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萨满文化对萧红和迟子建平民文化立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的作家萧红和迟子建在意识形态被禁锢的历史时期,自觉选择、坚守平民文化立场,和同时代大多数作家选择主流文化立场及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艺术景观.这种创作上的突破,来自东北地域文化的核心萨满文化的影响,萨满教神际平等关系影响了两位作家平等意识和平民思想的形成,萨满教的万物有神论和万物有灵论影响了两位作家悲悯情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是90年代末中国当代文坛一种另类文化风景线.从宏观文化视角和微观文本分析考察这一文学群体及其文本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出"青春的抗议"作为显层的文学意义,"酷性与时尚"作为价值追求对其创作的规引,以及疏离主流文化姿态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刘震云被称为"当代批判意识最强的作家",他坚持用权力批判的视角去审视这个花花世界,从现实穿越到历史,对权力展开了深层次剖析并无情批判;解读刘震云的作品,必须抓住权力批判意识这个关键,在当下文坛普遍缺乏批判精神的语境中,刘震云的权力批判更显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萨满文化是鄂温克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鄂温克民族对萨满文化信仰的部分特征,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和"天人合一"的至高道统理念。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从一个弱小民族群体的独特生活视角,展现了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历史,深刻体认了这个弱小民族个体和群体特有的平民精神内涵,通过对萨满文化与平民文本意义上的双向互动的深入探析,进而挖掘出掩埋在萨满文化中现代意识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女性作家.她和她的文本对人的存在进行着不屈的叩问.萧红的文本中表现了对人的动物般生存的置疑,对一切成规、历史传统的置疑,对女性痛楚命运的绝望.这使萧红走上了孤独漂泊的旅程.生命后期,萧红在文本中表现了对反抗的置疑,浸润着浓重的虚无感.  相似文献   

7.
某种物事一旦进入传统习俗之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社会承载就会自然增加。从文化审美意义上看,在现代乡土作家笔下,民俗既是人物具体活动的背景,又是人物行为的心理渊源:喝年糕汤,吃烙饼,吃讲茶,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凝固的物质民俗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现代乡土文学家们思考的是中国人应该如何从文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过一种更健全、更正常、更合理的生活,因此在小说文本中得到展示的民俗事象的文化含义就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批判意识和反思色彩。  相似文献   

8.
《生死场》作为萧红的成名作,文学史上一直被当作“抗日文学”题材的小说进行阐释。当我们重新进入《生死场》的文本世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与所谓的文学史阐释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文本中,萧红对于女性身份过分关注,并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文学书写。在小说的书写过程当中,她对男性的权力话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此,重新进行文本的阅读,并进而对萧红的文学史评价作新的梳理和阐释,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一位拥有自己声音的女性作家,分析其文本中爱情描写的缺失及这种缺失的原因。同时萧红具有悲悯情怀,包括女性的悲悯和文化自然的悲悯。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现代作家中极富空间感的一个。她的空间感表现在创作行为本身和文本世界的构建。对萧红而言,空间代表一种人文生活,它成为萧红表达其人生观今的符号系统。萧红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是从空间开始的。在萧红的文学世界里,空间作为存在展开的场所、参与人生的一种文化行为、心灵世界的外在象征成为挟制人生的物化存在,展示着人性的荒芜、生存的悲凉和世界的无意义,并以此呼唤被围困的生命直面、介入、超越与反抗,这是其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