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内涵涉及到心理和文化的领域,按照对人的约束方式的不同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实际上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从心理发生角度看,实际上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是信任缺失的结果.内在制度是外在制度的心理基础,并且为外在制度提供支持系统和动力系统.外在制度是文化的表层,内在制度是文化的深层,落后国家对于先进国家的制度先进性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这种认识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儒家文化和奥运精神之间内在的统一性方面入手,提出在目标追求、道德规范、精神推崇、舆论导向方面得出奥运精神和儒家文化的一致性在于:实现和谐、公平诚信、拼搏向上、重在参与。 相似文献
3.
农地制度是由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构成的。内在农地制度由人类经验演化而来,它体现了人类通过合作解决冲突的各种办法,包括农地习惯、农地习俗、农地惯例等;另一种农地制度的产生方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理性设计的结果,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农地制度称为外在农地制度。如果人为设计的外在制度不能适应内在制度的要求,则外在制度的效率会下降。要使我们设计的外在农地制度能够有效实施,一个重要前提是外在农地制度能够与内在农地制度相适应。这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农地制度有一定启示:一是平均主义的观念作为一种内在制度,对农地制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习俗作为一种内在制度,对农地再分配产生某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制度的心理内涵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道路--一种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对人的约束方式的不同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本文从制度的心理发生角度出发,认为外制度产生和形成是信任缺失的结果,内在制度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积淀的结果.在考察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关系时认为,内在制度是外在制度的心理基础,并且为外在制度提供支持系统和动力系统.外在制度是文化的表层,内在制度是文化的深层,落后国家对于先进国家的制度先进性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密切相关 ,学术自由的实现是现代大学制度矢志追求的目标。学术自由的实现既包括“外在自由”的实现又包括“内心自由”的实现 ,故学术自由实现有内外两个尺度 ,外在的尺度主要体现为保障学术自由的政策法规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完善 ;内在的尺度则表现为学术自由作为一种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认同。中国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既要完善旨在保护学术自由的外在制度 ,又要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全球化下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力供过于求,资本在劳资关系上占有强势地位,由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相关制度滞后,劳动与资本作为两个利益集团,缺乏有效的制度途径来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在既有的劳动关系理论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个制度失灵的分析框架,以期对不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一种解析。 相似文献
7.
偏见与新的回应——中国社会信任状况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等西方学者都认定传统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 ,中西方学者对于这一偏见不时地作出了批驳。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韦伯等西方学者的偏见作出了新的回应 ,给予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本文认为制度是信任的基础 ,中西方社会信任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信任形式 ,即“内在制度型”信任与“外在制度型”信任 ,它们各自由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培育与塑造而成 ,且各有优长 ,相互补充。传统中国社会信任度不仅不低 ,反而是相当高的。传统中国社会所具有的这种信任形式 ,如果加以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必将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圈背景下的家庭价值观与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55-58
儒家文化圈有浓厚的家庭观念.以新加坡为首的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坚持走"先家庭保护,后社会保障"的路子.在社会保障政策设计中融入家庭价值观,运用减税(费)、家庭内部转移支付、住房优先等激励性政策维系家庭的健全与稳定,维护家庭的保障功能,减轻国家社会保障的负担.这种以家庭为中心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中都可以引入"家庭"这一概念,以维系家庭的保障功能.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共同发展,我国才能以低成本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究竟何在--兼论儒家自由主义如何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儒家文化与海德格尔式存在论自由观的对比分析 ,提出儒家文化中确实蕴涵着深刻的自由精神 ,但这是一种注重超越的“道”化的自由精神 ,就其本身而言 ,很难开出权利的“外王”之果 ,因此不能直接将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与政治自由主义平面地加以嫁接 ,要实现二者的成功融合 ,必须经过深入的转换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理性、非理性与相对理性研究--兼论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逻辑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并应用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研究。本文认为 ,经济理性是一种精于算计的逻辑结构决定的心理动机 ,非理性则与习俗、传统、道德、社会价值观相关。它们两者共同作用 ,一起成为调节社会资源的“心理”媒介。通过分析经济理性和非理性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文推导出一个重要概念“相对理性”。在由经济理性和非理性整合而成的“相对理性”的逻辑结构所决定的心理动机的影响下 ,企业家从事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推导出 ,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只能引导企业家进行日常的、必要的经营活动 ,而要从事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活动 ,则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的逻辑结构 ,但又超越此类结构 ,它是一种特质型才能 相似文献
14.
吐蕃文化是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文化体系,儒家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吐蕃统治者派子弟入国学受教育、和亲、使者往来等途径,儒学传入吐蕃,并对其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现代企业并不只有一种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有不同的模式.如果中国现代企业与中国儒家伦理相结合,将会产生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不同的中国的现代企业家精神.照儒家看,如果能用最合理的办法取得利润(赚钱)作为"手段",而以"公利" (也就是"公义")为"目的",我认为,这是符合儒家伦理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的. 相似文献
16.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现象在世界文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最终打破这一传统,使许多西方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然而,由于儒家文化内在的演进逻辑与中国文明能够很好的贴合,儒家文化实际并没有消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相似文献
17.
18.
19.
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通常认为儒家文化是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才是导致官吏作风腐化以及中国政治及社会进化迟缓的重要原因。儒家文化通过借助于君、臣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达到了治理天下、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这对于弥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与封建君主专制的人治统治必然联系在一起。儒家文化是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提出的,因此,也具有普遍的价值。特别是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重视从人心的治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既可以成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的良策,也同样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