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著名的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和对学习条件的描述”.对体育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如何获得运动技术概念,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等问题研究甚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结构主义认知学习论为依据,在田径跳远教学课中进行实验研究,试图使结构主义认知学习论在我们体育教学领地获得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体育教学提供  相似文献   

2.
中学英语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增高,课程内容难度增大,部分学生便开始走下坡路,“学困生”这个群体就出现了。症结并不在智力高下,也不在基础没有打好,而主要是由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因为在英语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便被困难吓倒,灰心丧气,不思进取,这是一种“消沉心理”;有的学生抵制不住各种游乐场所的诱惑,沉醉其中,荒废学业,不能自拔,这是一种“痴迷心理”;有的学生因为自我封闭,情绪不稳定,不能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或建议,这是一种“逆反心理”……如此种种,反映出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归纳总结法等科研方法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隐性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并对不同心理水平学生如何安排适宜的隐性体育教学进行论述,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隐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心理水平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为高校体育教师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实施体育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而在现实中,体育课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只要教师按教学工作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生就情绪不高。因此我们认为将娱悦身心的快乐体育作为课堂教学手段之一,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日本学校盛行“快乐体育”,我国有些学者也提出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身体,掌握技术技能,学习知识,发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生"厌学"情绪在体育课中表现的"惰性"心态及"厌恶运动"的行为分析,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体育教师在课中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双边关系及对学生行为动机的调整和引导,使体育教学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心理好坏,对体育学习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波动最活跃的时期,所以中学体育教师要重视中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力图在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进行探讨,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最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体现出和谐理念.和谐体育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学生及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和谐,而培养和谐的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实施和谐的体育教学.具体实施途径有: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美观的体育教学场所和设施;探寻走“个性化”的和谐体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育课”被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也必须进行改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自觉进行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服务,保证身心健康。高校要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课程的操作者——体育教师不仅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还应该紧紧围绕大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大胆改革教学环节,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与健康知识,让学生“乐学、愿学、爱学”,并学有所用,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学生终身受用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教师、学生、教材、设施、心理、环境等。这些要素之间即相互对立 ,又相互联系。因此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必需从整体出发 ,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一题进行剖析 ,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动物叙事”这一特殊叙述方式与表达形式成功地介入到“底层文学”当中,无疑给“底层写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陈应松的努力与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表征,他的《太平狗》很具有说服力,也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备的写作范式。当然,还有诸多优秀的作家参与到该题材类型的创作当中,并呈现出了底层“动物叙事”所可能达到的向度。作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一个重要考查维度,“底层写作”中的“动物叙事”显示出了其特有的题材优势与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能性述补结构是我们从语义上界定的表示“能够”“可以”意义的述补结构。能性述补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V得V得O V得C V得OC V得CO V不得VO不得V不得O V不C VO不C V不CO(V是述语C是结动词O是宾语)。在本文我们只选择其中既带宾语又带补语的比较复杂的四种形式V得OC V得CO VO不C V不CO进行考察。我们选择《三言》这一近代口语性较强的作品进行考察,可以看出这几种形式在此期的大体面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以比较的方法对各形式的数量、述语的音节情况、述语的性质、结动词出现的次数以及宾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6.
研究《墨经》的学者大都把“效”理解为“说”的一种具体论式或者理解为“说”的原理。本文通过分析前辈学者对“效”的研究成果 ,认为“效”不是对某种具体推论形式的论述 ,也不是对“说”的原理的概括 ,而是一个与《墨经》逻辑研究的方法论直接相关的重要范畴 ,“效”决定了《墨经》逻辑研究的对象、性质和目的 ,在《墨经》逻辑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以及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9.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以“道”为核心,而“有”“无”则是“道”的核心问题。对《老子》“有”“无”的考察,大体可分为“道”为“无”和“道”统“有”“无”两种见解。作为一种合理的诠释方式,从断句、词性、义理等方面来考察“有”“无”,可以看出“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万物的本原、本体,从本质上来说,“道”是“无”“有”的统一。“无”是指天地形成之初的无形状态,“有”为实有,是万物之母,万物同出于它,“有”与“无”同出而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