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唐代女诗人薛涛(字洪度)之生卒,笔者一向相信张篷舟先生的说法,即洪度生于代宗大历五年(779),卒于文宗大和六年(832)(拙作《薛涛诗艺术风格摭谈》即采用是说,见《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张先生的论说详见《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今细审洪度有关诗篇,觉得张先生对卒年的考订至为精审,无可疑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一生赋诗四十多年,吟咏颇多,但她留下的诗篇,在宋洪迈编选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只有七十二首,这说明薛涛的诗篇,到宋代已散失很多了。明万历年间,成都洗墨池书房,根据扬升庵家藏,刻有《薛涛诗》一卷,所集之诗未出《万首唐人绝句》范围。明胡震亨编《唐音统签》,收薛涛诗于其中,题名《洪度集》。此集据洗墨池本,却删去了《十离诗》以及《秋夜》、《落花》等伪诗,补入了后来发现的《西岩》、《江月楼》两诗。  相似文献   

3.
一、《谒巫山庙》应确属薛涛作品薛涛有诗《谒巫山庙》云: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人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云为雨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作者新著《漫话薛涛》(待出版)中涉及成都女侍人与达官名士酬唱交流的部分章节。文章为薛涛其人其诗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薛涛,作为一个女诗人,历来受人重视,评价也颇高。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她的一首小诗叫《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涛《送友人》及《题竹郎庙》诗,为向来传诵”。近人郑振铎也在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63年版)中写道:薛涛“其诗轻茜而艳丽,时有佳句,象《题竹郎庙》。”  相似文献   

6.
成都薛涛研究会会长、原成都大学校长刘天先生离休近20年来,潜心于唐宋学研究,继《薛涛诗四家注评说》等专出版后,其新《柳永年谱及系年词考签》于2005年10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该书内容考辨详实,新见迭出,除“柳永年谱稿”和“柳永词系年考签”外,还有作近年来关于柳永生平、交游的考略以及柳永词的师承、影响等评传章。  相似文献   

7.
柔石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小说家,他创作了三部中、长篇小说,还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他生前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疯人》和《希望》,还有一些未曾结集的单篇,如《为奴隶的母亲》.在他的遗稿中还有一些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就柔石短篇小说创作的演变及其主要成就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史料记载,薛涛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有酬赠唱和者,除元稹外,集中可见尚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建、杜牧、雍陶以及显宦兼诗人的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等。(武、段、李另章论述,)当然,与其他著名诗人的唱和之作还有不少,仅就蜀人费著《笺纸潜》记述便有廿十人之多,只可惜都亡佚了。 其中,白居易《赠薛涛》一诗,颇堪玩味,其诗《白氏长庆集》不载,诗见计有功《唐  相似文献   

9.
试论唐代女诗人薛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老的西南文化名城成都,继汉代才女卓文君之后,又出现一位唐代女诗人之冠薛涛,为古老的名都增加了新的光彩,一时藩镇连帅,幕府名士,诗坛巨匠,争相与之唱和,煊耀西南诗坛。薛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费著《牋纸谱》)至今传为美谈。薛涛,字洪度,生于唐代宗大历五年,死于唐文宗大和六年。原籍为长安人,幼年随父薛郧宦游成都。就教于父。从九岁时就能作诗,聪颖机敏,颇为父母所钟爱。父  相似文献   

10.
八五年七月二日《光明日报》苏者聪《元稹在男女问题上一往情深吗?》一文,就元稹在男女问题上一是否一往情深与裴斐同志进行了商榷,。文中关于元稹与薛涛关系的论述似有未安。 (一)、苏文云:“元稹……不但见女色而动心,且地至听女色而怀鬼胎。”根据是:“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请求出使西川,寻隙与之(指薛涛)相见”。这实在是有些冤哉枉也。  相似文献   

11.
~~改革家 ;当他展望未来时 ,因为提不出理想 ,找不到出路 ,便陷入封建士大夫阶级最鄙俗的悲观厌世主义泥潭。”“曹雪芹批判了‘男尊女卑’思想 ,歌颂了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但是 ,却宣扬了封建士大夫阶级没落腐朽的‘红粉骷髅’反动观点。……尤三姐死后托梦给尤二姐 ,说什么‘只因你我生前淫奔不才 ,使人家丧伦败行 ,故有此报’ ,这显然是对尤二姐的谴责 ,对贾琏、贾珍和贾蓉罪责的开脱 ,是曹雪芹硬将自己‘红粉骷髅’思想强加给尤三姐 ,违反尤三姐性格的。”薛瑞生对曹雪芹思想两面性的分析无疑对读者是有启发意义的。冯其庸在 1 983年第 4…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经检阅和解读《无锡金匮县志》、民国乙卯(1915)江阴邓唠《续修薛氏族谱》及光绪己卯(1879)《薛氏族谱采遗》、民国己丑(1949)《薛氏锡山支谱》,考述了薛福成家族之祖籍与谱系。认为薛福成家族之祖籍并非四川苍溪,而是江苏江阴;薛福成之高祖,不是玉佩公薛景珏,而是友琦公薛粜;薛福成之曾祖,不是汉澳公薛稻孙,而是葆光公薛世琛;薛福成之祖父是芗圃公薛锦堂、父亲是晓飘公薛湘,但芗圃公薛锦堂并无兄弟,故又洲公薛玉堂亦非薛福成之伯祖。而且薛福成家族迁锡(无锡西嶂寺头村)的第一代,不是康干时期的玉佩公薛景珏,而是薛福成的七世祖宜斋公薛度,于元末“红巾之乱”,由江阴泗河镇之邓唠里(今江阴市青阳镇邓阳村)徙居无锡兴宁乡寺头镇(今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寺头村)。  相似文献   

13.
论元杂剧中的隋唐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保存了丰富的隋唐故事,它们由瓦岗寨英雄故事、尉迟恭故事、薛仁贵故事等三个题材系统组成.这些故事大多出自虚构,且在内容上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体系,可以断定,它们取材于宋元说话.通过这些杂剧,可以了解当时隋唐故事的发展情况:1)摆脱史籍约束形成独立体系,且初具规模;2)多线发展,未能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故事体系;3)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通过这些杂剧,还可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民众文化心态的特质:1)英雄崇拜心理;2)戏拟历史,显扬低贱者;3)希富望贵,获取心理满足;4)尚奇猎趣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5.
乐羊子妻是《后汉书·列女传》中17个样板女子之一,她的典范意义在于勖夫成材,即留下了“停机德”为核心的“好女人”故事。从唐传奇开始,小说中出现了“停机德”精神的艺术载体。其一,《李娃传》后半部透发出勖夫佐夫的强劲主流文化张力。李娃对荥阳生的孜孜规劝及其成功,构建了小说史上第一种“好女人”模式。其二,明代拟话本《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是李娃传奇的平民版。它淡化了神秘,强化了写实,从而成为乐妻品质的低调延伸。其三,《西湖二集·巧娃佐夫成材》是李娃故事的变异:女主角打造男人的理念与手段偏离了“停机德”轨道,失去了李娃、赵春儿勖夫故事的温暖与正气。其四,“停机德”模式没有酿成蓬勃发展的流派。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中几乎看不到乐妻身影;一二流短篇小说中偶尔拾得“停机德”碎片。其五,薛宝钗不是“停机德”样板。尽管曹雪芹给她贴上了“停机德”标签,但细读全书,不可以把她放到乐妻门徒中去。这不仅仅因为她的性格内涵无比丰厚。而且还因为她的男人观已经呈现出无可置疑的多元趋向。  相似文献   

16.
《杼情集》应是晚唐时人卢瓌所编纂的一部"唐人诗话"。此书在宋末元初已亡佚,今由《太平广记》、《诗话总龟》前集、《诗人玉屑》、《能改斋漫录》辑得材料35条。分析这些材料可知:《杼情集》既有对诗作的辑录与评论,亦有对诗事的记载;其体例目前已无法探寻,只知其由几十条并无联系的短小文字连缀而成。较之《本事诗》,《杼情集》更接近《六一诗话》,是晚唐时期的一部"类诗话"作品。它不仅记录了诗歌、诗事,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诗话"渊源不可或缺的材料,还代表了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成为链接先宋诗话与宋代诗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蒙文通经学四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文通的经学思想承廖平而来并加以发展。他批评汉学流弊 ,倡鲁、齐、晋之学 ,以地域分今、古 ;破弃今、古文经家法 ,而宗周秦儒学之旨 ;其后 ,蒙文通又提出汉代经学乃融会百家 ,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的见解 ,推崇西汉今文经学 ;后于晚年对今文经学提出批评 ,认为今文经学乃变质之儒学。蒙文通的经学思想内涵丰富 ,经历了四次变化 ,值得认真总结与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研究者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的争论不断,但多是着眼于她们的异质特征的对比,很少有人论覆其人物形象的共性。从这两个人物的前生、今生和来世等不同的经历寻求二者的相同处,进而阐释了她们作为一个艺术构思整体在小说文本中的意义,揭示了曹雪芹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9.
康熙至乾隆之间诗学的嬗变,显示为一个王渔洋神韵诗学被扬弃而袁枚性灵诗学逐渐主导诗坛的过程。其间重要的契机是叶燮诗学由其门人沈德潜和薛雪传播、发挥,在江南诗坛产生重大影响。以薛雪、黄子云、吴雷发为代表的江南诗论家将叶燮诗学中自成一家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推进,而查为仁、桑调元等另外一些诗人则激活了古老的性灵概念,在雍正至乾隆初的一段时间,为性灵诗学的发展造好了舆论声势,做好了理论准备。这些人物都与袁枚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其诗学也为袁枚所熟悉,作为性灵诗学的前驱,有必要从诗学史的角度对其历史意义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鲍尔·恩格尔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在散文《爱荷华圣诞节》中,作者从孩子的视野出发,讲述儿时一次普通的圣诞节经历。作者灵活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衔接自然。作者还多次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角度,形象地刻画了农家圣诞节宴会,细微之处见真情。同时,作者以孩子的口吻讲述圣诞节的所见所闻,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而宗教故事的引用,则使文章富有浓厚的宗教传奇色彩。这些创作技巧的使用,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