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服务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基于分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贤明 《晋阳学刊》2008,28(3):52-56
传统理论分析公共服务有助于经济增长侧重于从人力资源角度。从斯密传统出发,提供公共服务更多的是通过提高分工水平这个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的。因此,政府的角色定位就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公共服务供给,更大范围地提高分工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从分工和专业化看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它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是显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分工和专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经济增长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工和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从有利于扩大分工和专业化出发,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当前应重点采取完善市场体系、加强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农村小城镇、扩大农业内部分工等措施, 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李颋 《兰州学刊》2010,(3):66-70
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以及新的“消费一生产者”假设,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架构。他们将“分工演进”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以此来解释绝大部分经济现象,试图打破传统经济学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樊篱。文章即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具体应用方面进行述评,并论述了其对于中国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姚书杰 《云南社会科学》2012,(1):114-118,122
物流组织结构是由物流技术和制度内生决定的,从劳动分工到知识分工,物流组织结构和形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传统物流组织是劳动分工和价值链解构的结果,物流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使得物流组织发生变迁,以知识为介质的知识整合、共享和创新成为决定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的基础。我国物流组织变迁的历史验证了这一论点,通过我国物流技术、制度和组织演化阶段的划分与比较分析,可以解释我国物流组织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分工演进与浙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罗默等人将技术进步建立在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上,从而内在地阐明了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然而,通过对比浙江省与国内其他省份在经济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指标,我们发现,对于解释浙江省乃至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经济增长,罗默的模型并不适用。相反,沿着亚当·斯密的分工导致经济增长的思路,杨小凯和贝克尔等人分别建立的内生劳动分工的经济增长模型提供了解释浙江经济发展变化较有说服力的工具。浙江省的经济增长突出地表现在杨小凯模型所揭示的随着个人专业化程度提高和商品化程度提高而出现的劳动分工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与专业市场和家族企业发展相联系的贝克尔所揭示的专业化程度的加深。文章最后指出浙江经济今后发展的关键在于降低协调分工的成本、深化分工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学领域已达成普遍共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基于软投入理论,研究认为文化直接作用生活于其规范约束中的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间接影响综合政策投入和综合科技投入形成软投入组合,软投入组合矢量的方向和大小最终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由经济主体选择的集合所形成的文化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脱离传统"渐进一激进"的讨论模式,从分工演进的视角来解读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本文认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分工与交易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即不断地以分工深化来推动交易发展,不断地以包括国内交换和国际交换在内的交易扩展来提升专业化深度和分工广度.中国30年改革的重点是改变社会对专业化分工的协调方式;而开放则是一个解除对分工发展的市场规模约束的过程,以及解除限制专业化发展的技术约束的一条途径.30年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着"解除对分工和交易发展的束缚、实现分工与交易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个中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证明马克思是一位经济增长理论家 ,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者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西方经济学家在落后了大半个世纪之后 ,才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受到启示 ,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索洛模型和斯旺模型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前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实现稳定增长 ,后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增长。此后 ,新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和实现机制作了分析。我们的任务是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用数学方法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我们完成这一任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对于中国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很早就指出分工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国民普遍富裕的最重要原因。宏观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的普遍富裕之间存在背离。从分工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背离的原因主要有:农业分工水平低;地方和行业利益,地区和行业垄断普遍存在;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制造业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因此,应采取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规模经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看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罗德的经济增长理论从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并认为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实际增长偏离均衡增长和出现累积性衰退或累积性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只有通过政府干预才能使经济恢复到均衡增长的水平上来。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现实有重要借鉴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具备更快增长的客观条件与可能 ,通过政府对劳动、资本投入以及要素投入效率等方面的宏观调控 ,才能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杨小凯等人将新兴古典理论应用于空间的城市化模型研究,说明了随着分工的演进,专业中间商与城市化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便都是内生的;尤其是其中将城市化定义为“邻人间距离的减少”也就更表明了新兴古典理论在用之于空间分析时阐述的实质问题应是聚集的形成机制。可以说在此方面,新兴古典空间经济理论的贡献还是有着突破性的意义的。当然,该理论在深入分析基于分工演进的聚集经济及其聚集效益的形成机制时,也是缺乏应有的前瞻性与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演进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以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提出为起点,并在此后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按其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四大主线:资本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决定论。这些经典模型对于我们深刻地经济增长的动力,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背景和方向性的研究思路。但同时其局限性也使人们有必要探究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与系统特征,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演进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以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提出为起点,并在此后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按其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四大主线:资本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决定论。这些经典模型对于我们深刻地经济增长的动力,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背景和方向性的研究思路。但同时其局限性也使人们有必要探究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与系统特征,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外需疲软、供需错配等问题,成为南北经济差距快速扩大的重要前提。在“北上南下”的分工布局下,北方企业调整生产资料投资的难度大,“效率提高式”的创新只能加剧产能过剩,且内生于其产业的科层组织架构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南方企业能较为灵活地调整生产资料投资,具有多元化的创新角度以及富有弹性的水平组织架构,成功解决了供需错配的难题,经济转型比北方更为成功。解决南北经济差距扩大问题需要改变以往“北上南下”的垂直分工,重构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相似文献   

16.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素嵚 《东岳论丛》2007,28(1):91-94
税收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杠杆,合理的税收体制和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促进作用,所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空间经济聚集与分工外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部经济是空间聚集的重要原因”这一命题,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下,是个含混不清的表述。但从现实的市场分工制度的运行去考察,分工制度的演进是外部经济性产生的重要源泉,进而是空间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共设施产业、差异性产品产业、关联产业的出现是分工深化的产物。这些产业的存在与发展是经济聚集的重要动因。其中,公共设施产业就是以其技术外部性而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差异性产品产业、关联产业空间区位的聚集与外部经济现象又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而使空间经济活动呈非均衡状。现实的市场分工制度是空间经济聚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积极促进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目标,应重新审视国防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增加军民技术转移投入,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改革军事采购制度,在国防经济内部引进市场规则和商业竞争规则;建立高度弹性的国防动员制度和军民一体化的国防经济体制,加强国防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民生建设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呈现不断丰富又不断变化的趋势。经济增长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民生建设是随经济发展渐次确立的目标。在经济增长与民生建设的关系中,其不同的取向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特别是自近代以来,二者的关系更是表现出经济增长从决定民生建设的地位逐步让位于民生建设关乎经济增长的前途。当下,经济增长与民生建设呈现胶着的状态,这对于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莉 《学术论坛》2005,(2):88-92
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对一国的公平与福利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实践表明,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影响决定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是否正相关,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与适度。改革是使社会保障制度趋向合理的惟一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