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观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常青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总要碰到诸如劳动、斗争、学习、婚恋以及苦乐荣辱、生老病死等众多的人生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怎么认识,怎么处理和抉择,这就产生了人生观的问题。说它常青,是因为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实践和不同的历史使命,人生观也  相似文献   

2.
幸福与快乐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幸福与快乐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因而也就必然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说它常新,不仅是由于不同的人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幸福与快乐的具体含义及其实现方式不同,而且幸福与快乐对人生、社会所具有的终极价值,在实际的人生和社会发展中往往被遮蔽、遗忘或曲解.因此,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背景,探讨民生幸福与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城乡深入开展的经济改革这股强大的社会潮流,除了对家庭职能、结构与内部关系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外,而且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一、一定的经济关系产生相应的家庭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为哲学、社会学的一般范畴来说,它概括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生活作风,也不是指一个人的风格。它是人们生活行为方  相似文献   

4.
归纳逻辑及其哲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逻辑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几乎与演绎逻辑同时产生,都在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阐述.说它年青,是因为它至今仍然面临许多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与其说是技术上的,不如说是哲学上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的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即人和人的相互关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首先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复杂多样上。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不仅有益于人们正常地工作和生活,而且还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的。 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际关系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历史“一开始就是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的历史和人的历史一样长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页)原始人之所以不得不组成原始群,过群居生活,是因为如果不这样,个人就不能抵御野兽的袭击。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组成不同的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在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要注意分清一些基本界限。其中之一,就是要分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和对待生活方式问题什么是生活方式?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简单地说,生活方式是讲人们怎样生活,采取什么方式过日子。它包括怎样消费,怎样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怎样进行社会交往,怎样使用闲暇时间,等等。影响生活方式形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张洪江 《理论界》2003,(6):78-79
“形而上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说它常新是因为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在关注它、探讨它、研究它。“形而上学”二千多年来的发展之路是充满荆棘的,时至今日它遭受了更大的挑战,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流派要“拒斥”它,“终结”它,“消解”它,似乎形而上学在今天已没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都面临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力。所谓压力,就是不顺心、不顺利,甚至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或失败;另外,即使是成功者、富有者,只要不断发展和创造,同样会有压力。中年人是社会的栋梁,又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壮年时期,社会生活、家庭、工作、婚姻、教子、赡养老人、人际交往、交通、住房等等,都可以构成对人的心理压力。 中年人在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压力,有其促进个人发展的一面,也有加重心理负担的一面。一方面,中年人有压力,是因为对自己有较高的生活期望值,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需要,它能使人们不断进取和奋斗;但另一方面,心理压力过大也会使中年人产生焦虑、忧郁、恐惧和紧张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史研究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无终止的对话”((1)),这一对话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思想史负载着历代思想家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着以往时代的人们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理解和思想家的道德诉求。我们有理由假定,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我们一样,都有着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的强烈追求,只不过由于社会历史环境、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就政治思想史的视角而言,古往今来的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婚姻的社会动机和个体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是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制定婚姻制度的动机就是婚姻的社会动机。婚姻的社会动机与个体机动是有差别的。它的出发点不是个人生活和生理,而是群体两性关系和群体生活、生育等利益。从群体性关系、群体生活和生育利益出发制定的婚姻形式具有强制性和合法性,这是婚姻的本质。制定婚姻制度所追求的社会作用,是通过婚姻的允许和禁止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社会制定婚姻制度的动机体现在允许和禁止的规定之中。从中国的婚姻发生学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有婚姻之前的人们称谓的“杂婚”“群婚”实质上是无强制规定的“杂交”  相似文献   

11.
非逻辑方法的科学创造价值敬志伟非逻辑方法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古希腊时期,人类的先哲们就已经开始谈论它的特性和适用范围;说它常新,是因为在现代科学条件下,它引起了人们特别是许多科学大师的极大兴趣和思索。所谓非逻辑方...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不仅由于发展中国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而且还由于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出现越来越多的弊端,人们不仅在社会发展过程如何启动,如何实现经济起飞等问题上出现分歧,在社会发展目标问题上出现困惑,而且在使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说,当代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人们长期以来所使用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分不开的。综观社会发展研究方法的历史演进,可以看到,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经验的、实证的方法。人们主要以决…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研究源于教育社会学家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注。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作职位、人际交往也都要求教育程度。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分化和分层 ,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分化 ,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 ,教育确实能使人们向上社会流动 ,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 ,教育系统与劳动领域的筛选、训练以及个体在成人职业、经济和身份地位中的分配密切相关。实际上 ,取得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了 ,教育系统的成层符应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14.
一、任何人都有局限性,在历史转变时期更是如此关于局限性问题,应当说不是新问题,因为这是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大量现象,不能不为人们所承认。古人就说过:“井(?)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就是:不能和井底的蛙谈海,是因为它受到居地的限制;不能和夏天的小虫谈冰,是因为它受到季节的限制。苏东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都很可以用来说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然而,这毕竟是指由于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 生活方式是人们的生活活动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广义生活方式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广义的生活方式应该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闲暇生活、教育、婚姻和生育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之所以把这些定为生活方式的内涵,是因为它们较全面地反映了人们生活活动形式的特征。而所谓人口素质,是指人口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性质。比较一致地看法是,其内涵包括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口素质状况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农村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革,大大促进了农  相似文献   

16.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以矛盾冲突为基础概括地再现生活,使观众通过自己的感受而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情绪感染,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在这一基本点上,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戏剧形成的社会条件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民族心理不同,思维方式与审美观念不同等等,各种戏剧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并不一样。特色总是在相互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特色。说中国戏剧“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因为它与外国戏剧有若干相异之处,特别是与西方戏剧有完全不同的风貌。然而,这绝不能单凭感觉,必须作认真分析比…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源於什么?这是个早已解决而又似乎并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说它早已解决了,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社会存在,当然是它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来源和起点。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说它并完全解决,是因为:人们还不能满足于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知道:究竟是经济基础的什么机制直接引发出道德问题来的?这不是同道德的本原或根源相对立的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的更深层次。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属于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它,决不是用来同道德源于经济基础和人们的社会存在这个根本结论相对立,而是要把这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要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实践中得到提高。本文就建设社区文化提出如下思考。思考之一:关于社区文化的定位。在我国,社区文化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已经走过了上千年的历程。回顾我国的文明史,仅从城市建筑风格上就能捕捉到它的影子。以北京紫禁…  相似文献   

19.
张海英 《江汉论坛》2006,(6):141-142
骗,作为人性中一个十分隐秘而普遍的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憎恨与唾骂;骗术也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可以说,自从有了人与人的交往,也就有了骗术的产生,它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无时不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历史上各种骗术做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特别是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影响予以深入的理论反思,尤为重要。由张艳国、任放、刘保昌合著的《骗子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一书,从骗子的社会角色构成、骗子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传统骗术及其文化透视等角度,揭示了骗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种种社会文化根源及影响,给人以耳目…  相似文献   

20.
职业道德是当今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由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每况愈下之势;另一方面还在于职业道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它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公共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其影响力是非同一般的,它的好坏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半点也轻视不得.但如何加强这一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认为还应在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