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深刻指出:“国际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他们在武装干涉的一手失败以后,就把政策重点转向‘和平演变’,……在他们认为有机可乘的时候,就制造谣言,挑起事端,策划动乱,进行颠覆活动。” 相似文献
3.
简论“政治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10-12
政治动员是政治生活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动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生动体现.本文界定了政治动员概念,指出政治动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典型的国家性、广泛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政治动员整合社会力量的功能、促进社会民众政治参与的功能、调适社会心理的功能和维持政治稳定的功能,并提出了进行政治动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夏中易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7,(4)
“六书”是贯穿于《说文解字》全书的一个文字学基本理论。按戴震、段玉裁的说法,这个理论包括“体”和“用”两个方面。“体”的用意不在乎说明文字和语言间的关系,而在于说明几乎所有字的形体结构;“用”的用意在于说明某字和语言间的关系,却不能说明任何一个字的形体结构。其功用之不同,显而易见,故不宜一概称为“造字方法”。 相似文献
5.
彭占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
“交错”辞格是一种建立在语法关系基础之上的古代汉语修辞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重新组合过的变型句群。它通常由并列的两个或者三个意思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各句先化成等数的若干小节,原属不同句子的各个小节再分层次循序地交替出现。遇有这样的语例,必须把参与交错的各句复原,才能正确解读。例如陆九渊《送宜黄何尉序》中的: 相似文献
6.
阳繁华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
"李何之争"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论争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李、何是否遵循"法式;"其遵循"法式"所用的方法以及最终所达到的文学目的;二者对自己以及对方文学风格的看法。"李何之争"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当然也不免会暴露出自己的矛盾和缺陷。 相似文献
7.
鲁迅有段名言:“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 相似文献
8.
袁向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如果没有《〈呐喊〉〈彷徨〉综论》,王富仁在鲁迅研究界也许只能是一名小卒。1982年,更确切地说是在1985年,小卒终于过河了。这一年王富仁在《文学评论》上公布了自己在鲁迅小说研究中所取得的比以前更加完备的重大进展,提出了“《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命题。为鲁迅研究消得人憔悴的这位现代文学博士,顿时连同他的命题一起,成了鲁研界,甚至是整个文学研究界的热点。热情赞美者有之,斥之为离经叛道者亦有之,更有汪晖、钱理群等人以自己气势磅礴的理论和现代色彩强烈的研究成果宣布了王富仁所惨淡经营的系统的陈旧和浅薄。这位“乡下人” 相似文献
9.
佘佐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写作文体学视野中,“文体意识”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品格,而且直接关联着写作思维与操作行为。本文试从立论的逻辑依据、文体意识与文体、文体意识的看待三个方面,对它加以初步探讨。一立论的逻辑依据我们认为,所有写作教科书上的文体论,乃是一种最一般、最规范、最呆板、最教条的理论,它忽略了特定文体与写作个体、写作思维、写作行为之间的深刻关系,忽略了一般的文体图样与独特的文章图样的差异,忽略了每一种文体特有的抽象层面和美感。这样,致使接受者通常将文体当作一种确定的静态形式,而不当作一种… 相似文献
10.
赵家莹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南朝的君主,均以文学著称,两百年间,文坛的领导权几乎全掌握在他们手中。《南史·文学传论》称:“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于时武帝每所临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之善者,赐以金帛。是以(扌晋)绅之士,咸知自励。”时主提倡,臣僚效法,文学既已成为图名夺宠的进身之阶,那么,也就必然离开了社会生活这一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1.
赵锡荣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好人政府”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改良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这种主张曾一度付诸实施,但旋即失败,本文拟就这种主张的产生及其实践的失败作简略评论,请方家指正。一、“好人政府”政治主张的提出“好人政府”这种政治思想出现于中国社会并形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绝非是历史的偶然现象,它的出现是和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有着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林兆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反映是客观实际存在着的反映现象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客观存在的反映现象是历史的、发展的,因而对反映范畴的规定也是发展的。“能动反映”是以往反映范畴的升华,它揭示了反映的辩证性、主体性、抽象性和创造性,其集中体现为主体性、主体的能动性。主体性是能动反映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3.
简论“五四”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一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57-58
广义的"五四"精神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体现在爱国、自由、创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周五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1,(2)
先就题目解释几句。“宝黛合一”,是从俞平伯先生那个“钗黛合一”的模式套出来的。推想俞老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当然是希望有一个响亮的、醒目的、提纲挈领的标题,可以相当方便地称说他的议论文字,而该名字又相当准确地规范他的论说,表示他的研究是从《红楼梦》艺术描写的实际出发而得出的结论。果然,他这个“合一”说虽饱经沧桑,但仍然站稳了脚跟。我当然不能和俞老相比,但“效法乎上”的道理还是知道的。名为“简 相似文献
15.
16.
“语丝文体”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振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1):43-47
《语丝》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1930年3月在上海自行停刊,前后历时5年多。本文通过对《语丝》杂文的世界、精神和文体的分析,表明了《语丝》的成就在于杂文,探讨了《语丝》杂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说明了《语丝》的杂文被认为是“语丝文体”的原由。《语丝》聚集了一流的写作队伍,创造了别具特色的“语丝文体”,为现代文坛增添了迷人的亮色。 相似文献
17.
贾晓丽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8-38
随着数字化校园进程的不断加快,“校园一卡通”在各高校也日益发展和壮大。该文旨在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实现、安全性设计及现有问题等方面,对其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曾国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03-108
五代是个多“盗贼”的时代。官府的压迫剥削、饥荒、军事活动、犯罪活动等,是引发“盗贼”的主要原因。“盗贼”虽有破坏社会秩序的一面,同时也有打击封建统治、保家卫国的一面。啸聚山林,借助宗教以发展力量并且向官军转化,是五代“盗贼”活动的显著特点。严刑峻法、残酷杀戮、以“盗”攻“盗”、利用地方力量防“盗”治“盗”及赦罪招抚,是五代时期封建统治者常用的治“盗贼”的对策,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信天游“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89-94
信天游“兴”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上句只借物以起兴,与下句歌意了不相关,但可从韵脚、语势上引起下文,这称为“起兴”,是信天游“兴”的初级形态,带有原始性;二是上句未全为比而借物取兴,与正义相关,这称为“比兴”,可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激起人们广泛的想象,标志着信天游“兴”的成熟,是信天游“兴”的富于艺术性的高级形态。信天游“兴”的发展,不是高级形态取代初级形态,而是同时并存,足见信天游“兴”的历史悠久,根深蒂固。近半个世纪来,陕北民歌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信天游“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却处于低谷,这警示我们,莫让信天游“兴”成为一种文化遗产束之高阁,而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章自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先验(transzendental/transcendental)和超验(transzendent/transcendent)在德文和英文中是同一个字源,从哲学含义上把它们区别开来的是康德。康德在使用这两个词的时候有些混乱,有时也把两者混同起来,但有一点则是十分明确的,即它们都不是来自经验,都是独立于经验的,从而提出了他的有名的先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在康德看来,所请先验,就是先于经验,先于经验的形式就是先天范畴,它们是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东西,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