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教授根据涛诗"浅深红腻压繁枝"句,认定涛诗"里的棠梨花指的就是海棠."这是他将"红腻"(花肥)误解成"红花"的缘故.他又据涛诗"吴均蕙圃移嘉木"句,断定"嘉木"海棠是李德裕由洛阳"移来"成都赠与薛涛栽种的.但园艺常识表明,海棠由种植到开花,需要十年左右时间.而李德裕来成都不足两年薛涛就逝世了,她又怎么可能写出"移来"多年后的"嘉木"已"浅深红腻压繁枝"了?可见,不学点植物学和园艺学知识,是读不懂薛涛这类咏物诗的. 相似文献
2.
郭蓓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1):91-95
《童年》与《呼兰河传》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表现为儿童的忧伤。它源于自传性的写作和创作者的天性,以儿童与老人、与死亡、与世界的辐射网加以展现,从儿童视角展示了文本忧伤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3.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审美心理特征,具备单纯、率真、纯洁、质朴的生命内涵,充满生动活泼幽默、谐趣等儿童情趣,从而使儿童身心得到愉悦。 相似文献
4.
《社戏》、《故乡》中的儿童乡村生活是鲁迅诗化童年的梦想和童年梦想的诗化 ,鲁迅把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和他的立人思想灌注于他笔下的诗性故乡中 ,从诗性的故乡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对抗生存的痛苦感、焦虑感 相似文献
5.
李学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2)
20世纪之前,中国社会主流儿童观“目的论”与“功能论”倾向异常显著.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中国社会对于儿童的“发现”,其标志之一就是童话集《稻草人》与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前者体示了“童心”与“启蒙”的交汇,后者则表达了“想象”对“时政”的涵客,两者都是新型儿童观复现、传播、迁移、衍生的表征.尽管如此,但就内在构成与价值蕴含而言,《稻草人》与《大林和小林》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儿童本位”之儿童观.此间,中国现代儿童观演变之路只走完了最初几步,前路依然崎岖而漫长. 相似文献
6.
李铁的长篇小说《锦绣》详尽展现了锦绣厂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辉煌到市场经济改革的阵痛,在展现锦绣厂不断适应新形势走向新生的同时,书写了变革过程中工人主体地位的变化及精神世界的震荡。《锦绣》既是东北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国家工业发展锦绣前程的表征,是李铁对一个工业现代化国家的艺术描摹。 相似文献
7.
何敏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有不少篇目以其生动的趣味性深受儿童读者的喜爱,可视为儿童文学作品。《聊斋志异》对传统的志怪小说中儿童文学题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更丰富全面,现实主义精神更强烈,幻想色彩更大胆有趣,而精神境界也更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巩本栋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6,(4):59-61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这一课题,自章培恒先生明确提出并大力提倡以来,已过去了十馀年,除了由复旦大学召开的以此为题的五次学术会议,并出版若干册相关论文集之外,作为此一研究实绩的,能举出来的似乎并不多(谈蓓芳教授所著《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等,或为一种)。张勇教授新著《中国小说古今演变研究举隅》,应该说是成功实践章先生研究思路的一部力作。中国文学研究界并不缺少对中国古典小说或现代小说的研究,然而,在 相似文献
9.
谈风霞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0-33
从儿童欣赏视角分析神魔幻想小说<西游记>的文学魅力,指出孙悟空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童心童性",<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吸引儿童的四大因素是幻想世界的诱惑、英雄情结的表达、叛逆心理的宣泄、游戏精神的发扬.通过与西方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对照,指出成功的儿童幻想文学应该走进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表现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西游记>给中国的幻想文学提供了民族化、儿童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谈风霞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0-33
从儿童欣赏视角分析神魔幻想小说<西游记>的文学魅力,指出孙悟空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童心童性",<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吸引儿童的四大因素是幻想世界的诱惑、英雄情结的表达、叛逆心理的宣泄、游戏精神的发扬.通过与西方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对照,指出成功的儿童幻想文学应该走进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表现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西游记>给中国的幻想文学提供了民族化、儿童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蜀中才女薛涛人文风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2):60-64
摘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时代的主体对文学的感悟,用个性化的文字所呈现的思考,铸就了不同时代的文学从业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薛涛,蜀中四才女之一,又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集才华与大诗人双冠于一身。现今的薛涛研究中,无论是诗人的个人生卒年、感情经历、身份考证研究,还是薛涛留给后世的诗歌文本解读,都是硕果累累。梳理与薛涛相关的文献,着眼于因薛涛在蜀地而形成的旅游景点,呈现出薛涛墓、薛涛笺、薛涛井在不同时代文献中的常态与变化,剖析其“变”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铁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3):67-71
细斟薛涛十六岁到二十岁入乐籍期间所作的<十离诗>和其他咏物诗之创作背景与情感内容,前人有关薛涛"诗格卑下"殊乏雅道"的评说是欠妥帖公允的,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3.
李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46-150,160
一个"情"字,贯穿和困惑着中唐女诗人薛涛的一生,对美好情感的期待以及一场又一场空白的等候,雪泥鸿爪,都在她的诗中留下了美丽而忧伤的印痕,从而也使她的诗散发着芬芳的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14.
于洪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44-146,150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在薛涛现存的91 首诗词中有44 首是酬赠诗。对薛涛酬赠诗英译的研究对加强译文读
者了解薛涛本人和薛涛的诗词创作都有着重要意义。关联理论翻译观是德国翻译家Gutt 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中
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到推理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交际的成功。文章
结合关联理论翻译观,对薛涛酬赠诗的英译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薛涛诗词及中国典籍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刘成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2-109
苏氏蜀学对荆公新学的批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激化期和深化期.它反映出二氏之学在经世层面"重法"或"重人"等诸多分歧,以及苏轼的儒学传承意识.它与北宋中后期的政争、党争互为表里,既导致和强化了后者,同时又深烙党争、政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张利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94-97
薛姨妈是《红楼梦》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 以往的评论往往忽视她特殊的身份处境而使该形象研究存在显而易见的偏差。本文认为薛姨妈是个全书并不多见的随和善良的贵族妇女, 同时又是个颇有头脑的薛府当家太太,明乎此将有助于准确把握薛姨妈形象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黄稼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畏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是意识到自我存在的必然阶段。残雪卡夫卡的作品,所体现出的畏的状态,实质是一种恐惧。只是,卡夫卡的作品是对环境的一种恐惧,而残雪,则过多地表现出对精神的一种恐惧。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道永远处于无限创化和生发的状态,具有无限的内在动态激发性。对道的把握要从四个层面着手:道体、道相、道性、道言,但这四个层面并不是截然区分的,而是对道在四个纬度的阐释,是对它们内在关联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创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鑫森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6):1-3
短篇小说(包括小小说)是我最为钟情的文体。这些小说的背景,多为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古城湘潭,或是散发芬芳文化气息的某个场地;小说中的人物,多是闪烁传统文化光辉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以及蕴含文化精神特质的各个阶层的人物;文字注意张驰有度,善用"闲笔"描人写物,烘托文化氛围。小说立志于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弘扬,表现出深厚的古典主义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不为刘勰重视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合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3):57-60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提只字 ,反映了他代表主流文化同时又身为佛门信徒的双重立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