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冰心新时期以来的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心从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勤奋写作了近80年,这样的持恒和毅力令人敬佩。新时期以来,她以“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的信心,创作了大量作品,就散文而言,有自传散文、哲理散文、梦思散文、随笔散文、杂感散文,就小说而言,有抒情小说、问题小说,形成了一个十分美丽灿烂的晚年创作景观。一、全力写知识分子题材全力写知识分子题材,这是评论冰心晚年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本出发点。她一生都生活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是她扎根的土壤、“血统”的源头,从童年起,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始终滋润着、陶冶着她的心灵,她的生活与…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问题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实践中普遍引起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现实主义的定义入手,认为它作为“再现型”文艺的基本创造形式,既不会过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创作模式,而是一种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开放体系。本文通过对各种文学创作现象的具体分析,论征了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的种种审美形态及其得失,认为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应采取多元互补的文艺方针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从14岁起离开家庭进入军队,在绵长卡里的沅水流域开始了他青少年时代的飘泊生涯。动荡的社会生活潮流将他卷到中国社会一角的下层,使他得以和下层人民接近。“我的青年人的教育恰在这条水上毕的业。”①他“对于农人和兵土,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②。这些人物的人生形式,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动机,就是要“从社会那本大书上来好好地学一学人生,看看生命有多“少形式,生活有多少形式。”(他总是不断挖掘各种人生形式,企求“对人生或生命伤受深一层的理解。”@所以,在沈从文作品中,展开了一个延伸…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无论在选择题材、开掘主题。表现角度上。还是在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上都出现了新的艺术追求。其中,在艺术结构上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这就是传统的小说结构被突破,“开放性”结构小说愈来愈多地被作家们所重视。 开放性结构小说是与传统结构小说相对而言的。它在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时,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 以人物的心理意识的流动,或以抒写思想感情为基础去结构作品。传统小说往往注重“形”、“神”的直接描写,表现主题。通常以故事情节为基础组织结构,线索分明,情节统一完整。开放性结构小说比传统小说来得更…  相似文献   

5.
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有关实际,特别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某些作品,认为判断具体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不能根据单项尺度,而要综合多项因素。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是一个由多项相关性与互为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作体系。作者认为,构成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的主要因素:(1)现实主义的艺术认识论——强调文学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忧患意识、艺术功利性、艺术客观性和时代的普遍意义等;(2)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包括理性意识、情感流向、心理沉浮和意志等;(3)现实主义题材选择——强调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等;(4)现实主义的物化方式——以“再现性形式”为主,又吸收“表现性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做为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它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对这种已经成为过去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至今仍然是一部分作家,尤其是曾经有这样一段生活经历的青年作者感兴趣的创作题材之一呢?这是因为历时近十年的这场运动曾波及到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牵扯到了数百万个家庭,触及到了社会上各个阶层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他们既是那一时期的历史见证人,又是实践者。因此反映和评价知识青年的生活便成为历史反思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也确实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思想认识价值较高、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类题材的一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7.
于文秀  任毅 《学习与探索》2023,(7):120-126+2
对东北的书写,已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热点之一。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背景与“东北文艺复兴”的文化语境下,新世纪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既接续了自近代以来工业小说的创作思维、审美旨趣、工业精神内核,又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以日常生活、个人记忆触摸转型时代东北工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突破工业题材固有的创作范式,用新工业题材创作、新人民性探索给予东北新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背负着传统的反抗──新时期妇女文学创作中的权利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妇女文学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为“觉醒”阶段;80年代中后期起为“形象重塑”阶段。纵观后一阶段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到女性提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要求、性的权利要求、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要求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要求。女性向传统进行反抗,但同时,其权利要求又恰恰露出了“传统”的马脚,乃至又回到了传统。  相似文献   

9.
作家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脱颖而出,有的作品平庸,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情思枯竭。何也?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和发挥出自己的创作优势。作家的创作优势表现为:一,要有好的创作心境,即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要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循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二,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做生活的主人,深入生活的内核和本质,才能称得上有最熟悉的生活。要处理好写最熟悉的生活和扩大创作题材的辩证关系;要有长期生活的“基地”。三,要选择最相宜的文学形式,即选择与题材最相宜的和作家最擅,长的文学形式;对文学形式“朝秦暮楚”,挤“热门”,只会泯灭自己的创作优势。四,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不墨守成规,又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家应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土壤,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骆宾基,这位在抗战烽火初燃时就跃上文坛的老作家,以晚年不倦的耕耘,不仅推出一部五十余万言的《金文新考》,还陆续地写出了一些回忆散文。这些收在《初春集》与尚未收入新集的情文并茂的散文作品,是骆宾基晚年文学创作中的瑰宝,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园地增添了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安部公房在文学创作中取法存在主义的独特个性,活用卡夫卡形式,使得作品独具特色,韵味十足。安部公房历经战后各种文艺思潮的激荡和撞击,其作品与“私小说”原有的艺术思想模式迥异,他把视角和触角投向了社会、自然与人生,呈现出一种非常态的形式,作品的外在表现也许是夸张扭曲的,表达的主题却是深沉的,那种荒诞对于日本当下的生活更有意义。安部公房以非常独特的审美和出人意表的细节、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显示出他艺术探索的前沿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最敏锐的神经与多棱镜的文学,它的繁荣程度,是历史变革合力之大小和社会文明程度之高低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并且,“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的话,那么,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对女性的处境、遭际、命运,前途的描绘与揭示得深刻与否,自然又是文学繁荣程度的重要标记。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塑造出一批色彩缤纷、各具个性、映照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现阶段妇女解放的程度和在解放过程中所遇到的严重障碍及其发展的趋势,当然,也就形象地反映出我们社会的解放程度。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高扬主体的理性主义,是调节社会成员个人之间、个人和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社会现象。文学是主观品评了的客观社会生活,也属于社会现象。作为本体的社会生活,决定了道德和文学之间的联系;道德中的意志自由,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自由,正是这种“自由”  相似文献   

14.
“三言”、“二拍”是市民文学达到繁荣顶点的标志,是明中叶后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这些作品“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生动地展示出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商业繁荣下的社会生活,体现出具有冲破封建传统意义的新的文化价值观,给人以新的思想启迪与审美感受。其中以表现商人发家史与男女性爱史的题材所孕含的新时代文化意蕴尤为浓厚,审美价值尤为突出。一、工商业者的发家史与价值观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看,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土农工商”四民之说,商位居于四民之末。在人们的价值观中,…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底,广东社会学学会在广州举行“新时期用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邬梦兆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与会代表就会议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新时期用人机制与社会发展”课题的提出(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类社会形成了用人机制。与会者指出,这是古今中外都研究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逐步深化。党的十四大以前,人事制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下放管理权限、搞活人事管理、切实转变人事部门的职…  相似文献   

16.
“言志”与“模仿”是中西传统文艺学中遥相对应的两个主导性命题。它们分别起源于中西诗学发轫期的先秦与古希腊。本文力图从双方所处的文学创作、价值观念、世界图式的不同背景:来解释这种差异现象。文章认为,双方文学作品中主客体关系、美学追求、作品实现方式的不同,双方社会价值体系中知识与道德所处的不同序列,以及双方在世界观上分别信奉两分世界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等,构成了各自在文艺学根本问题上提出不同命题的文化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空白》是贾平凹迄今为止唯一的诗集,尽管诗集中收录的作品基本上是作者初涉文坛的稚嫩之作,但作者却对这部诗集珍爱有加.诗集《空白》在语言特色、题材内容、审美情趣、思想意蕴等方面都为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和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诗集《空白》到近年来贾平凹长篇小说精品的不断井喷,显示了作家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可以说,诗集《空白》是贾平凹后来文学创作的艺术母体,对于研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小说,如果说在二十年代是以“乡土文学”和“自我小说”为人们所瞩目,那么进入三十年代之后,最引人注意的便要算是都市题材的小说了。《子夜》和《骆驼祥子》等作品的出现,使文学史家欣喜地写下了“长篇小说的繁荣”这类词句,同样,这方面的短篇,史家们也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来。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不偶然,是由三十年代的时代精神决定的。因此,当十八岁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的对象到底是什么? 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的本质即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形象的反映的产物,文学创作的对象就是社会生活.这种文学创作对象社会生活说,虽然也指出了文学的特性——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强调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反映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它究竟未能彻底解开文学创作之谜:为什么不同作者会对同一生活现象作出性质截然相反的反映,写出面目完全不同的文学文本来? 本文试图深入文学创作的心理世界,探索文学创作对象的本质并描述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后期,在纯文学逐渐低落的中国当代文学园地上,悄然绽开了一朵艺术奇葩———旅外文学。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涌现的“出国潮”这一社会现象在文学上的具体反映,是那些远渡重洋、寻求别样人生的炎黄子孙异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类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新、奇、特的异域风情,崭新的视角,赢得了广大读者。所谓旅外文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反映文化碰撞中的留学生及打工者等边缘人心态的文学作品。这一概念是由作品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身份决定的。旅外文学的出现,填补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它所塑造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