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美学体系的完成,相对西方美学来说,有独特的建构体系的方式。西方美学是建理论立范畴,而中国美学则是建范畴立理论。建理论立范畴,意谓着美学体系依靠理论的煌煌阐述才得以完成,而范畴只是理论的标签。建范畴立理论,则意谓着美学体系仅需范畴的勾勒就足以完成,范畴是理论的筋骨。所以,西方美学是理论的体系;而中国美学则是范畴的体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系来评价中国美学,并进而断定中国美学没有系统性。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是因为。一,中国美学范畴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  相似文献   

2.
西方古典美学“理想”范畴的研究王强东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到18世纪末德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前后2400多年西方各国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习惯上统称西方古典美学。“理想”,是西方古典美学中常见的重要范畴。不同的美学家对它有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美学与西方分属两个体系。许多审美范畴在西方美学中是没有的。例如文道、文气、形神、意境、韵味、风骨、奇正等,都富有独特的内涵和民族特色。其中以文与道这对范畴占有最突出的地位。它发生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出现的流派最多,争论最烈。一部古代美学思想史,几乎就是文道思想的发展史。但今人对于文道论的研究大都按照荀子首创明道、征圣、宗经  相似文献   

5.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原范畴。把“道”范畴置于审美文化的背景下观照,描述“道”范畴从哲学领域向审美与艺术领域延伸的脉络和流变轨程,厘清儒道两家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抉发“道”范畴不同的内涵层次,对于确切把握中国美学其它范畴,昭示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当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美学方法论的现代转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古典美学方法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蓝本的,包括理性主义的演绎方法和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现代人文科学方法论建立后,西方美学方法论转向了体验-理解的方法,如现象学美学、解释学美学就是如此。中国古典美学方法论也是注重审美体验,而没有形成西方的形而上学的方法。现代西方美学方法论通过具体的审美体验-理解获取审美的意义,具有切实性和明证性。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逻辑证明从而不能保证其普遍性的缺陷。中国现代美学方法论应当确立体验-理解的方法论原则,同时,还必须借鉴形而上学的演绎方法,对于审美体验和反思的结果进行逻辑的推演和论证,以建立一系列美学范畴和命题,形成严整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审美感兴论     
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有关感兴的论述,在中国古代的诗论、画论中大量存在、而且形成不断深化、愈加切近审美本质的历时性发展脉络.感兴论揭示的是创作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又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文化的思想土壤之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思维特征,与西方创作论中的灵感论显示出带有本体意义的差异.因此,有关审美感兴论述的探索,对于建设有民族特色的美学体系,有颇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文艺美学研究要摆脱两个观念上的混乱和误区:一是在既定学科分类中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二是忽视对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将文艺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混淆.本文结合中国古典美学的文献,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的方法阐释中国审美经验的特殊性及其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以声音性形象的表征机制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韵"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本体论的核心范畴是道,道具有天人合一、情理同一的性质.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是道的体现,从而形成了非认识论的情感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确定了审美的主体间性,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由于对道的规定不同,因此各家的美学观念也不同,形成了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美学(儒家)和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然美学(道家、禅宗等).后期封建社会中国美学本体论分化,个体情感冲破了集体理性规范,形成了个性化的美学趋势.  相似文献   

10.
薛富兴 《学术研究》2012,(7):134-140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有普遍、持久之影响。它不只体现了中华古典审美之独特个性,更在美学基础理论研究层面具普遍性阐释价值,有必要将它提升为美学范畴。作为美学史范畴,它揭示了人类美学史之基本内涵与审美意识演变史之规律;作为审美风格范畴,它据审美对象内在结构类型论审美风格,为传统美学提供了新的审美风格类型,弥补现有美学范畴之未足;作为审美文化范畴,它为我们宏观把握审美与人类文化系统之关系,完善呈现人类审美活动之现实背景与命运,提供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先秦孔子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源头,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又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主流和导向。历代文论家、美学家无不从孔子美学中吸取养料和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革新和创造,形成颇有儒家色彩的中国古典美学特征。同时,孔子美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遗产,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始终影响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铸就了我们民族独有的审美特点;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方式、审美思维形式、审美趣味、审美习惯、审美精神,一直到独特的审美语言、审美范畴、审美表达形式,总而言之,儒家美学思想以孔子美学作为内涵和基础,已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审美模式。这种孔子儒家审美模式造就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艺美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之深圳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西方传来文艺学之前,中国也有自己的文艺学,虽无其名,却有其实。我们今天可以称它为古典文艺学。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艺术的文学(美文学)也包含在内,其独特的创造规律也得到了探讨。但是,西方现代国家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现代文明。中国的古典文艺学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也发生了新变。由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拉开序幕,中国的古典文艺学逐渐迈向文艺学现代化的道路。一、开始运用西方现代美学,阐发中国古典理论。如王国维用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阐发中国传统的意境说、…  相似文献   

13.
程金海 《学术研究》2005,(7):111-115
西方当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以及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思想,为中国当代美学突破西方主体性美学的负面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思想在思维方式上与西方主体间性美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在两者的比较对话中发展中国美学,是中国美学拓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晓伟 《中州学刊》2006,(2):241-244
绘画与电影之间所存在的深刻关联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已成为共识。中西方古典绘画在美学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古典绘画一直专注于写实传统,这种传统成为西方古典绘画与电影的契合点,因此可以说电影与西方古典绘画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了写意的传统,这种传统造成了中国古典绘画与电影本体的抵牾。但中国电影创作者在不断的挖掘和探索中,采用镜语转换、空间转换、意境表现等多种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古典绘画在中国电影中的转换,创造出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电影视觉风格。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周然毅与西方古代美学的重视概念、判断、推理和范畴的演绎运动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更重视直觉和感悟。严格地说,中国古代美学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只是到了近代,自王国维将优美、壮美、喜剧、悲剧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明确提出之后,人们...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西方古典美学核心观念的两种不同美学形态,"和谐"与"中和"美论之间既存在相通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相通之处体现着人类初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不同之处则见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各自独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东西方各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续和深化,从中可以看出二者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象”与“兴”是中国传统美学两个古老独特、包孕丰富、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象”源于《易经》和《老子》,是中国道家美学幽深致远的基本范畴;“兴”源于《诗经》和《论语》,是中国儒家美学弘扬发展的基本范畴。中国美学的儒道互补关系集中体现在“象”与“兴”之间的关系及历史演变上。这两个元范畴的历史演变与审美融合,便是“兴象”这个关键性美学范畴的产生及其所标志的整个意象理论与意境理论的成熟。“象”与“兴”这两个元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实际构成中国美学范畴体系化研究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起点,构成理解并掌握中国美学独特体系的一条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8.
<正> 袁鼎生博士的论著《西方古代美学主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辩证思维,探讨西方古代美学的历史与规律,达到了逻辑的历史化、历史的逻辑化,建构了一个独特新颖的整体流动的西方古代美学体系,并在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和历史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对西方古代美学总范畴的历史与逻辑的整一性定位在这部37万字的美学著作中,袁鼎生首先确定了和谐是西方古代美学的主潮,是贯穿和覆盖整个西方古代历史的美学范畴,是凝聚整个西方美学逻辑运动的包容性、再生性最大的美学范畴。这一整体范畴的确定,意味着整个西方古代美学,主要是在和谐的框架内进行历史与逻辑的运动的。对和谐范畴作最大的逻辑位格与历史位格的双重确定,标志着作者把握了西方古代美学的总规律,把握了西方古代美学逻辑运行的总框架和历史发展的总框架。有的美学史著作,未找到覆盖历史、凝聚逻辑的总范畴,历史与逻辑都缺乏总体的定位、历史与逻辑的运行缺乏既定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美学发展的总规律也就无由显现,也就谈不上构成整一的理论体系,充其量只能是将美学家进行编年史的铺排,将美学家的一些观点进行归纳式的铺陈,形成的只是自然形态的历史结构,而不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结构,学术?  相似文献   

19.
许宏香 《江淮论坛》2006,(4):188-192
感官用语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脉络里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这些现象的系统研究还处于筹备阶段。本文首先介绍感官用语的概貌,然后由总体到局部的内在逻辑分五个层次深入论述感官用语对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和美学史写作的重要意义及可行路径,并强调在感官与审美、感官用语与美学范畴、日常语言与批评语言的现代研究意识平台上,结合感官用语的文化言说语境,凸显范畴的闭合或者开放性质,进行有对接意义的古典美学资源清理和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阐释的对象,并且转化为现代的美学范畴,演变成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核心概念。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意象概念阐释与意象理论建构是多元化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三大理路,即中国古典美学理路、心理学理路和现象学理路。第一条理路基于中国美学传统对意象进行阐释,它还原了意象范畴的本源意义,明确了意象的基本性质以及在中国美学体系内的位置、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为意象范畴进入现代美学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二条理路是对意象概念做心理学的阐释,它揭示了意象的心理学内涵,使得意象概念具有科学性,确立了审美意识在一般意识结构中的定位,为心理学美学乃至于一般心理学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第三条理路是对意象范畴做现象学的阐释,它揭示了中国美学的现象学特性与意象理论的哲学根据,为审美现象学的建立甚至一般现象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意象研究的多元理路,证明了意象范畴内涵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它可以沟通古今、中外美学,为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