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美和壮美是意思相对的两个美学范畴,是对客观对象的审美特性和主观感受的概括.优美与壮美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如:风和日丽与狂风暴雨,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前者给我们心旷神怡的审美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审美能力,是指从事语文教育活动的审美主体即师生(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按照审美意识即审美观念(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和审美心理(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等),对审美客体即文本(文章、文学等)所蕴涵的审美因素即审美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和审美范畴(优柔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在审美时所必需的审美能力即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体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中,庄严与神圣的特质所构成的体育的崇高美,通过自然、社会和艺术等不同的审美形式,在竞技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更快更高更强"、自我超越、团队精神等内在品质的不懈追求,使人们的精神情感得到升华,这正是体育崇高美的实质内涵。而体育崇高美的张扬,又必与体育实施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以及比赛规则制度的贯彻执行等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4.
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是指军人以自我为审美对象进行自我审美的现象与过程。采用自制的词汇表对488名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军人对自我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较高,其中对崇高品质美的认同最高,对崇高形式美的认同最低;(2)军人对自我现实形象的审美认同较低,其中对崇高体验美的认同最高,对崇高形式美的认同最低;(3)军人自我现实与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在崇高体验美与崇高品质美上差距较大;(4)参战经历对军人自我理想与现实形象审美认同的影响显著,而类别的影响不显著。本项研究表明,军人自我现实与理想形象的审美认同存在差异,参战经历是影响军人自我形象审美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信息化战争形态下的军人自我形象锻造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崇高与优美这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都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无限感受 ,只是各自产生的审美感受不同而已。崇高是通过对无限境界动态追求的超越与否定来体现主体对终极目标的把握与追求 ,而优美则是对无限境界的静态沉浸的终极性的肯定来体现主体对终极目标的自由把握与占有。人类的生存需要这两种不同审美形态的激励与抚慰  相似文献   

6.
在《判断力批判》上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中,康德提出了著名的两大审美范畴——“美”和”崇高”.可是一些美学史家往往把研究的重点仅放在他的第一审美范畴“美”的分析上,而对于他的第二审美范畴“崇高”说,却多忽略或语焉不详.我们认为,尽管康德由“美的分析”转到“崇高的分析”在主观唯心主义道路上走的更远(完全摒弃了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过分强调了  相似文献   

7.
继朗吉弩斯之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崇高"这一美学范畴进行了系统而完善的论述.在康德看来,崇高建立在对象的无形式之中,其审美主体最终指向心灵,并且它在获得"美"的愉悦之前会经历痛感.从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过程三个视角对康德崇高论的审美特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我们每读毛泽东诗词,便象面对着崇山峻岭,面对着大海怒涛,而对着天翻地覆,我们的心灵,会感受着一种无限的崇高美。 在美的分类中,是分优美和崇高的。优美的对象,博克说它是小巧的,光滑的,娇弱的,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的。优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轻松愉快的。崇高,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崇高的事物就是指在范围上较之和它相比的事物超出很多的事物而言,而崇高的现象是指一种较之其他和它相比的现象更要强烈得多的现象而言。”①因为崇高是这样的事物,这样的现象,所以人面对它,就感觉它是高超的,博大的,深广的,望而生畏;人要征服它,就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因此,人在面对崇高事物和征服它的过程中,就必然夹带着痛感。毛泽东诗词给人突出的审美感受,正是这样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9.
伯克在西方美学史上首次将崇高与美两大美学范畴严格区别开来,全面、系统、深入地阐明了两者的特点。其独创性贡献在于:从人的情欲出发,探讨了崇高感与美感的不同心理生理基础,指出它们分别源于自我保存与社会交往两种本能情感;从感觉论和经验论出发,归纳出崇高与美的对象在感性形式上的迥异特征;从诗与画在物质手段、形象表现和审美效果上的差异比较中,论述了诗表现崇高与美的特点,从而在西方关于崇高与美两个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审美范畴的划分上,美学教科书通常都以优美、崇高(壮美)、悲剧、喜剧(滑稽)等来界定该范畴的内容。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四者并非是各自独立的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并非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并且这种划分易在理解上造成混乱。审美范畴的较为科学的划分,应是阴柔美、阳刚美、悲伤美、幽默美等。  相似文献   

11.
在审美教育中,美和崇高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崇高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境域的心灵超越,因此它在人类的美育中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崇高、美与人的自由和完善结合在一起。没有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就会不断地冲突,没有崇高,美就会使人沉溺于感性之中而忘记自己的尊严,美只有联合崇高,审美教育才成为一个整体。崇高使人走向最终的自由和完善,标志着审美教育的最终完成,所以它在审美教育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在享乐主义横行的时代,美育不应再仅仅强调纯粹的“美”育,而应该充分重视崇高在美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审美教育中,崇高和美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崇高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境域的心灵超越。因此,它在人类的美育中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崇高、美和人的自由与完善结合在一起。没有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就会不断地冲突;没有崇高,美就会使人沉溺于感性之中而忘记自己的尊严。美只有联合崇高,审美教育才成为一个整体。崇高使人走向最终的自由和完善,标志着审美教育的最终完成,所以它在审美教育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在享乐主义横行的时代,美育不应再仅仅强调纯粹的"美"育,而应该充分重视崇高在美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伯克在西方美学史上首次将崇高与美两大美学范畴严格区别开来,全面、系统、深入地阐明了两者的特点。其独创性贡献在于:从人的情欲出发,探讨了崇高感与美感的不同心理生理基础,指出它们分别源于自我保存与社会交往两种本能情感;从感觉论和经验论出发,归纳出崇高与美的对象在感性形式上的迥异特征;从诗与画在物质手段、形象表现和审美效果上的差异比较中,论述了诗表现崇高与美的特点,从而在西方关于崇高与美两个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琳琅满目的世界,缘于美自身具有众多的品种存在。作为“生命本真境界的开显”,美的对象有其各不相同的生命内涵,其开显方式亦互有差异,于是形成了植根于共通生命本性上的审美诸形态,成为美的世界的多种价值功能及其整个价值系统的体现。本文从生命哲学的理念出发,就“美”、“丑”、“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新奇”、“怪诞”、“荒诞”、“娱乐”、“狂欢”、“眩惑”等美学范畴逐个进行考察、辨析,并就其相互依存与转化方式给予探讨、说明。审美诸形态之间不仅有逻辑上的关联,更有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盛衰兴替变化,故其价值系统亦将追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得到调整和更新。不同民族因生活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区别,所形成的审美形态亦会有相当的歧异,本文仅限于对西方美学惯用的范畴作出解析,适当比照中国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休闲已日益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美学应投以必要的关怀,作出解读,给出评判,给予引导,这正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休闲不仅是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和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美学概念和文化范畴。休闲具有不同的审美含蕴、结构层次和风格类型,其中审美自由是通达休闲美的前提条件,审美情趣是休闲美的核心意蕴,而审美体验则是连接审美自由与审美情趣的桥梁中介。三个要素之间相互沟通,有机关联,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休闲美系统”。  相似文献   

16.
崇高是比优美更壮丽、更复杂、更深刻的审美范畴,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以力量与气势取胜的美。崇高的审美理想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巨大的感染力,更易激起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因而在音乐美育中,要重视崇高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爱国主义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7,27(6):56-59
民间叙事文学表现的是普通民众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共同的审美情趣。无论悲剧的壮美、喜剧的滑稽美,还是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美,表达的都是民众的梦幻和理想,展示的都是民众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范畴探讨民间叙事文学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为发掘民族文化精华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继承、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建设新文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幽默和滑稽往往混淆于诙谐、戏谑、怪诞、挪揄等审美方式,通过对两者的词源探究,可以发现它们有各自相对完备的美学涵义、要素和结构,可以被列为继美与丑、崇高与优美、悲剧性与喜剧性之后的第四对审美范畴,是隶属于美与丑这两个总范畴之下的喜剧美学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的审美过程,是师生创造美,表现美并从中受到陶冶的过程。一、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审美价值何谓审美价值?是指自然界的对象和现象或者人类的劳动产品,由于具备某种属性而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教学中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各个方面,师爱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中极其重要的因素,而且就其本质而言意象是属于诗歌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在诗作中大量运用象征性的意象来抒情表意,而意象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创造性想象的产物,浪漫主义诗人施展超凡的想象力,创造了大量具有崇高美的意象。崇高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它是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1的一种美学形态。崇高的自然意象主要是浩瀚无边、神秘莫测的海洋、汹涌澎湃的波涛、晦暗恐怖的死亡、黑夜等。从美学角度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意象多为高山、大海、狂风、暴雨等,体现了西方崇高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