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定窑考略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在传统制陶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精美的青瓷器。到了晋朝,进而又烧造出瓷器的本色釉——白瓷。唐时,北方白瓷发展成为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一大瓷类。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在宋代,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造  相似文献   

2.
牛宏成 《南都学坛》2010,30(4):42-43
邓窑是豫南地区的著名瓷窑,始烧于唐末,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以宋代最盛。邓窑融汇了南北方制瓷工艺,烧造时间长,窑址范围大,器物种类多,为传承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青花瓷器是中国瓷都景德镇的传统瑰宝,它用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坯胎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在釉下呈现蓝色花纹或相近颜色的瓷器。景德镇青花瓷从14世纪产生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已成为人们生活、审美等的重要产品和艺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创新的源泉从何而来?从古今契合与变化、紧跟时代发展而来。叶可思,这位年轻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后期,地处赣东北山区、交通不甚便利的江西景德镇却同经济较发达的苏、淞、嘉、杭地区一样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表现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出现带有新的经济因素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广泛使用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瓷器拥有国内外广大市场.制瓷业的发展,不仅使景德镇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使景德镇成为当时"富甲一省"的地区,景德镇瓷器也成为明政府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为明政府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安澜 《新少年》2023,(10):38-39
<正>国宝要“出镜”?据最新消息,奇妙博物馆正以独家专访的方式解码国宝故事。盛世印记大家很期待我的专访吧,我是各种釉彩大瓶,我还有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瓷母”,意思就是我集历朝历代瓷器之最,是中国千年瓷器技艺的结晶。乾隆皇帝提供创意和灵感,景德镇御窑厂唐英负责督烧,尽管烧制成功的概率仅为0.23%,我这个融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上彩、釉下彩于一体的工艺复杂、烧制完美的大瓷瓶还是华丽诞生了。  相似文献   

6.
"青花"是人们对白底蓝花瓷器的称谓,系以天然钴土矿物作彩料,在瓷坯上装饰图案花纹,外罩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中的主  相似文献   

7.
试论巴蜀石棺墓出土的黑灰陶唐昌朴当今陶瓷学术研究方面,大多关注于瓷的起源,瓷的制造工艺,瓷的外销和瓷窑遗址的考古调查,以及瓷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诸问题,一些陶瓷学术研讨会交流的成果,亦多偏重于瓷方面。据此可以认为对瓷器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对陶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电视台开办了藏宝鉴定节目,也包括瓷器的鉴定,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比较专业的瓷器鉴定用语,你都能明白它的意思吗?棕眼:瓷器表面极小的棕色釉点。冲线: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冲线若在口边,可能在受到冲击时继续加长。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鸡爪纹:瓷器上范围较小的放射状裂纹。磕边:瓷器边上的小缺,一般对瓷器的保管影响较小。自然开支:瓷器年久,釉面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冰裂纹,与哥釉的工艺开片不同。窑裂:烧制时出现的裂纹,区别于使用造成的裂纹。  相似文献   

9.
对于瓷器,我一直抱有很强烈的感情,喜欢它的“声如磬,薄如玉,明如镜”,为它数百年绵延不断的文化折服,每每见到心仪的瓷器总有将它们买下的冲动,所以作为瓷器王国的景德镇理所当然成了我的精神故乡。这个春天,收拾好行囊,带上满心的向往,踏上了奔赴景德镇的旅途。  相似文献   

10.
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瓷器输出较之前代,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十三行设立前,广州瓷器加工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十三行设立后,行商从景德镇、佛山石湾等地购来各色瓷器,在广州本地仿西洋画法加以彩绘,销售至欧洲各国,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获得充分发展。“广窑”的广泛存在是瓷器加工制造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广州的瓷器匠师和瓷器加工场是加工制造业形成规模的条件,广彩瓷的产生是迎合欧洲市场需求的结果,纹章瓷装饰工序产地转移是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中心地位确立的表现,欧洲的时尚需求是瓷器加工出口的市场。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式的瓷器加工制造业,凸显了十三行在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德镇民窑制度文化既包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也包含景德镇窑业主、瓷业工人等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管理、销售等“博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体系和规律,以及从业人员约定俗成的风俗和习惯。可以这样说,民窑制度文化与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和城市命运有内在的联系。当代民窑的崛起以及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人们对千年沉淀下来的民窑制度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明清青花瓷业发展、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海洋性的成长,漳州窑的兴起是其中的典范.漳州窑的兴起是景德镇窑青花瓷业向闽粤沿海空间转移的一个直接成果,其青花瓷业的形成是模仿明代中后期以来景德镇青花瓷业技术的产物.漳州窑的兴起根植于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环中国海海洋社会经济文化体系,以月港为中心的闽粤沿海海洋社会经济的繁盛和葡、西、荷等西方洋船的东渐,是漳州窑兴起的外在拉力.  相似文献   

13.
清代景德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史,不仅是经济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行帮组织整合与城市社会秩序形成过程的历史。在清代景德镇社会中,行帮组织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绝大部分公共事务都被行帮组织控制,而且官府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亦多借助行帮力量。行帮组织构成了景德镇的城市经济组织和社会控制的特征,制约了城市变迁的方向和轨道。行帮全面控制景德镇瓷业经济发展的时候,既是景德镇瓷业经济的繁盛时期,也是景德镇传统瓷业经济注定要走向衰落之时。  相似文献   

14.
汝窑与官窑     
汝窑和官窑是北宋时期的两大名窑。因窑址的位置无法确定,研究工作只能停留在对其传世品以及古文献有关两窑瓷器记载的只言片语推测之上。确定窑址的具体位置,有助于研究两窑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关系问题以及瓷器的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15.
钧瓷文化精神是钧瓷文化的本质,体现在钧窑兴衰、工艺流程、艺术造型、色彩纹饰、民间传说等各种钧瓷文化现象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是其核心,同时还包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理念,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勇气,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品质,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意识等.这些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是钧瓷产业、钧瓷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钧瓷产业发展及钧瓷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陶瓷文化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德镇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具有发展陶瓷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然而,陶瓷文化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陶瓷文化旅游的竞争优势。为大力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需整合陶瓷文化资源,挖掘陶瓷文化内涵,设计精品旅游路线,完善特色休闲娱乐,强化国际营销,加强旅行社和导游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前期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在中东、西亚和东非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其特殊的造型、纹饰、工艺和色料曾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东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商人从明代中国大量"定制"青花瓷器后运回国内.然而,明代御窑厂的设立、制度和使命,明青花的造型和纹饰,特别是明代"回回瓷器"的种类、样式以及作为核心装饰的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内容,都与"定制"说法难以吻合,它们都显示了明代中前期青花瓷的内销性质,其中以宫廷和皇室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钧瓷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国宾。但是,与景德镇、德化等瓷区相比,钧瓷的名片效应还不太显著。在一个品牌竞天下的时代,品牌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应对严峻的市场营销挑战,钧瓷企业必须加强品牌管理,认真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工艺大师品牌、企业品牌和商标品牌战略,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有更大的成长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以精美的造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汝窑瓷器造型经历史演变呈现出显著特点:其胎土细腻,釉色天青,光泽莹润如玉,釉面有开片。北宋早、中、晚期,汝瓷的装饰特征有所演变,官窑与民窑的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汝瓷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清代景德镇大运瓷器的名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雍乾至晚清景德镇大运瓷器的件数逐渐减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晚清御器的档案 ,内列晚清大运瓷器的名数 ,道光二十九年 (1 849年 )的名数有代表性。乾隆二年 (1 737年 )唐英奏报了一份次色御器的表册 ,由此档可以与明代比较青花的制价。乾隆年间青花器的制价低于明代 ,反映了清代御厂制瓷技术的进步。晚清大运瓷器的制价和烧成率反映了制瓷技术的下降。大运瓷器的制价在较长时期内影响民窑瓷器的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