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社会之中,家庭总是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在早期苦聪人社会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家庭内部的团结性较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庭裂变速度加快,家庭核心化趋势凸显,家庭功能出现萎缩、下降或被社会替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WU Cui-ping 《社会工作》2007,(9)
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正处于高速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的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这一切又正冲击着家庭的养老功能,形成养老方式多样化的格局。不过无论这些养老方式走向何方,居住方式皆是养老选择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和计划生育政策双重影响下的中国城乡社会的家庭和婚姻结构,及其功能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同时也分析并指出了这种家庭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本文对南京市部分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功能情况,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情感支持功能依然发挥巨大作用,家庭养老功能面临压力,而家庭教育功能有所分化。 相似文献
5.
6.
社会的发展与家庭模式的变迁在美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从理论上追溯了功能主义者对现代家庭理想模式的建构,及其对美国家庭研究的影响,分析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家庭的研究,从离婚、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同性婚姻等方面探讨后现代背景中美国家庭模式的巨大变迁。经验的事实表明,在美国,现代家庭模式已失去了现实中的主导地位,而且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基础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后现代家庭”的新概念,学者们也从理论上思考这个时代家庭的走向。美国家庭模式变迁的经验成果与理论探讨为我们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庭结构模式与家庭保障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在人均收入和保障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家庭保障功能随家庭体系的拓展不断得到强化,随家庭体系的解体不断趋于弱化。当今中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方式的多元化、家庭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以及婚姻家庭观念的淡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动摇着中国传统的以家为中心的保障体系,迫切要求我们建立起与家庭结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以社会为主体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急剧的社会变迁增加了个体的流动性,而家庭为个体提供福利的功能也在减弱,分析我国现行的家庭政策在支持家庭增强福利提供功能方面政策指向不明确,建议建立以维护家庭功能为主旨的由家庭经济安全保障和家庭福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大家庭是家庭养老的基石,可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发生了裂变:传统家庭结构分化,家庭规模趋向小型,联合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占主体。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尤其在承载了中国约75%的老年人口的农村,如何有效缓解由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带来的冲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现代道德变迁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的道德变迁体现出转型时期和过渡阶段的一般特征,主要是革故鼎新、新旧杂陈、中外混合、多维度价值理念的并存等。这些道德变迁体现了辛亥革命以来,文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但是这些道德变迁是不平衡的、缓慢的和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东乡族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体现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家庭发展变化的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呈缩小趋势,但小型化速度缓慢;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同时呈现多样化趋势;家庭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有所增强;家庭生育功能有所减弱;家庭教育功能和养老功能变化微弱,而宗教功能凸现;家庭关系保持和谐,但家庭传统权威力量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初,至今已研究得相当深入.美国对单亲问题的关注,最早是由黑人家庭的问题引发的,对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为其早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为探索与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以来为走向成熟的时期.对单亲家庭的认识也从"病理--解组观点"、"坚强--坚韧观点"走向单亲家庭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社会资本受损的观点.当前所采取的是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因特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及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传统家庭功能的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就家庭经济功能而言,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SOHO型工作方式兴起,家庭的生产功能开始由社会向家庭复归,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使得家庭的消费功能发生变化,并且一些新兴的家庭经济功能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6.
追溯历史,从辛亥革命至今,我国的服饰文化发展可以划分为革命领袖创导、时代主湖引领、思想意识践行、社会风尚变迁和传统与现代交炽这样五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近百年来的服饰文化发展历程表明:它的变迁,是社会政治思想变革、特定服饰群体观念更新的结果;它的流行,是得到了特定服饰群体的普遍认同;它的变化速率之快,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展望未来,我国的服饰文化走势为:张扬个性与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趋于统一;经典服饰与新款服饰竞相媲美.同时,新款服饰要经过市场淘汰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我国家庭生活质量研究的历程回溯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以来,我国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一领域的指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已在三个方面基本取得共识:一是分析测量家庭生活质量应采用主观和客观双重尺度;二是应从满意度而不是幸福感角度去测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主观感知;三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为婚姻质量。但研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1.许多指标测量过程事先并没有进行慎重的理论思考,也没有对家庭生活质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明确界定;2.不少研究对家庭生活质量究竟含有哪些层面及各层面之间的关系关心不够;3.一些研究热衷于为家庭生活质量估计一个单一的刻度;4.家庭生活质量的主客观指标单一使用或混合使用局面同时并存,研究成果之间难以形成对话平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家庭生活质量测量的科学性、指标的灵敏性和可感性、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等均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研究层次的提高和学术深度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家>等现代家族文学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观照现代家族文化,都塑造了大家族的维护者、叛逆者、牺牲者、败家子等形象,但主旨截然不同.现代作家对宗法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全盘否定家族文化,刻画了封建大家族崩溃过程中痛苦挣扎的灵魂.<白鹿原>是"五四"后家族小说一次高层次的复归与超越,它还原了20世纪国民的生存状态,第一次正面描写家族文化,塑造了儒家文化浸染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族长白嘉轩.作家在展示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揭示了它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 相似文献
19.
胡有清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9,(2)
I-PureArt:AstheObjectofResearchandPerspectivesDuring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Chineseandforeignliteratures,contradictionsandconflictshavealwaysexistedbetweenutilitarianandnon-utilitarianorsuper-utilitarian,pursuits.InChina,thetrendtowardspragmaticutilitarianismpermeatedConfucianliteraryconcepts,whileTaoistliteraryconceptsrevealedatrendtowardsquiet,inactivenon-utilitarianismorsuper-utilitarianism.Bothofthesetrendsinfluencedscholarsoflatergenerations.FortwothousandyearsfromtheHandynasty,th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