会、政治、民族关系、文化和宗教是极为重要的。举民族关系为例,民族矛盾时常与各族之间的经济矛盾有关,各民族集团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资源占有、贸易交换)时常以民族矛盾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不少情况下,宗教集团拥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且积极参与经济事务。  相似文献   

9.
宗教、习俗文化是青海城镇文化的一大特色。青海是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重要园地,执政者推崇备至。宗教文化之兴盛也反映在城镇的建筑文化之中,宗教的节日活动也成为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城镇经济之发展,使其成为五方之民杂处之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居民,构成不同的文化需求层次,使城镇习俗文化既有共性,又具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它包括历史、哲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军事、天文、地理、历算、医药、建筑等。民族古籍内容包罗万象,记载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描述了各民族人民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关系和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Like other minorities, Sinti and Roma were victims of racial persecution by the Nazis. For this group in particular, the Racial-Hygienic and Heredity Research Centre in the Reich Health Office became a central institution in the Nazi system of extermination. Eva Justin, a reseacher at the Centre, published her doctoral dissertation while working there.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educating’ Sinti and Roma and of making them useful to the German Volksgemeinschaft (‘community of the people’).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Justin’s notions of a subject’s capacity to be brought up and educated and how these notions can be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antiziganism, racial hygiene, and National Socialism. In particular, I elucidate her notions of a subject’s capacity to be brought up and educated and the attributes and interpretative framework with which she contrued Sinti and Roma as ‘objects of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将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满汉语言文化融合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回族古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语、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等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本文从历史角度,探讨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有助于对回族古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广西区域社会开发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而且明显表现为东西发展不平衡,这与周边省区特别是两广的地缘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崛起,其以强大的地缘经济辐射力影响着桂东、桂东南地区,并且在文化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造就了桂东地区与桂西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资金绝对规模、相对规模、资金结构三个方面系统考察了西藏农牧业补贴的现状,进而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求解了西藏农牧业补贴和农牧业经济产出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波动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西藏农牧业补贴对整个自治区农牧业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但是西藏农牧业补贴也存在着相对规模不断缩小、补贴资金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等问题.依据这些分析,基于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补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青海蒙古族饮食文化着手,对海西蒙古族肉食文化、乳食文化、面食文化的演变和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蒙古族饮食文化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将成为蒙古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莫力庙水库水体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大银鱼人工移植驯化的影响,以及大银鱼的食性、生长和繁殖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大银鱼的渔业保护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锦屏文书"("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工作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认为以往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抢救保护、轻编研出版"的倾向,提出今后不仅要继续重视抢救保护,同时也要在编研出版和开发利用方面齐头并进,力争使"锦屏文书"早日成功申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成为苗侗人民的世界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9.
罗绒战堆  魏欣蕊 《民族学刊》2020,11(6):1-8, 149-150
本文根据机会的功能、供给与制约主体,就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为线索,就机会的市场配置对农牧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以自治区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农牧民增收减贫的政策为线索,就机会的政策配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西藏农牧民的贫困性质是相对贫困,基于效益优先的机会配置是导致一段时期西藏农牧民增收乏力和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政府针对西藏农牧民机会配置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的政策调整立竿见影,发展机会供给量与农牧民发展机会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引领西藏走上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高速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吴俊 《民族学刊》2021,12(11):44-49, 125
四川民族地区的长征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工作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脱节、与文化空间环境相对脱节、与当地社区群众相对脱节、与现实需要相对脱节等现实问题。要走出上述困境,不能继续走以往主要依靠文物部门从文物工作角度开展相关工作的老路,必须集全社会各方之力,整合各种资源,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本文立足有利于切实做好四川民族地区长征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发挥好资源综合效益的现实需要和实践可操作性,对相关路径和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