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嬗变而言,"语言转向"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话题,但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该概念的认识却是含糊不清的。事实上,这一时期西方文论中发生的"语言转向"包括两方面——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二者在知识背景、理论旨趣上的有着显著区别,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重在审美的语言形式,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注重语言活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普遍呈现出拒斥形而上学的语言之思及语言观变革。超越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思想可以回溯到维科的诗性思维和诗性语言、荷尔德林的诗意栖居理想、狄尔泰的生命体验哲学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20世纪海德格尔的诗意生存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进一步探寻超越形而上学的语言道路。深入阐释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语境下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语言观,对于深入把握语言学转向的思想逻辑与当代语言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蔡曙山 《学术界》2006,(4):20-39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所有的这一切变革,都发生在其语言基础上。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20世纪初发生的从自然语言到理想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二种含义是战后发生的从理想语言回归于自然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语言哲学的诞生。20世纪中叶以后,语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语言哲学的三大研究领域是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20世纪最后20年,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西方哲学又发生了从语言向心智的转变。我们要充分重视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吸收其合理因素,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概念,因为语言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语言学和哲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哲学中关于意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对语义学的影响是广泛深远的。可以说,语义的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20世纪分析哲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分析方法”,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都得益于“语言学转向”。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其局限。理想语言毕竟出于虚构,缺乏生活根基,又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征,因而不容易被一般人认同,难以行之久远。“语言学转向”已成历史,但其影响仍在继续。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东西方哲学对话与融合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古代哲学离开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而追寻世界统一性的本体论独断,转向对"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认识论反思,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则不仅仅是对语言意义的分析与理解,而是在语言学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表征的人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之上生发出的多重路径、多种角度的转向.我们将这一系列转向概括为: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生存哲学转向、语言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向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并认为这些转向彰显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和哲学发展不断深化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7.
肖莉 《东南学术》2007,(4):134-139
本文在语言学转向背景下,观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剖析语言学转向前后的语言观、创作和理论的双重觉醒、重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等,以期管窥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倪志娟 《北方论丛》2005,(4):126-129
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以两条线索进行的: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路线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的人文主义路线.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哲学家们试图以语言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反二元论的意义整体.以往在认知过程里被当作一种透明介质的语言,接受了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的聚焦透视.对语言的关注,是人类认识能力深化的结果,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但是,在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正在将语言神秘化、迷信化,从而陷入了语言的牢笼.  相似文献   

9.
语言哲学研究目前正成为国内外语语言学界的一个主要研究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其中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哲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的问题;二、西方语言哲学终结观与当前国内外语界的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问题;三、哲学的语言学化和语言的哲学化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是从整体上了解当前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蔡曙山 《学术界》2001,(1):16-27
本文回顾百年哲学最重大的变革语言转向,分析语言转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语言转向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阐明数字化是语言转向在当前新的表现形式,提醒哲学家要充分关注数字化引起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初年以来,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向已从历史规律论("大写历史")转到了历史认识论("小写历史"),也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分析的历史哲学.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慢慢侵入历史研究的领域,虽然没有被全盘接受,但其对历史认识论的影响巨大.如果说当代哲学界和史学界的历史哲学研究,已经放弃了对"大写历史"的探讨,那么这一转向,其实也与怀疑"小写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所关联.人们对史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是否等同于文学、美学等问题展开了争论.由于"语言学的转向",使得史学家们感到要想在历史叙述中排除主观的意见,几乎根本不可能.史家治史,在追求真实性以外,似乎还有文学性等其他的东西需要考量.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写历史"和"小写历史"之走向没落,反映的是当代世界历史的重大变迁.虽然西方的历史哲学已经转向、甚至走向没落,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远景进行思考、判断和预测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思想的转向,意味着哲学逐渐变成了解释学.20世纪哲学中的语言转向,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不是传统的阐释理论,其哲学文本是阐释之阐释,是对我们所邂逅的东西的长久沉思.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不仅源自干海德格尔的解释学,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海德格尔解释学的关键性纲领,即"语言是存在之家".20世纪的解释学需要改变对哲学活动的理解,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也许重新遮蔽了理解自身.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结构、作用方式与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言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了实验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20世纪初经验主义哲学的盛行推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重新兴起,带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的产生;而现代兴起的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以及有关语义学、语用学等新兴语言学流派的兴起,都与当时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言意之辨"是中国古典哲学、诗学中一个聚讼纷纭的根本性问题,不过,通过对儒道佛三家和朱光潜、钱钟书等现代诗学大家的语言观的考察,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梳理出一条从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向现代诗学语言本体论转变的线索.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情思与语言的一致性入手,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来论证艺术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与乾嘉学术有着内在联系的龚自珍则是促使这一"语言学转向"发生新的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龚自珍将历史演进观念引入"语言哲学"的思考之中,对乾嘉以来的透过本字、本义研究而把握上古历史真相的历史还原主义思想提出了质疑;以"众人创造文字、语言"的新思想颠覆了传统的圣人创造历史的观念.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他坚持循名以责实的观点,就语言与思想类型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一直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宣告了传统同一性辩证法理论的终结.柏拉图"思辨辩证法"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此路不通,我们必须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返回到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苏格拉底意义上的"对话辩证法".语言哲学发生的语义学向语用学的转向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契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并不是语义学的转向,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内涵就是"对话"作为一种以言行事行为,在一种完成行为式立场上,通过语言游戏,最终达到商谈共识,从而实现团结的目的.因此,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具有双重的意蕴,在语言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对话辩证法,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团结理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作为一种"对话辩证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辩证法理论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7.
语言转向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转向"的核心意义在于坚持哲学之为概念考察,以抵抗把哲学转变为伪实证科学的倾向.然而,这一努力被广泛理解为应将哲学问题视作语言问题,引使人们把哲学混淆于语言学和语义学.本文通过明确哲学的反身性质,划清哲学和语言学、语义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转向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大的"成果"之一,它引发了西方哲学研究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进而影响到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语言是人类思维表达的外壳,在这场思想革命中,语言本身既是工具,也是主体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思想精华,颠覆了过去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同时也使语言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陷入困境,其影响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以人类的认知和理性存在的本体论为基底,其哲学根本是体验哲学与历史事件.认知语境具有认知与语境的本体论特征,体现客观实在性和认知相对性的统一.认知语境转向从翻译的言内认知语境和言外认知语境及其互动的关系出发,考察翻译主体的认知、语言、存在的互文顺应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探索译学发展途径,避免译学"语言学转向"的语言泛化、"文化转向"的文化泛化等倾向,把焦点集中在解决译者思维与文本、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的取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认知转向"视野,也有利于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结构、作用方式与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言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了实验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20世纪初经验主义哲学的盛行推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重新兴起,带来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的产生;而现代兴起的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以及有关语义学、语用学等新兴语言学流派的兴起,都与当时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