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洲良 《求是学刊》2006,33(4):105-109
如果说孔子“春秋笔法”主要表现在“一字定褒贬”的修辞层面上,那么史迁笔法则将其扩大为篇章的叙事结构上,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乃至《史记》全书的整体布局上。寓论断于序事作为史迁笔法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述而不作,借史料之取舍传心中之隐曲;据事直书,词不迫切而意独至;侧笔旁议,托他人之口代作者之言。  相似文献   

2.
任何变革都有反复,这是变革的缺失所造成的回流,是前进的正常程序。不应把一切反复都看成是倒退与反动。夏商周三代被描写为奴隶社会几成定论,却常为史家所不解。然而历史分期百年聚讼又非一人一文所能澄清。老子、孔子这两位贫寒哲人被冠以复辟奴隶社会、消沉保守、顽...  相似文献   

3.
电影《孔子》的上映,引起了很多人对了解真实孔子的兴趣。因为时代久远,已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但我们从历史典籍中可以了解一些有关孔子的真实情况。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相似文献   

4.
许春华  Hou Jian 《孔学堂》2022,(4):49-60+156-165
《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对《诗》《乐》所做工作的记述,显示出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不同面向:第一,从《诗》之结构看,《论语》“兴观群怨”是对人生意义的全副涵盖,《孔子世家》“四始说”突出了人伦之道与政治教化。第二,从“乐”之功能看,《论语》侧重于涵养君子的道德人格与审美人格,《孔子世家》着重于维系天下的政治秩序与伦理秩序。第三,从孔子师生之间论诗的对话看,《论语》是对《诗》的哲学阐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质;《孔子世家》突出了孔子为天下修道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其政治哲学倾向非常明显。两种文本中,孔子诗学思想的不同面向,是理解孔子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旨趣的诗学维度。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仪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相似文献   

6.
孔子教书育人方法初探栾敏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今天在各级各类学校大谈教书育人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探讨孔子教书育人方法。孔子的教书育人方法已成了世界各国研究的对象,我们这里略谈管见。一、孔子的道德知识教育孔子主张,在...  相似文献   

7.
正假如为中国历史名人举办一场“粉丝”见面会,孔子登场,亮出头衔,必定秒杀众人。但作为老师、圣人、王者的孔子,其实都是“被需要”的。“包装”孔子就这样成为中国古代历朝的“公关”大戏。“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孔子”,历朝历代为表“尊孔”,在赋予其称号上煞费苦心,孔子几乎坐稳文化圈第一把交椅。循循善诱的师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说孔子在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天道观形成于晚年谢宝笙1要了解孔子的天道观,就要解决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集中在《易传》中的“子曰”。问题是这些“子曰”是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或只是另一些经师之言?或假托孔子之言?多篇《易传》中的“子曰”是否都是假托之言,...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中庸”等思想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仁”共同构成了伟大的孔子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叶志军 《东西南北》2008,(11):71-71
孔夫子也要练武了。一向被人视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孔老夫子,在导演胡玫心目中的标准不但要"高大威猛",而且要懂武功,会谈情。一部投资上亿元的主旋律影片,摆明了市场并不仅限于国内。试想,尽管孔子的一生跌宕起伏,但仅凭周游列国地讲经布道,显然不足以满足观众的胃口。而拍一部好莱坞模式的中国电影,孔子不会点武功哪成?让孔子练习武功、学会情调,并时不时在危急时刻进发出革命乐观主义,如此时尚的孔子,绝不是向孔子表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诸子的伦理学说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孔子的伦理学说。孔子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内容十分丰富,本文试从道德起源、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规范体系等方面,略陈管见,以期求教。一、孔子的道德起源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于道德起源问题有三种论点:一是“神启论”,认为道德根源于神,这是客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道"的语义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儒家著作中"道"的阐释,对于深化孔子思想的研究以及诠释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学说极具重要价值.儒家经典文献<论语>是集中孔子思想主张的重要典籍,其中,孔子论及"道"的地方多达90次,且与"君子"、"天下邦国"、"德与仁"、"义"、"礼"等诸多概念相联系,也是指导和衡量这诸多后者的准则.结合<史记·孔子世家>、<礼记>、<淮南子>等史料中有关孔子"行道"的记载可见,前人"忠恕观"、"仁、义观"、"自然规律观"、"统治工具观"等对孔子"道"的解释偏于狭隘,不利于对孔子"道"之丰富内涵的体认和诠释.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推崇孔子,并把自己写作《史记》比作孔子作《春秋》,在《史记》中多次引用孔子及其《春秋》之言语,甚至以孔子语代言.《史记》的撰著,深受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寓论于史的修史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论孔子以义为标准的利益观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以倡仁义为宗旨,说其言利,皆以为不可也。令人困惑的是,孔子的儒学常读常新,仅仅是因为他把一切理想化,似乎难以立论。孔子的《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整个思想面貌。《论语》的基本概念,概而言之,最重要的有三个,...  相似文献   

15.
王世光  Liu Huawen 《孔学堂》2022,(4):97-109+202-212
清末,中小学教科书中有大量关于孔子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孔子形象。有的形象继承传统,如圣人形象;有的形象呼应时代,是根据当时官方的教育宗旨大力塑造的结果,如爱国、尚公、尚武、尚实的形象;有的形象面向未来,意味着建制化儒学解体后孔子的新定位,如政治家、教育家、哲学家。清末中小学教科书中不同的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关于孔子形象的多元化认知立场,又反映了清末教科书编者在尊重中国文化传统、遵循官方教育宗旨和顺应思想文化巨变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魅力是巨大而神奇的,古今中外,多少圣者、贤者都毫不例外地为它所倾倒.据《论语》记载,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并感叹地说:“不图为乐而至于斯也.”这说明韶乐使孔子达到了如醉如狂的程度.福楼拜的力作《纯朴的心》描写了一个叫费莉西藏的劳动妇女平凡而感人的一生.高尔基在谈到读这篇小说的情形时写道:黄昏时分,我坐在杂物室的屋顶上,我爬到那里去是为了避开那些节日里兴高采烈的人.我完全被这篇小说迷住了,好象聋了瞎了一样……曾经有好几次,我象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 然而,艺术的魅力及其探求是需要进行哲学概括的,春秋时代的孔子还来不及,这任务自然落到被郭沫若誉为“绝顶聪明”的庄子身上.庄子认为人生是短暂而又痛苦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知北游》)“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溃痛”.(《大宗师》)《至乐》  相似文献   

17.
赵雅丽 《唐都学刊》2005,21(3):74-78
周初历史上,在政治地位、历史功绩、德政思想对孔子和儒家影响方面,与周公影响齐名的还有一人,就是召公.<诗经·召南·甘棠>对召公德政爱民的记载以及上海博物馆楚简<孔子诗论>中孔子反复对<甘棠>思想的申说,都表明孔子对召公的敬仰、对召公德政的怀念,以及召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人体描写”,不少人就会以为它和人体绘画、人体摄影等一样,是指对棵体进行描写,其实不然,人体描写和人体文化一样,它包括对人的裸体状态的描写,更泛指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肖象描写、服饰描写、人体细部描写及行为描写,只不过后者在本文中的研究角度与一般的文学描写研究角度不甚相同。因此我们认为;从人体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体描写,至少在我国来说还是个全新的课题;因而笔者在此方面所作的探索和努力,很有可能是不成熟和幼稚的。但是如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也令我欣慰。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仁学”和“礼治”思想是其核心,曾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生产活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也为我们研究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提供了历史的本源。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价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仅在《论语》中提及“仁者”,凡五十有八章,出现了105次之多,足见“仁”在孔子思想中所占地位的重要。在孔子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体现了修己爱人的自觉性。纵观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其基本…  相似文献   

20.
我少年时读四书,对于孔子没有任何的批判。后来,又对孔子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今天感到,恐怕该是从正、反到合,对孔子作一番基本肯定而又有分析的时候了,于是再读《论语》。所谓“基本肯定”,也不是说孔子对于两千四百六十多年以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是说,孔子在他当时的时候,以及以后在形成中国汉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积极的,应予肯定。而且他所提出的主要的伦理和政治的原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