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燕艳 《探求》2006,(3):13-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机制不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所以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是当务之急。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纪新青  宋明爽  康维波 《社科纵横》2009,24(5):38-40,47
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因素的参与,其中,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诉求,也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契机。从提升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整合农村的教育资源入手,以教育经费、师资、课程的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农村教育模式,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教育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社 《探求》2007,(1):35-39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有政策配套问题、有资金筹措问题、有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等等。然而,在这些问题中,教育管理是关键,有效机制是保障,提高农民素质是目标。文章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农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内现实出发,提出了一套建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点用地需求与整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数量、结构及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出现了农用地日趋减少的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党和国家确定了未来15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当前面临着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着的废弃地、闲置地、多占地、占好地等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对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等粗放土地利用方式,对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改造、调整及整治,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有农民、农村社会组织、政府和市场,这些推动者在新农村发展建设中有其各自的作用.当前,农村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各项事业进行改革,从农民利益诉求出发,正确把握乡镇人民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合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成太 《社科纵横》2007,22(11):37-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浩瀚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攻坚工程,因此在开局起步时就需要把握好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防止走向误区。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遵义市两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从经济、文化、环境、政策四个维度,引入中介变量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出生人口素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呈显著正相关.遵义农村出生人口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是影响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后发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欠账较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从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发,无论是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角度看,还是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角度看,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都将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玲 《学术交流》2006,(9):98-1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资金来源是其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多方并举,多元筹措,加大支农资金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调整农村金融的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农功能;利用资本市场,广泛吸引工商企业和城乡居民进入农业领域投资;充分发挥土地出让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政策效应;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积累。通过强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系,全力支持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平  胡海 《太平洋学报》2009,(12):47-56
公共服务是政府最基本、最经常的职能之一,体现了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闽粤边界农村远离省会中心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容易形成被忽视的断层,乡镇政府职能如何定位等问题相对突出。本文以闽粤边界的永定县、大埔县、诏安县和饶平县四地为对象,对其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职能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定位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及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5):130-133
农村特色文化建设是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精神支撑。农村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创新保障机制:在舆论引导机制方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特色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在财力保障机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制度;拓宽筹资渠道,制定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援助计划。在人力保障机制方面,积极保护民间艺人,巩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实施专业辅导,构建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此外,还要加强领导、监管与协调,切实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健全考核机制,合理评估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村区域城镇化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区域振兴和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区域城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内在张力机制的作用,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选择科学的推进方向和合理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充分发挥历史继承的张力作用,推动城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本开 《创新》2009,3(2):58-60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与加快城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缩短城乡差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都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新形势下,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龙南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以“一村一品,一村多景”为基础,注入历史、客家、现代三种文化元素,提高了农村文化品位,增强了生命力,塑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龙南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社会治安防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霞 《社科纵横》2010,25(3):50-52
农村和谐稳定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当前在城乡之间、贫富之间距离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下,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要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必须为新农村建设着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甘肃省华池县农村治安状况、县公安局的机构设置、农村派出所警力的配置等问题的研究,认为农村社会治安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的方方面面。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对于塑造新型农民,构建和谐的农村秩序意义重大。为此,应当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法制体系建设等几方面培育农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积慧 《学习与探索》2006,3(5):180-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才能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实现乡风文明,才能在农村真正实现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特殊纽带作用的考察,并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探讨了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20.
江颉 《创新》2013,(6):102-104,111
加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影响培育新型农民的因素入手,探讨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视域下培育新型农民的对策建议,以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