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朝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实行伯克制的统治方式,“惟哈密、吐鲁番以札萨克制”。札萨克制是清至民国时期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制度史的重大课题,但囿于文献资料的零散与缺乏,国内外有关这一专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根据清至民国时期的有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所得资料,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哈密、吐鲁番回部归附清朝的过程 清朝建立初年,新疆地区尚处在准噶尔蒙古的统治之下,锐意统一全国的清王朝,极力想将新疆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围。“哈密于我边塞,相去最近”。清朝注意新疆,不能不注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两个新疆的新朋友走进了我的朋友圈。一个是汉族,一个是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5.
南疆伙种制研究●王欣伙种制是解放前新疆维吾尔族农村(主要是南疆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租佃制度。由于各种伙种关系在解放前新疆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所以,研究伙种制度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解放前新疆维吾尔族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维吾尔语与汉语翻译的关系入手,针对当前维吾尔语中汉族人名的新生特点制定了维吾尔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的映射关系表,并对维吾尔语中汉族人名翻译出现的疑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意在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我国汉族人民与维吾尔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较系统地论述了秦汉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客观地反映了中央王朝与新疆地方政权以及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8.
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幅员辽阔,古称“西域”,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疆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47个民族成份。横跨自治区中央的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自然景色各异,风貌迥然不同的南北两部分。天山南麓俗称南疆,坐落于南疆最南端的和田,古称“于阗”,和田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全地区总人口约150万,其中维吾尔族就占到了97%以上。  相似文献   

9.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此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方式,西部大开发、新疆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文化上的整合将会促使各民族人民自觉地向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浓厚重商传统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传统商业贸易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既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又与维吾尔族特殊经济结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同时受到国家商业政策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维吾尔族传统的商业发展史,益于探索维吾尔族现代商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魂牵梦萦的家郭桂芝我在新疆安家落户已经30年了。然而我现在要说的,却是我们所共有的一个维吾尔族的家,那就是托乎提汗阿帕一家。也许你会奇怪,一个天津来的汉族女同志,怎么有一个维族的家?每次我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总是心情激荡,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那是...  相似文献   

12.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5,6(2):1-16,85-8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与多文化的汇聚地,其对清代及民国时期新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内地汉文化和新疆多民族文化在新疆城市建设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特色,即双城结构,甚至多城结构。清代民国时期新疆的多个民族和多元文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后新疆城市民族构成及文化多元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建设、宗教、民俗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疆的边疆性特征,使得其在军事上和边贸上的功能突出。清前中期新疆建立大批军事城市,至清末民国时期,这些城市的军事功能仍然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中期以后一批兵团城市和军垦城镇出现,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区外流浪的新疆流浪儿童 ,绝大多数是来自南疆城乡的维吾尔族男孩。他们被诱拐 ,被成年人控制 ,以盗窃为主要的谋生手段 ,并在大、中城市间有目的地频繁流动。新疆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其次 ,新疆流浪儿童的特殊性使政府有关部门难以处理。由于新疆流浪儿童依托于在内地生活的本族群体 ,当地有关部门对异地、异族文化的陌生与隔阂 ,使流浪儿童的个人行为成为内地一些地方出现歧视与排斥新疆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甚至因此影响到新疆与内地、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派出的项目组,在2008年8~9月份对新疆毯(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维吾尔族毯)进行实地调研,搜集和整理了有关新疆毯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项目组走访乌鲁木齐市、和田市、洛浦县、伊宁市等地,发现新疆毯是维吾尔族家庭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每家每户都有色彩斑斓的挂毯和地毯。  相似文献   

15.
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有的,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与维吾尔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紧密相关。目前,有关麦西莱甫起源与发展的史料极为罕见,我们只能从维吾尔族的神话故事,配合一些汉族历史典籍和其他突厥语民族的相关材料,对麦西莱甫的产生与发展作一个简单的勾勒。宗时,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虽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民和汉族农民在包地、用水、请工、技术学习几方面交往的描述与分析,说明维汉农民在生产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并讨论利益对族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石硕  王志 《民族学刊》2021,12(5):83-91, 116
文章立足于清代民国时期的文献资料,探讨了汉藏连接地带汉藏通婚的历史过程,汉藏通婚得以实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并对通婚对汉藏社会、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影响进行了探析。指出以男丁为主的汉族移民和男少女多的藏族社会存在结构性互补,是“汉男娶番女”这一通婚模式的人口学基础;勤劳、体健、能对汉族男丁在藏地的事业发展产生助益是藏族妇女成为汉族男丁理想婚姻对象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对,身份、财富、劳力、特殊技能等家庭物质生活保障能力是汉族男丁能够入赘或娶得藏族女子的主要原因。汉藏通婚家庭的成员以“翻译”的身份,不仅有效的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经济交流,而且对汉藏民族间感情的沟通,文化的交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的实施,新疆经济不断地发展,来新疆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处在祖国最西部,占有独特的地位.从面积、距离、民族、地貌、气候等方面对其他地区的居民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新疆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13个主要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本文以疆内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民族成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机制的阐述,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从保护民族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出促进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对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清代以来,外省移民和区域内的人口流动决定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新疆的分布格局。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新疆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汉族的分布及与他民族的互动,推动了具有多民族、多地区和多层次内部结构特征的汉族移民文化的生成,并在北疆地区形成一条文化带和两个文化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的实施,新疆经济不断地发展,来新疆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处在祖国最西部,占有独特的地位。从面积、距离、民族、地貌、气候等方面对其他地区的居民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新疆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13个主要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本文以疆内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民族成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机制的阐述,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从保护民族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出促进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对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