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罗斯大众文学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超 《求是学刊》2007,34(5):117-12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俄罗斯大众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民众的审美情趣,逐步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艺术体式。在借鉴西方优秀的大众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俄罗斯文论家主要从语文学的视角对大众文学进行了一番界定。侦探、言情、幻想小说是当代俄罗斯书刊市场上最为流行的大众文学题材,这些题材由一定的主题内容模式构成,又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拓展,具有了本民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必须从大众文化赖以发展和繁荣的大众媒介入手.大众传媒作为人们的交往工具,与人的关系呈现出两重性,一方面它丰富了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有以真假难辨的信息爆炸让人们在这个世界面前无所适从.切实地使大众传媒真正成为人们肢体的延伸,使大众文化为人们文化生活服务,其关键在于增强亲身体验文化的力量,使人们能够以亲身体验文化来中介大众文化,通过亲身体验文化来化解大众文化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民俗仪式、民俗意念、民俗器物等三个方面观察、归纳了社会转型期乡土小说创作中的民俗表现.一方面,考察了社会转型期下层民间文化的错动、流变以及由之所呈现出的种种景观;另一方面也探讨了这种变动对于创作的影响,即文化意蕴如何具体地转化为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传媒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者之一,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身体的教育与训导.在其快乐原则、美丽与时尚原则、自由原则、本位原则之下,构筑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身体梦幻,拆解了套在身体之上的种种绳索与枷锁,身体的优先性和本位性得到凸显,这当然不乏现代文化意义.但与此同时.看似如梦如幻的自由身体,在传媒的引导和规训之下,无形中又被套入了另一种可怕的身体契约:只有符合传媒所制造的超现实的身体标准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否则便是平庸无用的身体.于是,在身体们鱼贯而入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池塘里,传媒以快乐、美丽、时尚、自由为的铒,而钓竿的一端则是一只无形而巨大的消费之手,而身体则从梦幻走向异化.在此情形之下,身体的自律与他律能否就此淡化或失效?由此导致的伦理失序、价值失范与精神虚无等方面的深层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和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5.
王宇俊 《创新》2009,3(12):79-82
大众传媒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文化关注和对社会大众的舆论导向发挥着它的社会公信力,我国社会转型后崛起的大众消费模式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然会进入传媒文化的内容构成。另外,市场机制的运作使大众传媒更加关注产品内容的“可消费性”,消费主义和商业利润之间的天然维系使传媒消费主义成为一种时代的必然。从文化语境和现实表征层面来透视传媒消费主义更有利于对它作出理性的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在当代社会 ,大众文化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和商业化运作机制 ,不仅事实上已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主潮 ,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闲暇活动本身 ,改变了当代社会文化的走向。大众文化的孕育和成长 ,意味着当代文化进入了影像的、形象的或视觉的时代 ,意味着传统社会地域文化之间的鸿沟被填平 ,文化从特殊地域中凌越出来 ,而成为不同地域居民可以共同消费的文化 ,意味着生活与艺术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 ,意味着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变得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术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精神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擎 《浙江学刊》2007,19(5):61-69
西方学术界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研究主要论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认同的变迁。本文以近20年来英文学术界出版的相关著作与论文为主要资源,试图概括性地介绍英语学术界对当代中国一些与精神生活相关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主要集中三个方面:宗教生活,民族主义与身份认同,以及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
刘红梅 《创新》2011,5(2):119-121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兴起,多样的媒介形式、机构及传媒内容共同构成了最广意义的大众传媒,形成了"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在这个背景下,大众阅读方式随之有了扩展与改变,呈现出阅读对象多元化、视觉化,阅读主体大众化,阅读目的娱乐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西部新起的具有"良克之忧"的小说作家,因历史真实观的不同,对西部历史讲述是不一样的.既有对历史战争景观和江山改朝换代的"宏叙事",对历史本质、历史规律的探寻,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张扬;也有对家族、和个人日常性存在"微型叙事",对历史偶然性和神秘宿使的皈依,对现实历史走向的焦虑的叩问.这些叙事努力,使这一时期西部的历史小说创作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历史潮流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0.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文学人类学视域下,故乡具有复杂而立体的多意层面,即作为地缘的故乡、作为族群的故乡和作为"他者"的故乡。同时,故乡叙事作为人类基本精神诉求之一,从"自然故乡"到"文化故乡"的话语建构过程,是作家对其民情风俗进行"深描"、使故乡无名的地方性知识上升为具有人类普世性意义话语的过程,也是作家进行文学地图重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Russia is experiencing the "mediatization" of society a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enetrate everyday life. This has contradictory effects since it increases the means of manipulation of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at people can expand and personalize their use of media. The functioning of technical innovations in Russia is determined by social factors, by the relations of power established in society, by social and individual resources, and by the level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陈深汉 《创新》2009,3(11):72-74
当前,国内外局势与我国思想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党中央一再强调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努力做到理论表述通俗化、宣传形式形象化、实际应用生活化、行动推进层次化、经验提升理性化,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众文化",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批判者认为其是"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是肤浅文化的同义语,是美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入侵,是民间文化的灾难.辩护者则认为,对大众文化的这些非难关系到一系列价值标准的判定,大众文化和趣味标准不应由意识形态的制造者来决定,大众文化与其说是将艺术降格为商品世界的符号的再生产,不如说它是一个转折点,即终结了旧的文化形式,并将符号和消费引入自身地位的界定之中.所以,传统的批判理论指责大众文化被框定在极度的消费主义之中,风格千篇一律的刻板单调和平庸陈腐,是无的放矢.大众文化或许同样可以对高雅文化说,它事实上什么也不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下层文化.大众用两种基本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下层性:一是逃避;二是对抗.两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都包含着快乐和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逃避中快乐多于意义,在对抗中则意义比快乐更为重要.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全球文化一体化和单一化的趋势,对人生深度、意义深度的消解,对艺术的神圣性、超越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18.
The Stud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Tostudyclassicalliteratureistotranslatethemeaningofcertainaspectofsuchliteratureintocontemporarylanguage.Thebasicpremiseofanyinterpretationliesinthealienation,ornon-contemporaneityoftheclassicalliteraryphenomena.Fromapositivistconceptionofhistory,therealmeaningofthestudyofallliteraryphenomenaliesin"reviving"history,i.e.,reorganizingandinterpretinghistoricalliteraturefromaspecificculturalbackground,andreproducingtheliteraryspiritofthattimepreviouslyobscuredbyitshistoricaIbackground."Reviva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