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一文中探讨了近代西方人类学派对“五四”前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刻影响。我们知道,比人类学理论稍后传入中国、同样对现代儿童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说是“儿童中心主义”。如果说,西方人类学进化学派的理论是以童话研究为主要突破口,进而从观点、方法等方面全面渗透到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工程之中的话,那么,“儿童中心主义”则是以其高扬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旗帜,为现代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2.
一一定的文学创作实践总是要求和呼唤着人们进行相应的文学理论建设。伴随着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起步,理论的重建工作也很快地被提上了儿童文学界的议事日程—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界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从历史上看,现代儿童文学理论是在缺乏自身学术积累和理论传统的情况下逐渐萌芽、发展起来的。由于一批具有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意识的文化精英和许多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是在“五四”时期完成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门类所必须的相对系统的学术飞跃,走向现代自觉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儿童问题,旧儿童观的崩毁,新儿童现的确立,为现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举行了真正的文化奠基仪式。在“五四”时期形成了足够强大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在出版界的支持下,开辟了较广阔的研究阵地,从而使儿童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收获:1.理论进入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建设;2.将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吸纳进来,化作自己的理论原料;3.开掘了众多的研究课题;4.初步择定了合适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法形成了互补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提要]论文在引入世界儿童文学关于价值问题研究的学术视野的背景下,指出儿童文学的文化实践特质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判断的难度,提出“儿童文学是什么”这样的事实认知研究应该转向基于现实的、可靠的社会语境的“价值认知”研究。在对百年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观念演变梳理的基础上,论文就当前我国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建构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进行了基本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1991年1月,由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室编印的内部交流专刊《儿童文学信息》在头条位置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自觉时代的动态综述——理论与研究,是否将继创作而活跃》为主题,向有关人士传递了如下信息: 以中国的情况而言,开始具有理论色彩的儿童文学和儿童美学研究专著的陆续推出,已经成为一个90年代起始这一年的重要信息。90年2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批出版的“儿童文学新论丛书”第一辑,有汤锐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儿童本位论曾给予滥觞期——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以重大的影响,这已被学术界所公认。如蒋风主编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说:“我们只要对初创时期的现代儿童文学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就可以发现,儿童本位论几乎成了当时许多儿童文学文论的立论依据,直接间接地吸收过其中的合理内核。”这个论断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但问题在于,当建国前许多人极力张扬儿童本位论和建国后异口同声地批判它的时候,都未对儿童本位论的内涵进行过科学的阐释和界定,致使对它的张扬缺乏分寸,对它的批判也显得无力。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儿童本位论的基本内涵,及它在儿童文学理论和创作中的流变,以初步揭示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儿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在目前的儿童文学界已经成为定论。毫无疑问,是多方面的合力阻碍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但是,在这些力量中,总有一股最强大的、规定方向的力量。寻找这股力量,应该成为儿童文学理论的自觉意识。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观是一个必然的客观存在。可是,儿童观问题却一直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盲区。对儿童观问题不应该有的忽视决不仅仅因为儿童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的来源是儿童文学事业建设之基础。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从一发生起,便开始从学理上积极探索此命题。收集、翻译、创作这三大来源囊括了儿童文学建设可依托的资源。研究者们对每种途径实行的原理、步骤、条件等都有细致的学理分析。归整这部分史料对当下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本位”论是贯穿于中国儿童文学百年历史的最重要的儿童文学观,它产生于五四时期,经过当代的理论诠释和创作实践,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思想。近年,儿童文学学术界有学者提出了以“主体间性”来超越“儿童本位”论这一理论主张。本文认为,试图以“主体间性”超越“儿童本位”论的理论主张,没有真正理解“儿童本位”的本义,没有认识到在儿童文学这个世界里,儿童与成人之间,有着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具有的特殊关系。在现阶段,“儿童本位”论依然是远比“主体间性”更具有历史和现实实践之有效性的一个方案。作为历史真理,“儿童本位”论在实践中,依然拥有马克思所说的“现实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在长时期内得不到新的突破,从比较的角度切入是一个比较好的和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比较儿童文学”这一术语在中国内地很难成立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最为根本的是没有解决好可比性的问题,儿童所生存的异质文化都显示出“可比性”存在的合理性。当今的儿童文学研究多以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为主,这些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跨学科研究是比较儿童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而这种研究状况造成的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发生的极端被迫性观点就存在破绽,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都有强烈的西化倾向,应当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自身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的构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简要分析目前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状况。目前的状况是三部分的理论并存:第一部分是“五四”运动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由中国作家、儿童文学家和儿童文学理论家及理论工作者创建的儿童文学理论。这些理论研究涉及儿  相似文献   

13.
由浙江师范大学蒋风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已经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界,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界的一件令人瞩目的新成果。这项成果及时地弥补了这一方面存在着的一个空白。本书以二十七万字的篇幅,在三十二年的历史跨度中,勾勒出从“五四”文学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论述了漫长岁月中的历史变迁、文学思潮对于儿童文学的深刻影响和作用;以及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自身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仍是很有魅力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尤其是对儿童空想权利的维护,对教训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第三的世界”的独特理解,都极富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现代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光荣的开拓者和创建者之一。五四前后,他编写和创作的童话,为我国现代童话的发展起了开拓作用。他热心为中国小读者翻译和介绍了大量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为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劳动。二、三十年代,茅盾还发表了许多儿童文学文论。这些文论集中体现了茅盾的儿童文学思想,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梅杰的《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将个人立场与历史细部相结合,坚持还原历史,论从史出。这一重写不仅以新的史料质疑了部分儿童文学研究的主流定论,也探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古今关系、儿童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本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与作品成就之间的关系、作家作品在不同时代的传承影响关系等。这些关系有所区分地整合进了文学史的叙录评断之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体化书写范式。“儿童本位”论与“泛儿童文学”观的对照书写,突显了中国儿童文学观的历史演变进程及“儿童本位”的重要意义,对此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撰写、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以及儿童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郭沫若的童话剧创作冯乐堂1922年,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以其世界性、现代性的眼光,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下,出现了叶绍钧的童话,王统照的儿童小说,冰心的儿童散文,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繁荣局面。而...  相似文献   

18.
实验缘起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儿童文学概论,区别于中文专业所开设的同名课程。这主要在于建构儿童文学理论框架的目的不仅是以文学理论评价儿童文学,而是从儿童接受的角度去感受、品味、评价儿童文学,这就决定它对儿童文学的处理是从幼儿教育的维度而不单从文学的维度来感受、理解和批评。这种理解与批评是以“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语)的独特视角切入儿童文学作品的。本课这一要旨要求学生学之先要具有熟悉儿童的心理和语言,能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 ,集中到一点 ,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 ,到 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再到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 ,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 ,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述了战后日本现代儿童文学出发期发生的一场深刻而重大的变革——“童话传统批判”。本文认为造成日本战后儿童文学危机的既有来自出版资本家的外部压力的原因,也有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上的内部原因。为打破这一危机,“少年文学宣言”派和“儿童与文学”派不约而同地对以小川未明的童话为代表的日本童话传统进行了批判。这一从创作方法上作出的批判与同时期的创作儿童文学出现的转机一起,成为日本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对“童话传统批判”的评述,给中国儿童文学的探索以某种借鉴是本文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