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浙东学派的“家学”源与流董建和,卢香霄在我国古老的土地上,私学的建立和发展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南宋浙东学派不仅远绍儒家的学统,继承、发扬孔子私学传统,兴建书院,培养人才,而且充分利用“家族”、“家庭”世袭领地,通过“家学”的教育形式,造就本学派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科院、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社科联主办,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宁波市文化局、宁波市社科联、宁波大学承办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2月6-8日在宁波举行。 浙东人文荟萃,具有丰厚的学术文化底蕴。以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朱舜水、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构成宁波历史文化的精髓。浙东学术思想产生于浙东特定的地域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鱼宏亮 《南都学坛》2003,23(4):24-29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成就上承宋明以来的实证传统,下启乾嘉时代汉学思潮,其学术体系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顾氏家族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文法吏”的知识特色是顾氏家学的主要特征。顾炎武学术内容与方法来源于家学影响。从顾炎武在明清之际的学术与政治活动来看,其思想倾向在于重建晚明以来受到冲击的专制统治秩序。明清之际的“经世”思潮并不仅仅是对一种学术方法、思想倾向的强调,它具有实际的学术内容与知识体系;明清之际士大夫对“经世”之学倡导,使得宋明以来“尊德性”的思想传统转向“道问学”的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对清代的社会政治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之间,实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渊源。浙东学派猛烈抨击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提出了“新四民”、“工商皆本”、“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等主张,而孕育这先进的经济伦理观的社会基础,正是宁波悠久的贸易传统和崇商敬贾的社会风尚;理论又反过来推动儒生弃书服贾,使“宁波帮”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5.
适逢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万斯同逝世 3 0 0周年之际 ,以反映浙东学派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浙东学术文化陈列” ,于 2 0 0 2年 12月 8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白云庄正式对外开放 ,第二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随之拉开序幕。宁波西郊的白云庄是中国 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的地方 ,也是明清浙东学派的发祥地和浙东学术文化的圣地 ,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庄原为明户部主事万泰的别业 ,后成为黄宗羲在甬期间讲学时间最长、最固定的场所。浙东学派在清顺治年间开始形成 ,先后历经四朝 ,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有个叫“前童”的小镇,这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始建于南宋末年,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前童又以其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保存完整而蜚声遐迩。白溪水缘渠入村挨户环流,家家连流水小桥,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南宋时“两浙为畿内”,文化中心才由中原向两浙移动,形成为“浙学”,至于浙东史学,则是在吕祖谦、陈亮、叶适、陆游等人之后,才逐渐形成为一个学派,到明清时才更有所发扬光大。其实不然。浙江在历史上很早就是文物之邦,具体到史学,  相似文献   

8.
明清浙东因婚嫁负担、巫蛊迷信等原因而有严重的杀婴现象,晚清佛教社团、开明官绅对婴儿的救济增加了关注,《拯婴图编》折射了晚清浙东反杀婴故事的真实与想象。《拯婴图编》以多元身份为切口,围绕对“遭何报及如何报”“遭报情境”等问题的解答,构筑了立体、色彩化的冥报系统,并以多种写生图像构建社会教化元件,镶嵌在王权观、良吏意识、地域感知等现实思考中,其“以佛为本”的思想资源整合,演绎着斑斓的生命观、女性观、动物观、医疗伦理观。  相似文献   

9.
南怀瑾与浙东学派潘富恩南怀瑾先生出生于温州乐清县。他的治学态度、方法及特点,颇多继承和弘扬浙东学派的精神。浙东学派是南宋和清初时期提倡实事实功、主张穷经而求证于史的学派。浙东学派巨子陈亮有所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学术气魄,不盲目崇拜权...  相似文献   

10.
我们祖国,地域辽阔,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地域为限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学术文化和众多的学术流派,这在古代交通不便等许多特殊情况下,往往如此.宋代以来各地书院林立,讲学风气大盛,从而形成众多学派,尤其是江浙一带,在宋以后,经济文化发展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不仅人才辈出,各地藏书亦为全国之冠.宋室南渡后,定都杭州,浙江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文化荟萃之邦”.浙东地区此时出现了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以陈傅良、叶适为首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首的“永康学派”等.在他们的学术思想影响下,经元明至清,在浙东遂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浙东学派.这个学派,对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全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末浙东农民起义领袖裘甫(仇甫)之籍贯,五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懿宗纪》未载,唐代裴庭裕撰《东观奏记》(卷下)作“越人仇甫”,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懿宗纪》则作“浙东人仇甫”,因此,后人便以为裘甫之籍贯乃“越”或“浙东”,如《浙江人物简志》(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称之为“浙东人”等,然笔者以为“越”、“浙东”仅是裘甫于起义前后之活动区域, 而非籍贯。因为“越人”即“越州人”,唐越州共领会稽(州治)、山阴(州治)、诸暨、余姚、剡县、上虞,萧山七县,裘甫不可能籍属越州  相似文献   

12.
引 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东广大军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行了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 早在大革命时期,浙东就有我党的活动。为了响应北伐战争,党组织过工人、农民和盐民的斗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浙东有过地方红军,由于受到“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在强大敌人的围攻下失败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浙东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有的地区还组织了地方武装,实行武装自卫,袭击敌人。“皖南事变”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有关“唐诗之路”的研究成果和对唐朝天台山诗人作的统计分析,足以形成“浙东诗”的概念:它以崇尚自然和具浓厚宗教情趣为其特征,并与边塞诗等共同缔造了唐诗的繁荣气象。它的产生是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浙东特殊的自然环境相联系的,它是开放的文化氛围的产物,尤其是谢灵运山水许的逻辑延伸,并指出唐代浙东诗紧承谢氏的创作给中国山水许烙上显著的浙东特色。唐代浙东诗也给后世宗教文化、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浙东文化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式三《周季编略》是一部编年体史著,为研究战国史基本史料之一。黄式三虽作为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但《周季编略》对乾嘉史学遗风也有明显继承与发扬:首先《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考据精神相融,其次《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细节情怀相通,最后《周季编略》与乾嘉史学之议论特征相合。因此,透过浙东学术“以经明史”、“践履之笃”精神传统与乾嘉史学遗风在《周季编略》中双重表现之个案分析,亦可看出浙东学派在近代以来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家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世观"等"三观"教育智慧.以明清滨州杜氏家学为例来看,"人生观"的培养涉及志向、习惯、品行、情怀等多个方面,"价值观"的教育则涉及名利、富贵、磨折、奢靡、自我价值判断等多项内容,而"处世观"的培育又包括与人相处中的态度、原则等相关问题.古代家学的"三观"教育智慧对于当今青少年的"三观"培育具有良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秦山是舟山古代一海岛名,位于今舟山朱家尖岛。马秦一词的原意是西亚、南亚等地对大中国的称呼,也特指“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新疆于阗。马秦山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避风泊地,因此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目的港考察宁波在唐宋时期与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来推测马秦山的得名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源于西亚、南亚等地客商对宋的称谓“Machin”。  相似文献   

17.
明代从中央到地方有较为完备的官学教育制度:国学和府州、县学。与此同时,私学遍布全国各地。“家学”则为私学中最为广泛、常见的民间教学机制和形式,遍及千家万户。它是以家族和家庭为基本范围,从纵横网络中开展的基础教育活动。明代史籍有关“家学”的记载颇多。诸如:“刘钦,曾祖考学翁仕元为恒山知县,祖考奇登至治癸亥进士,考季道……廉介有声,母曾氏.昆弟三人皆传家学……。”“公姓章氏讳格……少承家教治毛诗,攻举业……。”胡瀚  相似文献   

18.
浙东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之处,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了丝绸之路上活跃的胡人。唐代有不少西域胡僧、胡商曾进入浙东传法、兴贩;浙东官员中也有不少西域胡族,有的还著籍于此成为地方士族;还有不少胡族文人因为浙东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慕名而来漫游、隐居。浙东本土胡族文学家族和流寓胡族文人的文学创作给浙东文坛增添了特别的“胡声”。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胡风、胡音创造了唐代胡汉文学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19.
“唱新闻”是一种源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民间口头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于南宋时期的浙东地区,清末民初发展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并盛行于象山等浙东地区。浙东“唱新闻”与古代歌谣和“唱朝报”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邸报之兴盛及浙东繁荣的新闻传播活动为“唱新闻”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唱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与同源俗文化曲艺形式的民歌和“画新闻”比较而言,“唱新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底蕴深厚、口口相传的传播优势,但在流传过程中也体现出其代表作品少、新闻传播功能减弱等不足之处。近年来,“唱新闻”说唱艺术逐渐向“宁波甬剧”“小热昏”等形式发展演变,同时创新地融合不同剧种和乐器,不断满足新时代民众曲艺欣赏的审美需求,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保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在乾嘉考据学盛行之际提出“浙东学术”,对僵化琐碎的考据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浙东之学的经世传统,提炼深化其中最富于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元素,以经史合一、持世救偏、破除门户之见为浙东学术精髓,开创了以经史研究为特点的浙东学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