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36年春夏迁延至1937年春的四川灾荒,由于川省地方政府未能对灾荒有一个精准的统计,使整个报灾和赈灾显得异常被动;同时由于川省政要的地方观念,外界对川灾知之甚少;且当时蒋刘之间的特殊关系,更使南京国民政府对川灾的勘察和赈济滞后,致使万千灾黎蒙受了巨痛。关于救济川灾一事,其表层反映的是报灾与救灾过程中刘湘与蒋介石之间的政治纠葛,实质上反映了特定时空中地方与国家之间的艰难互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个体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在扮演一定的角色.角色是社会对个人职能的划分,它代表了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及其个人身份.社会或个人对于某种角色所应表现的特定行为有一定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个人会按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来扮演自己的角色.角色扮演能否取得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扮演者的角色扮演技能,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准确、对角色规范是否了解.当一个人恰如其分地扮演了某种角色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明清时期岷江流域旱灾的时空分布、灾次、灾年、灾级、灾情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明清时期岷江流域旱灾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清代远多于明代,19世纪旱灾次数达到峰值,且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以四月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岷江中下游旱灾最为突出,井研、乐山、犍为、仁寿、都江堰等地旱灾比较严重;旱灾等级以轻度、中度为主,特大旱灾较少。  相似文献   

4.
1937年1月,四川省政府举行首届县长考试。此次县长考试是川省政府依国民政府中央法令推进的人事调整,希望表达对中央的拥护,而国民政府也希望借此强化对川省的控制。但此次县长考试应试者众,及格者少,且迟迟得不到任用,与刘湘委任大批县政人员训练所毕业者为县长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加剧了外界对刘湘时期县政人事的质疑。可以说此次县长考试渗透着川省与中央两种势力的相持博弈,是刘湘时代川省人事步入中央轨道的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角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编辑工作的新视野。 角色是社会学中常见的概念,它取自戏剧舞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是一个天然舞台,人们在这舞台上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扮演一种与社会地位相关联的行为模式——角色,而社会地位可分别代表某一阶层或集团的阶级地位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位置。每一社会地位都有一套社会所赋予的行为规范和标准。社会学还认为,角色的扮演是灵活的,一种地位可能有好几种角色,一个人可能占据多种地位,扮演多种角色,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角色丛;现  相似文献   

6.
1939年12月,在西康省发生了班禅行辕意图割据康北的"甘孜事件".这一事件和当时西南地区的政局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重建这一史实的来龙去脉,有助于观察当时四川、西康、西藏之间的关联互动,展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微妙角力,厘清刘文辉在当时川康藏政局演变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批答是唐代皇帝对大臣表奏的批复。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官所获批答增多,唐后期皇帝给藩镇长官的批答,由翰林学士草撰,不经中书、门下二省,由中使或奏事官送达藩镇,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皇帝与藩镇长官之间的个别联系。这意味着皇帝在调整中央地方关系的过程中,希望跳出原有制度和官僚机构的束缚,试图扮演更积极、更主动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川、粤、港、澳合作在区域总体竞争力、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基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天然优势,讨论了四川企业市场拓展存在的“内外受压”局面与“殊三角”企业发展存在的“瓶颈”,认为四川在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川粤港澳合作的新机遇;研究了川粤港澳合作的模式与平台,将四川与广东、香港、澳门四地形象地比作古老的“金钥匙”,作为资源基地的四川是粤港澳经济发展的手柄,粤港澳是四川的出口平台,川粤港澳应本着互补、共赢、合作、发展的原则,打造共生经济体。  相似文献   

9.
按照人在事件中卷入程度的不同,人与事件的关系可划分为参与把关、体验把关与观察把关三个维度,关系的不同决定着人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不同角色在把关行为发生过程中所选择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儒家撰写的以墓志铭为主的女性碑传文,既是女性生命历程的完整呈现,又内含着儒家理想的女性观。与正史、地方志等正统传记资料着重展现女性贞、节、烈等极端道德行为不同,碑传文的叙事风格更为生活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碎片化理解女性的格局,而且主张应当从日常行为中全面认识女性。从碑传文中可以看到,明代女性不仅不是男权社会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独立个体,她们对于婚姻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甚至也具备自我塑造的能力。明儒还通过对非女性专属德行的称赞与表彰,把女性身份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揭示出明代女性在家族事务、社会救济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抗旱技术立足于从水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研究抗旱避灾,但基本上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靠天救灾”,技术的含量较少。本文从农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四川农业干旱的状况、信息化在四川农业抗旱减灾中的作用、四川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四川农业抗旱减灾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以及正确处理信息化经营与传统抗旱技术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末,商办川路公司按《公司律》进行改革,形成了内部民主运行机制。川路公司设宜昌分公司,开工修筑川汉铁路宜昌至归州段,由李稷勋任分公司经理。清政府颁布铁路"干路国有政策",要强行收回商办干路,改由政府借外债修筑,遭川路公司董事局抵制,而李稷勋擅自与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密商,把宜昌分公司交归国有。邮传部接收之,并令李稷勋代表政府,用原来的川路路款,继续主持宜归段路工。川路公司董事局据《公司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议决川汉路仍归商办,辞退李稷勋,并弹劾盛宣怀,并将诉求写成公呈,由署川督赵尔丰代奏。清廷竟置之不理。川省商民怒不可遏,先以罢市、罢课,旋以抗粮抗税相争。清政府镇压商民,酿成血案,乃致官民决裂,引发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四川作为西南大后方建设的重心,大量征用民工进行地方建设.四川地方建设征用民工,主要是进行地方自卫、道路、水利、造林、垦荒、灾患防护以及其它公共福利工事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四川对征用的民工建立了管理和组织、规定了经费和待遇.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后,出于战时防疫和空袭救护的现实需要和将四川纳入国家体制的政治战略,国民党中央政府开始着手在四川建立现代医疗卫生管理系统。然而,由于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分割问题上缺乏共识,双方在四川医疗卫生系统的控制权问题上进行了紧张的政治博弈。尽管中央政府凭藉手中掌握的优势资源暂时主导了四川省的医疗卫生系统,但这个跟国民党政权同样缺乏基层支持的医疗卫生系统最终不能不随着失败的国家体制一起坍塌。  相似文献   

15.
清光绪初年华北地区爆发了“丁戊奇荒”,山西地区不仅旱灾持续时间长而且夹杂着狼灾、鼠灾及各种瘟疫等,灾情之烈无以复加,堪称华北五省之最。突如其来的特大灾荒给山西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后果:饿殍遍野、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丁戊奇荒”中出现的官赈、商赈、教赈等联合救灾的模式,其成效虽不理想,但却证明了中国传统荒政的衰败,促进了近代慈善理念的“西学东渐”和中国传统救灾模式的本土化、规模化、正规化.并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整合方式调整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陕西省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其中最为惨烈的是1928--1930年的大旱灾。旱灾发生以后,国民政府和民间社会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积极救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种种约制因素的存在,使救灾效果受到了严重削弱。但是救灾也有其积极方面,国民政府通过救荒,权力得到了深化,政府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四川、云南两省旅游现状比较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和云南省相互毗邻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种类、富有度、质量等都有很多的相似点 ,但目前两省旅游发展的差距却很大。通过对这两省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发展的对策的比较 ,重点分析了目前四川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同时对四川、云南两省旅游在今后的共同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培养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适应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采取有效方法,通过相互配合制定教学计划,分步实施,实现《四川地方史》专业课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由史知理,成为适应当前国际国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及灾后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背景出发,通过对活跃在什邡、绵竹的各类非政府组织的调查,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其在灾后重建中将承担比抗震救灾时更加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