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华裔美国作家欲颠覆传统的华裔印象,从文化寻根、边缘认同、主体意识等方面形构华裔族群的属性意识与文化身份。作为一种关于"少数者"的言说,华裔文学为建构其族裔属性的书写策略不应仅仅被视为简单的艺术创作,事实上它更是一种建构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文化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生长在美国,又有着两千多年中华文化的背景,双重性的特点极易引起两种文化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分裂和冲突。而在这其中,华裔妇女受到两种文化夹击的程度更重,在中国伦理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融相斥的过程中,她们不断地寻求自我认同。通过对华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和写作技法改变的解读,可以了解华裔女性对两种文化的螺旋上升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与民族学具有直接关系。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要素。美国华裔又具有其特殊性,即他们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移民或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后代。在美利坚民族以欧洲白人为主体的社会中,华裔属于少数族裔。美国华裔文学反映的主要是华夏文化与美利坚文化之间的冲撞与融合。在中美文化的认同方面,美国华裔作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身为华人而感到自豪并竭力弘扬中华传统;第二类,否定中华传统而崇尚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第三类,持认同华夏文化而又不否定美国文化的折中态度;第四类,持多元文化的态度。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和终极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美国华裔文学的早、中、晚三代作家,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种类型,以其特殊身份在消解中美文化对立和促进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方面承担了桥梁和纽带的历史重任,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层面上为增进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均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为研究对象,在语码层面上对诗歌中的汉语嵌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四种主要形式的汉语语码嵌入:符号对等、翻译、拼音和汉字。汉语语码嵌入的现象反映了美国华裔深藏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华裔群体在异质文化语境中错置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造成了离散主体的迷失。面临这种困境,华裔诗人根据文化记忆所具有的重构能力,将象征文化记忆的汉语与现实语境中代表本土经验的英语进行结合、改写,建构出了独特的离散主体。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异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问题。在美国的语境中,华裔所指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美国华裔文化,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中国文化,其间的差异被想当然地忽略了。正因为如此,美国华裔作家所声称的身份认同往往与中国读者所理解的有很大的差异。讨论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首先要确定美国华裔作者所指的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其间的差异所具有的意义。提出“美国华裔文化”的概念适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华裔美国文学在中美两种文化关照下的特殊生成语境和跨文化性,其对作家的文化母国--中国--的表述,凸显出既区别于美国主流文学,又不同于中国本土文学的独特视角.受语言、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往往不是真实的中国图景,而是作家在继承祖居国文化和接受现居国文化的综合作用下,对中国的文学想象.美国华裔眼中的"中国"反映了他们对中华文化和美国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继而折射出他们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反思,因此对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的研究对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这一华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重大议题具有非比寻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身份/认同是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话题,凸显了压制和反抗之间的张力.华裔美籍女作家的作品里刻画了在地理迁徙、文化移植和杂交过程中,华裔所面临的性别身份/认同的潜在冲突和矛盾,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动态、开放的族裔和性别身份/认同观.  相似文献   

8.
华裔美国男性作家笔下的华裔男儿们,对现实中被“阉割”或被“白化”的血缘父亲深感失望和厌恶,他们力图颠覆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强加于华裔男子的刻板印象,在为主流湮灭的华裔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寻觅理想中的“精神父亲”——高大而阳刚的华裔英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建构华裔父系的英雄主义传统和华裔男性形象,重建华裔美国人的光辉历史。唯有重建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和华人男子真正特质的华人英雄形象,才能完全取代美国种族主义者别有用心的荒谬而虚假的华人刻板印象,让华人乃至美国人重新认识华人及其文化,以此增强华裔族群的凝聚力,有效抵御美国的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而“儿子”们理想的父亲应该刚柔并济,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雅与正义,也具有英勇与阳刚之气,在中西文化的土壤中,在精神上引领着“儿子”们不断前进和成长。  相似文献   

9.
族裔性的追寻与消解: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身份政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文化身份理论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观照下,对赵建秀、徐宗雄等华裔美国男作家和汤亭亭、谭恩美、任璧莲等华裔女性作家的族裔认同和文化书写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和辨析。揭示出作家们族裔、文化身份的追寻或消解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立场的政治,是性别政治与文化政治的纠结;提出在世界依然存在诸多不平等的当下,华裔美国文学应该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争取与其他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称黄玉雪为“华裔美国人之母”。《五姑娘》之所以能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其优美而简练的文字;另一方面,则是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文化,描述了中、美两种文化的异同,讲述了由于这种异同而导致的冲突,并在作者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