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香港最为行内人谈论的话题包括:①香港和中国间的边界已逐渐消失;②香港是中国在国际间的耳目;③货品贸易是香港的命脉;④香港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全赖其成功的商业活动;⑤香港是执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典范;⑥香港拥有强劲的经济基础。作者在(香港)《经济导报》第2301/2期上发表文章,就上述代表了一些人对香港的普遍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在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业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香港是中国大陆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本文分析了大陆在香港投资的规模、行业分布以及投资动因。着重分析了中国大陆在香港的投资企业对香港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阐述了资本回流在对香港投资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199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制于政治和外交等三大课题,即香港的回归。中共第15次党代会与美中首脑的会谈。香港的回归与美中首脑会谈的成功与否,不仅对于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而且对亚洲的将来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大多数日本人的观点。然而,不难预料,中国的国内问题也堆积如山,党代表会迫在眉睫,国有企业的改革、稳定就业,以及为缩小地区间差别而振兴的内陆经济等等。不可否认,中共15大之后的经济与管理将依然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在我看来,香港的回归和庆祝党的代表大会,将成为推动中国和香港短期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改革和香港的繁荣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型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的若干问题初探胡充寒近一段时间,中国大型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上市的热潮。诚然,中国大型企业通过在香港发行股票,对于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中国大型企业没有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的经...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后,香港经济转型与内地经济合作关系更具有可能性,香港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九七后“大香港”经济圈的建设将使香港与内地唇与齿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促进内地经济发展中香港将进一步发挥“金桥”作用。同时,香港将以广东为大后方,与华南珠江三角洲地区更紧密地结合,向全新的转口港概念——技术及管理知识的转口港转变  相似文献   

6.
由于香港具有的特性,诸如国际自由港、政治稳定、地理位置优越,市场体系发达及华人社会等,使得台湾与香港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1978年中国开始执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和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人民赴中国大陆旅游后,台湾与香港的这种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两地间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中国大陆通过香港转口贸易的增长,促使香港以离岸生产基地和中介人的角色,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市场之间,进行着庞大的三角贸易,国际化地位日趋提高和巩固。本文就如何借助香港的国际化优势来进行沪港经济合作,从而加快上海经济国际化进程,并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亚太地区最大贸易、金融、运输和信息中心之一的香港,无论对于进行外贸业务、吸收国外投资、获得先进工艺和管理经验,还是对于同整个世界经济共同体的联系,照例在中国对外经济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香港是中国出口外汇收入主要源泉之一——目前占大陆收入1/3以上。 从70年代末起,香港在中国贸易伙伴中长期占主要地位,直到1993年这一领域内的首位转到  相似文献   

9.
7月1日的香港回归,是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事件。正当香港人紧锣密鼓地筹备回归盛典的时候,企业家、商人和经济学家们早已把眼光放到97以后对香港和大陆的经济影响上面。 “97因素”为大陆经济锦上添花 香港历来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起着极重要的促进作用。40多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把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改革开放以前,香港是内地对外经济交往的窗口以及对西方国家开展贸易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后,尽管中国内地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直接贸易。但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将香港视作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对香港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在对香港贸易管制问题上港英当局表现出来与美国政府相当大的分歧。禁运给香港政治、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香港人民为反禁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香港工业的发展问题,成了香港和内地经济理论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一个热点,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已经发表了不少,并且还在继续。本着讨论和求教的精神,本文也想对香港工业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今后出路作一些探讨。一香港的工业,一般指的是制造业,即加工工业。从发展工业的条件来说,香港是先天不足的,主要是土地有限,天然资源匮乏和市场狭小。但香港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它是仅次于美国三藩市及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第三大最优良的天然港口),为发展航运业和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从香港开埠直至二次大战后一段时间,香港经济基本上全部依赖转口贸易。香港经济的转变,香港工业化的真正起步,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由于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的发展,香港传统上作为中国与西方贸易转口港的作用有所下降。为了摆脱困境,香港只得向加工工业发展,而当时的一些客观有利条件,也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能。首先,在中国大陆解放前后这段时间内,内地主要是上海有大量资本、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的经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太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包括澳门)、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经济,从70年代末开始,由相互隔离的独立发展状况迅速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经济互联互动的格局。中国大陆借助于香港和台湾所拥有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和人才...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0余年的高速增长,为经济理论创新和宏观管理提供了许多启示与经验借鉴。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在系统修正数据缺陷的基础上,首先测算了中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相关指标的1952—2018年时间序列,然后使用岭回归技术建立了中国经济的超越对数型生产函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资本要素、人力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动。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波动中缓慢下降,人力要素的作用在波动中趋强而在近阶段增长较大超过资本要素,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则是加速增大,目前已超过50%。通过权威数据和数学模型提供了较为严谨的相关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同时较为准确地揭示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各阶段的增长动力构成及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香港很少有人怀疑北京最近所作出的保证的诚意,但是中国的政治气候既是变化频繁,又是很激进的。香港实业家似乎还没有忘记把国家推入十年动乱的“文化革命”。中国具有足够的动力来力图确保至少使香港的经济大致维持现状。1983年,香港净购买53亿美元的大陆商品,中国当年获取的全部硬通货的40%左右是由香港提供的。香港业已成为北京中国银行的重要根据地,它拥有14家姐妹银行,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香港150余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了香港经济崛起的原因及其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展望了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下经济繁荣的前景。认为香港回归后,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会更加紧密,这既是香港未来更加繁荣稳定的坚实基础,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更加迅速腾飞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1997年的临近,对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法制的研究也就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本文从理论角度着重对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未来香港法律体系将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及其它规范性文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三、与香港基本法不相抵触的香港原有法律;与这种法律体系相对应,未来香港法律体系呈现出以下特征:基本法作为“小宪法”的特殊性;制定法与判例法并存;以及一国两法两系两城的中国特色。香港这种独特的法律体系,既给传统法学注入了新鲜内容与活力,也标志着中国法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转折。  相似文献   

17.
1949-1954年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变化的影响 ,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其转运作用到对其实行许可证管制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表明 ,新中国成立后 ,香港已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眼镜业代表着今天香港的经济发展概况,我们从聚焦中可见香港经济风景的一斑。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博士在第四届香港眼镜展上曾指出:“中国内地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继续领先全球,区内对眼镜产品的需求势必持续激增。香港经济条件优越,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高度的灵活性和强劲的适应力,而眼镜业与其它行业一样,都能充分体现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开放,对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并开辟了香港与内地间交往和协作的一系列新渠道,其中香港与深圳特区间的经济联结和协作关系,特别引人注目,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在内地改革开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香港能否保持其传统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 ,如何借中国入世的东风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及香港经济在重新定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些都是新形势下要注意研究的问题。笔者将对上述问题作出一些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