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在儒家理论指导下,建立在实践原则基础上的道德过程教育,它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强调建立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注意建立大道德教育体系。这对于今天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一、理念上的主客观统一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念既强调客观存在的伦理,同时也强调主观自为的“道德”。古代思想家将伦理看成宇宙和社会所固有的一种客观力量,儒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就是一种“本来如此”的伦理存在,不可跨越。成中英先生认为,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合乎道理,合乎人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凸显期。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道德滑坡与信仰缺失。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称著于世,道德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断的主题。在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之下,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个人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是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古代思想大师们提出的个人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对于思政工作者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人性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耻感文化具有极强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它有助于化解当代道德教育困境;有助于化"他律"为"自律";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恢复耻感作为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的历史地位,实施有效的耻感教育,抓好知耻环境建设,以巩固当代道德教育的文化学基础,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及教育家.确切地说,孔子的一生所从事的是伦理政治教育,他的伦理、政治、道德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一生的教育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建立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为我国  相似文献   

5.
18世纪的英国和市场经济的中国在道德状况、道德矛盾、道德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存在共性:两者都具有社会同情心下降,责任意识淡化、缺失的道德现状;都存在道德与社会市场经济、原有道德观念和现有道德观念的道德矛盾;都存在强调责任感、重视爱国主义的培养、注重继承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加强各种价值观的教育等道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 ,就是教会人们选择大的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这表现在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注重个性教育 ,深入德育功能认识 ,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生活世界是德育教育的根基等。这些将在 2 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传统伦理当中包含经典伦理与世俗伦理两套伦理系统,而目前的传统伦理教育则主要是经典伦理教育,忽视了世俗伦理教育。在古代,经典伦理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人们主要受到世俗伦理的影响,所以,世俗伦理反映了当时真实的道德状况。经典伦理之所以不能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是由于其理想主义的特征导致它脱离了人生与社会的实际。正是由于世俗伦理在传统伦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传统伦理教育必要对它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8.
论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和谐相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是当代道德哲学中最典型的两种伦理形态,它们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问题意识不同,对道德认知和动机的看法不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上也观点相异。但是,本质上说,两种伦理探讨方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它们表达了良好道德秩序建构和传承所需要的相辅相成的两条思路,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教化必须使二者和谐相融,使两种教育方式相互支持、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9.
"诗教"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一直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在多元化的今天,当诗歌所承担的道德伦理意识,逐渐变得无关紧要时,诗教重提就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注重物质化的生活追求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的现状,更必要发掘诗教传统使其提高其自身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道德教育出发,在社会心理、道德现实、法制建设与教育自身几个方面,探讨了今天道德教育的制约性,从四个结合的途径分析了道德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教育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客体指道德文化信息,是德育目标的反映与体现,需要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调整自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反差;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政治化倾向严重;缺乏层次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开发高质量的、供主体接受的、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活跃的道德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的转型 ,国际形势的变化 ,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由于道德标准滞后、德育手段单一 ,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使高校德育工作走出困境 ,必须创强德育队伍、创活德育手段、创优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前道德教育突出的问题是实效性不高,其中一个表现是人们在道德上的双重人格现象,即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的观念和内容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育方法单一片面不够科学。应该从道德需要入手,适时扩充道德教育的内容,完善道德教育方法,加强道德修养和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制度德育是继活动德育、对话德育、情感德育、欣赏型德育、主体德育、生活德育等德育理论之后的又一德育理论创新。它倡导站在道德之外,即从制度的角度来实现社会风气的扭转及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主张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个人。文章通过对制度德育的相关文献和专著进行梳理,在对制度德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福生 《殷都学刊》2007,(1):151-154
中国传统道德注重个人的自我品德培养,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德。传统的道德教育非常注意认识论与修养论的统一,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倡导自我修养应以他人为镜子,时时省察自己,约束自己;传统道德要求存心养性,磨炼意志,培植刚强的浩然正气;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在行动中进行道德实践。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利于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给我们现代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习俗有道德习俗与非道德习俗之分。道德习俗对人德性生成有巨大影响。这样,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在改变道德习俗,其中,学校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是改变学校的道德习俗;家庭和社会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是改变本国、本地区的道德习俗。  相似文献   

17.
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随着现代社会德育领域的不断拓宽,德育功能亦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时期以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困境,特别是不善于运用美德"化育"机制进行道德教育,致使德育教育投入巨大而成效甚微。文章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时期大学生美德化育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美德教育效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实践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采用参与型德育模式,通过主题演讲、启发式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德育过程进行情感体验。同时,大学德育必须走出课堂、回归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德育效益,笔者针对“8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识进行了问卷抽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8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具有矛盾性,并分析了道德认识矛盾性的原因,重点从三个层面提出提高德育效益的途径:第一,社会层面,重构社会高层价值体系;第二,学校层面,要树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念,内容要具有可接受性,方法上要加强情境性教育、体验性教育;第三,大学生要注重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