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功能和鲜明结构特征的语言现象。谚语的结构特征使谚语具备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进而更充分地实现了谚语的社会功能。因此谚语翻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谚语的结构特征是一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结构特征的分析与对比,找出了英汉谚语深层结构特征的共性与差异,并就如何实现英语谚语汉译中的结构等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文化遗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谚语翻译应充分了解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英、汉谚语由于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翻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还要深刻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并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替换、补充说明、变换比喻形象等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好英语谚语的汉译工作。  相似文献   

4.
谚语的口译     
谚语作为一种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形式,在国际交往中常为人们所引用,而谚语的翻译往往是译员面临的一道难题。一般可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用形同意合、形似意合及形异意合等方法将其归类后进行口译;此外,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原文的涵义准确地传达给听众,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  相似文献   

5.
英语是当代世界流行最广的语言之一,英语谚语是英语习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研究和探讨英语谚语,对掌握英谚的语言表达形式、理解英谚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提高对英谚的翻译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语是“形合”特征明显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明显突出的语言。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信息结构上的差异,往往给翻译中的理解和转换造成了许多障碍,而以主位推进为英-汉翻译的单位,不仅从理论上为英-汉翻译单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在实践上有益于译者,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正确地解读和分析英语语篇,并有效地进行翻译转换,生成自然、流畅的汉语语篇。  相似文献   

7.
浅论英汉颜色词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表征事物特征的颜色词,虽数量不多,但含义丰富,应用甚广,故一直成为语言学家研究词汇和语言的一个热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的使用亦呈现出相应的文化差异,不论英译汉,抑或汉译英,都必须注意这种差异。在一般情况下,英语或汉语的颜色词,可以按字面意义翻译,但在另外某些场合,则必须把握好各自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甚或某种特殊的指代含义,避免直译或硬译,方不致闹出笑话。这是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沟通(翻译)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翻译所得谈一些体会。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毛主席词《菩…  相似文献   

8.
"比较"和"对比"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语言学术语,然而在英汉译学著述和翻译教学的科目设置中混淆通用."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中的"比较"与"对比",形式与内涵完全相同,性质和目的也没有区别."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课程设置受到专家的质疑,与其名目不无关系,故建议以"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之名目统一术语,确立名称.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有大量谚语。俄语的谚语亦浩奴烟海。学习俄语,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谚语,并能够恰当地运用谚语。这样,在口语中就会使人刮目相看,在笔语中就能言简意賅,表达生动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翻译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谚语。如何翻译或处理谚语,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其中除了  相似文献   

10.
汉、英动物谚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英动物谚语。对比结果表明:汉、英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生产活动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这造成了汉、英动物谚语在所涉及的动物种类、动物词语的使用频率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本文结合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讨论汉译英中指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汉、英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的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文章对汉英色彩词汇的修辞文化差异,特别就比喻手法中的色彩词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修辞魅力,并指出对英语教学与翻译实践极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看英汉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其特点是简炼概括、押韵、对称、比喻生动、寓意深刻、含蓄幽默、回味无穷。这可以说是世界各民族各语种谚语的共同特点。翻译英谚,译文也应尽量具有这些特点。最近学习了《英语格言菁华》,读后感到这本书内容丰富,它包含了一些国家的谚语、格言及民谣。还收集了一些中国的格言、名人名言及谚语。这是这本书的特色。但此书的译文,以谚语的语言来衡量,许多地方值得斟酌和探讨。现将其中的某些译文提出商榷,以就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义学的原则入手 ,从构词和造字、词的搭配、词的内涵意义、称谓、句法中性的标记和谚语等方面讨论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谚语作为特定的词组或短句,是一种语言的精髓,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在翻译谚语时,译者应忠实表达原文谚语的意义,注意谚语中文化内涵和差异,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和意境。在中西谚语翻译的过程中,西班牙语学习者应结合中西文化差异形成的中西谚语特点,熟练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以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认为习语翻译要从习语本身的语言结构、修辞特点等方面进行形象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过程中,错误往往出现在词义选择上,汉、藏、英三种语言在互译中就存在词汇偶合、词汇并行、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四大特征。熟知了解这些语义现象并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提高翻译能力,增强翻译技巧,使原文与译文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大多数语言中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无论在口语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常被人们广为运用,屡见不鲜.但由于各自语言的特殊性及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在翻译时应加以注意.本文将就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探讨一下。在使用英、汉习语时,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民族使用着一些十分相似的习语。如:teethbr【ee山——以牙还牙;k叫。ne’sn。sc——牵着鼻子走;slrkewb!e山e。r。n。s5。t——趁热打铁;pou!oilo:。theflame——火上浇油等。但这种英汉对应的习语只不过是巧合而已。由于两种语言差别甚殊及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iM异,在翻译…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在形态、词法和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 ,这给我们翻译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形态 ,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